一种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4849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550230.7

    申请日:201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该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培养松材线虫;制备纯净松材线虫卵;用15%H2O2浸泡50-60min松材线虫卵;孵化松材线虫;培养松材线虫并进行无细菌鉴定,即制备出无细菌松材线虫。本发明的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松材线虫卵具有粘附于玻璃器皿上的特性,采用小培养皿进行卵的收集,进而用新配制的15%H2O2进行灭菌处理,获得无菌松材线虫卵,无菌卵孵化并在灰葡萄孢上大量繁殖后获得无细菌的松材线虫。在无菌条件下,用所获得的无细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无菌组织培养幼苗进行接种试验显示,无细菌松材线虫接种依然能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松材线虫进行无细菌化并未使其失去致病性,是一种简易且成功的方法。

    一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组织培养及组织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4297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10234834.3

    申请日:2008-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现代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马尾松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首先诱导产生大量生长健壮的丛生芽,进而诱导不定根发生,不定根诱导完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具有肉眼可见不定根的植株转移至珍珠岩基质上,同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于瓶内实现菌根化。菌根化改善了马尾松组培再生植株不定根根系的质量,使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大大提高。菌根化还使不定根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定根表面形成了由十多层菌丝紧密排列的菌套。通过本方法,马尾松丛生芽诱导率达95%,增殖率达430%,生根率达85%,移栽成活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

    一种外生菌根辅助细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914469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010227990.4

    申请日:201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外生菌根辅助细菌蜡状芽孢杆菌HB12,其分类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是CCTCC No:M 209025,保藏日期:2009年2月18日。本发明的蜡状芽孢杆菌HB12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黑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的生长,其与美味牛肝菌双接种对黑松的促生效果优于两者单接种处理;蜡状芽孢杆菌HB12对松树苗木猝倒病病原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温室防治试验表明,蜡状芽孢杆菌HB12菌株能有效防治松树苗木猝倒病。

    赤松(Pinusdensiflora)组织培养增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91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810019270.1

    申请日:2008-01-18

    Abstract: 一种赤松组织培养增殖方法,该方法以赤松无菌幼苗子叶节(含子叶及刚萌动的上胚轴和6~8mm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于GD+6-BA3.0~5.0mg/L+NAA0.1~0.3mg/L培养基中诱导子叶基部产生丛生芽;4~5周后将外植体连同已分化的丛生芽转入添加活性炭或NAA的培养基中促进芽的伸长;待丛生芽长达1.5~2.0cm时将其分别单个切下,并切割成5~8mm小段,接种于GD+6-BA1.5~2.5mg/L+NAA 0.25mg/L培养基中进一步诱导丛生芽增殖。增殖的丛生芽经过培养伸长后可再用于新一轮增殖。采用本发明,丛生芽增殖系数达3.5~4.6,一粒种子2年后可增殖出2~3万株可用于生根的组培苗。

    一种蜡状芽孢杆菌及其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2914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32681.9

    申请日:2009-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杨树根际、能降解卵磷脂的蜡状芽孢杆菌JYZ-SD1,其分类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M?209096,保藏日期:2009年5月4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蜡状芽孢杆菌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JYZ-SD1菌株对卵磷脂具有较强降解能力;JYZ-SD1菌剂接种NL-895杨扦插苗和美洲黑杨实生苗,结果表明,该菌剂能明显促进杨树苗的生长。因此,本发明为开发杨树磷细菌肥料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一种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55458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25880.7

    申请日:2009-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其分类命名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是:M 209028,保藏日期:2009年2月18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和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杨树溃疡病杀菌剂,即将JK-SH007接种于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所得。本发明的JK-SH007为植物内生菌,对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种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8342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24385.7

    申请日:2008-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它是以5’ACC ATT CGG TTG GCT CTGTT 3’为正向引物(F),5’CCC TAA GGC GTC GGT GAA C 3’为反向引物(R),5’FAM-TAG CTG AGC ATC TTT T-TAMRA 3’为荧光探针(P)。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试剂盒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本发明的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中的引物和探针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松材线虫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一种松材线虫病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468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46431.5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病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松材线虫病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半抗原的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金标抗体的制备、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试纸条使用的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采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试纸条缩短了松材线虫病的检测时间,优化了整体的检测流程,为进一步推进松材线虫病的早期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一种防治樟疫霉的方法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8639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155447.0

    申请日:2022-02-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治樟疫霉的方法,为利用桔黄假单胞菌ST‑TJ4的代谢物对樟疫霉进行防治。本申请采用不同拮抗方式、观察菌体形态、研究代谢产物和确定拮抗物质等方法来明确桔黄假单胞菌ST‑TJ4对樟疫霉的拮抗机制;结果表明,桔黄假单胞菌ST‑TJ4能够明显抑制樟疫霉菌丝的生长,导致菌丝畸形,破坏内部细胞结构;此外,菌株ST‑TJ4还能够破坏菌丝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胞内容物的合成;UPLC‑MS和GC‑MS分析证实吩嗪类化合物和2‑Undecanone以及氨气是主要的抑菌化合物;可见,桔黄假单胞菌ST‑TJ4能通过多重机制抑制樟疫霉,具有作为生物防治樟疫霉引起的各种植物病害的潜力。

    松材线虫效应子BxSCD1互作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84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641367.1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效应子BxSCD1互作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松材线虫效应子BxSCD1互作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表达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申请从松材线虫分泌的效应子及寄主靶标出发,研究寄主松树和松材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BxSCD1沉默能够延缓黑松发病,BxSCD1抑制了黑松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BxSCD1与松树乙烯合成酶基因ACO1互作,证明BxSCD1可以通过影响黑松的乙烯合成酶ACO1的表达量,影响松树的免疫反应,对于揭示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及早期检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