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3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3550.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醇环酯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和精制单元;所述反应单元中利用腈类化合物作助剂实现二醇与CO2的环酯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所述反应单元包括固定床反应器、鼓泡床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反应单元的液体进出料方式包括上进液下出液或下进液上出液;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所述精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轻塔、脱重塔和高纯塔。本发明利用腈类化合物作为助剂实现二醇的高效环酯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具有生产过程安全、转化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为环状碳酸酯工业化制备提供了一种变革性新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728428.7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9/76 , B01J29/70 , C07C67/343 , C07C69/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有表面酸性的微孔Beta分子筛,另一部分为具有表面碱性的金属氧化物。以微孔分子筛为基准,按氧化物计,活性组分金属氧化物负载量为2.5wt.%‑20wt.%。分子筛作为酸性载体本身提供了较多的中强酸位点活化甲醛并且比表面积大可以提供更多与金属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其中酸性的硅羟基位点可以在浸渍的过程中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Si‑O‑M(金属)活性物种,金属的引入增加了新的碱性位点有利于乙酸甲酯的转化,调节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分布进一步增加了对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因此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22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0320357.8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合成戊二胺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所示序列突变而来,在如下的任意一组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形成二硫键:91位/445位、128位/163位、233位/628位、250位/395位。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的基因和蛋白序列、构建的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菌株并在生物基戊二胺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菌,诱导表达赖氨酸脱羧酶,并合成生物基戊二胺。本发明开发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在pH 8条件下中拥有最高催化活性,且在pH 8缓冲液中放置312h剩余活性仍大于50%,半衰期长达330h,具有优良的耐碱性,有利于高效合成高浓度戊二胺,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8510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13969.X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氢甲酯化制丙酸甲酯的多相催化剂及使用该催化剂的方法,更具体地,所述的多相催化剂通过膦功能化聚合物载体负载过渡金属组分形成,其中所述的膦功能化聚合物是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聚合含有苯环的双齿膦配体单体形成的,并且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多级孔结构,所述过渡金属组分是Pd金属,并且基于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所述过渡金属组分的含量为0.1~10.0%。本发明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对乙烯氢甲酯化生成丙酸甲酯具有专一性,丙酸甲酯选择性高达100%,多相催化剂稳定性好,反应工艺及装置简单,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43694.4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子液体低温电解铝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包括储液箱、旋流电解槽、氯气吸收塔、升降系统和管路阀门,所述旋流电解槽为密封结构,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排气管路和进出液管路,可实现电解过程气氛控制。本发明通过采用旋流电解槽可实现阴极产物的高效析出以及阳极气体的收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7155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366697.3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67/48 , C07C67/52 , C07C67/60 , C07C69/82 , C07C29/74 , C07C29/78 , C07C29/80 , C07C29/88 , C07C31/20 ,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01/30 , C02F103/36 , C02F10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化学技术,针对有色废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醇解回收单体BHET(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过程中染料的脱除方法,方法包括:采用恒电位、Fe3O4催化、H2O2氧化电化学技术,在PET纤维乙二醇醇解后不分离BHET,同步脱除BHET及EG(乙二醇)中的染料。在‑0.001V、2mL H2O2、0.001g Fe3O4及65℃的最优条件下,14min实现了模型BHET中有机染料的100%脱除,所得BHET满足再利用为食品级瓶用PET的标准。最优条件下对市售PET纤维乙二醇醇解滤液脱色,同时实现了BHET的深度脱色及EG的初步脱色,所得BHET满足再利用为非食品级瓶用PET的标准,并提高了EG的再利用价值。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废弃有色PET醇解回收BHET过程中,重结晶脱色导致的BHET损耗、水资源消耗及含染料废水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41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82976.6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1/23 , C25B1/50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离子液体前驱体调控低配位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首先将金属源MCl2(M为Ni、Co、Zn、Sn、Mn)和氮源咪唑基氯盐([Cnmim][Cl],n=2,4)聚合得金属离子液体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金属盐([Cnmim]2[MCl4])作为前驱体,在前驱体中金属已通过M‑Cl配位实现分散,相较于普通金属源更利于制备单原子催化剂,且传统调控M‑N3‑C低配位单原子催化剂制备仅局限于高温热解(≥900℃)驱动N‑C片段的挥发来实现。本发明将金属离子液体前驱体与碳材料按一定质量比充分掺杂均匀,经冷冻干燥后在600℃下热解即可直接获得M‑N3‑C低配位的单原子催化剂。通过金属离子液体对阳离子中部分N原子成键饱和性的改变,降低其在热解过程与金属原子的配位率,从而能够在较温和的热解温度下定向调控获得M‑N3‑C低配位的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方法简便、条件温和且定向性好等特点。相比于非金属离子液体前驱体制备的M‑N4‑C配位的单原子催化剂,该M‑N3‑C低配位的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更低的反应能垒以及更强反应中间体吸附等特点,在CO2电化学还原反应中表现出工业级的电流密度以及CO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95425.9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317/38 , C07D317/36 , C07D317/46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负载杂环季鏻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有机或无机复合材料为载体,对杂原子或杂环取代的季鏻类离子液体进行负载,用于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该催化剂可以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高效催化CO2转化为环状碳酸酯,收率可达99%。相比于传统非均相催化剂,该类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制备方法简单,循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具有简单易分离的优点,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512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050210.6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配位作用的高性能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功能离子液体与MOF晶粒裸露的金属配位,同时与聚合物形成氢键作用构筑具有高性能的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离子液体不仅增强了混合基质膜的界面相容性,还大幅度提高了膜对CO2的溶解系数和溶解选择性。这种基于离子液体配位作用的高性能混合基质膜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性广,具有优异的天然气脱碳性能,因此这类混合基质膜在诸多涉及CO2膜分离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194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58960.9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9/21 , C25B3/07 , C25B3/09 , C25B3/29 , C25B11/032 , C25B11/052 , C2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电化学制尿素电解池装置,利用氮气和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电化学直接耦合制备尿素,属于电化学及电催化反应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阴极板、阴极流道、阳极板、阳极流道、阴极气体扩散层、阴极催化剂层、普通垫片、阴极电解液室垫片、阴极电解液层、固态电解质层、阳极催化剂层、阳极气体扩散层、加热系统、高温压紧螺丝、电解池保温箱。具有上述结构的高温电化学制尿素电解池装置,设计结构合理、组装过程简单、尿素转化率高、材料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实现大规模尿素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