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54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0456.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辅助有机溶剂双相体系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实现组分定向分馏并提高酶解性能的方法。方法包括: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的前处理、离子液体[BHEM]mesy辅助有机溶剂双相预处理、酶解产糖、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提取步骤。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通过离子液体辅助有机溶剂水溶液实现组分的高效分离及底物的出色酶解效率,并通过双相系统将预处理拆解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衍生物分别溶解到水相和有机相中,减少因预处理液成分混合需要分离的复杂操作,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组分的定向溶解,实用性强,且有助于宗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全组分增值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23825.2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催化的废旧PET聚酯低温甲醇醇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废旧PET瓶片和PET纤维为原料,以低共熔溶剂为催化剂,以甲醇为溶剂,在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的1%~7.5%,反应温度为55℃~75℃,反应时间为10min~120min,甲醇与PET质量比为0.5:1~4:1,微波反应器功率为35~300W的条件下醇解PET。该方法具有醇解温度低、甲醇用量少、反应时间短、PET转化率高、单体选择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04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085166.8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助热解PET制备TPA,并同时可消去C黑生产的方法。本方法特征包含:选用以PET为主要成分的废弃塑料作为原材料,用水进行清洗掉无机杂质。将清洗后的废弃PET塑料切片作为热解原料,在水作为助剂参与热解反应的条件下,实现TPA的高纯稳定生产。通过调整反应条件,优化反应参数,在本发明可以实现热解条件下的无C黑TPA的生产,在抑制并消除C黑生产的同时,TPA产率可保持在60%以上。本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废旧PET的高效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目前TPA生产上游的原油及PX的消耗,节约化石能源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37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80811.7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湿度生物质残渣热量分级综合利用及水分同步脱除的一体化消减方法,本方法特征包含:利用生物质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道气对高湿度生物质残渣进行干燥,将干燥后造粒成型的生物质残渣颗粒送入锅炉炉膛内燃烧,产生的主要热量加热锅筒内的热媒;燃料燃烧换热后排出的高温烟气将蒸汽发生器内的软化水加热为饱和蒸汽;高湿度生物质残渣先经挤压脱水机进行初次脱水,之后送入滚筒烘干机,与蒸汽发生器换热后的烟道气混合并对残渣残留水分进行二次脱除,充分利用了烟道气的余热;二次脱水后的残渣由造粒机压缩造粒成型作为锅炉燃料,为残渣自身的水分脱除,以及工业和生活的用热提供热源。本发明可实现高湿度生物质残渣热量的分级利用及水分同步脱除,不需外加热源,同时可减少残渣堆积带来的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达到废物环保利用、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2977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60290.0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 C10B49/02 , C10B49/16 , C10B51/00 , C10B53/02 , C10B53/04 , C10B53/06 , C10B57/00 , C10K1/002 , C10K1/024 , C10K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物质的热解装置,其在热解过程中,可同步实现气-固分离和催化调质。现有的热解技术中,高温热解气的气-固分离设备、催化调质设备均与热解装置相互独立。受制于热解装置外的温降而导致高沸点焦油的析出,灰尘得不到有效的去除,会造成灰尘夹带和催化剂失活。而且灰尘随着焦油的析出和累积,还会导致设备和管道的堵塞。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发明的热解装置具有双层结构,热解产生的热解气,经过热解装置内层2的过滤、集气腔的扩径段5分离和过滤层6的过滤等三级气-固分离措施,实现在热解装置内的高效气-固分离,避免了油气产品的灰尘夹带。同时在过滤层6内添加催化剂,可简化催化热解工艺,实现对热解油气品的调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7155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366697.3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67/48 , C07C67/52 , C07C67/60 , C07C69/82 , C07C29/74 , C07C29/78 , C07C29/80 , C07C29/88 , C07C31/20 ,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01/30 , C02F103/36 , C02F10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化学技术,针对有色废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醇解回收单体BHET(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过程中染料的脱除方法,方法包括:采用恒电位、Fe3O4催化、H2O2氧化电化学技术,在PET纤维乙二醇醇解后不分离BHET,同步脱除BHET及EG(乙二醇)中的染料。在‑0.001V、2mL H2O2、0.001g Fe3O4及65℃的最优条件下,14min实现了模型BHET中有机染料的100%脱除,所得BHET满足再利用为食品级瓶用PET的标准。最优条件下对市售PET纤维乙二醇醇解滤液脱色,同时实现了BHET的深度脱色及EG的初步脱色,所得BHET满足再利用为非食品级瓶用PET的标准,并提高了EG的再利用价值。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废弃有色PET醇解回收BHET过程中,重结晶脱色导致的BHET损耗、水资源消耗及含染料废水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88001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304974.2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生物质流态化燃烧中,由于生物质燃料灰分低,燃尽的残留物不足以形成床料,需要添加蓄热体。当前用的蓄热体的堆积密度与生物质相差较远,会造成流化风不易控制,燃烧不稳定。将导致锅炉后端设备粘灰、磨损,或者锅炉尾部的堵塞与结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质流态化充分燃烧的方法,利用耐高温的无机多孔、轻质的天然或者人造材料作为蓄热体,蓄热体的堆积密度为200‑1500Kg/m3,与生物质原料相近,平铺在炉内布风板上,通过鼓风机的送风,实现与生物质的流态化稳定燃烧,可避免因生物质原料在烟道气中的夹带而导致的水流管束、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粘灰,以及锅炉底部局部高温导致的堵塞、结焦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59894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320513.7
申请日:2011-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萃取剂的、分离煤加工工艺过程产生的含碳固体残渣中沥青烯类物质的技术。该技术是以吡啶和铵类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经萃取和反萃两步,分离含碳残渣中的沥青烯类物质,为改性制备中间相沥青进而生产高性能碳素材料提供优质原料。本发明所用离子液体易于合成、价廉、粘度低、易于再生,且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方法相比,能明显提高残渣中沥青烯类物质的分离选择性,提取物H/C和硫含量较低,几乎不含喹啉不溶物。该技术具有对环境友好、节约能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简化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198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22835.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8G18/66 , C08G18/42 , C08G18/32 , C08G18/67 , C08G18/75 , H01M10/05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PET醇解制备新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电解质的方法,属于聚合物电解质领域。旨在将废弃PET制品回收再利用,应用于高导电的柔性聚合物电解质。该制备方法为:(1)将废弃PET和解聚剂反应制得废PET基多元醇;(2)所得产物与异氰酸酯、扩链剂制备得到聚氨酯,并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降黏;(3)加入同时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的羟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类物质给聚氨酯进行双键封端;(4)最后与光引发剂、导电物质和助溶剂混合均匀,在紫外光(UV)照射下固化成膜,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电解质。该发明方法采用在多元醇分子链中引入PET结构中的苯环结构,提高分子链的刚性,并且对合成聚氨酯进行双键封端进一步获得聚氨酯丙烯酸酯,引入导电物质在光固条件下快速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实现了对PET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获得了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柔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638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08479.8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二醇醇解一锅法合成聚氨酯制备离子凝胶/离子皮肤(I‑Skin)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PET乙二醇醇解和聚氨酯一锅法合成;(2)双网络结构离子凝胶的制备。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废弃PET的闭环回收,而且能够制备一种具有良好柔韧性和高机械强度的双网络离子凝胶,该离子皮肤可应用于机器人皮肤、可穿戴电子器件和软体机器人等柔性传感器领域。所述交联聚合物网络中的聚氨酯预聚物PU、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Am‑PAA)嵌段共聚物和离子液体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交联聚合物将离子液体包裹在内部,双网络结构具有高的交联密度,从而显著提高离子凝胶的机械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