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石墨烯/聚苯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4572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78263.3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石墨烯/聚苯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下,将过氧化氢溶液逐滴加入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将混合溶液放入水热釜中,水热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经过去离子水洗涤,得到多孔石墨烯水凝胶;步骤2,将多孔石墨烯水凝胶转移至含有苯胺单体的氯化氢溶液中,浸泡,转移至含有抗坏血酸的氯化氢溶液中,在低温下反应,经过去离子水洗涤,便得到多孔石墨烯/聚苯胺水凝胶;步骤3,将多孔石墨烯/聚苯胺水凝胶切割成薄片,将薄片在30‑80Mpa的压强下压缩10‑20min,得到多孔石墨烯/聚苯胺复合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较高的密度下拥有卓越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快速自修复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205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279180.5

    申请日:2017-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自修复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快速自修复形状记忆聚合物为嵌段聚氨酯,分子链上含有聚己内酯嵌段、氨基甲酸酯链段和树枝状节点。该制备方法是通过二异氰酸酯单体分别与聚己内酯二醇(PCL‑diol)、四羟基丙基乙二胺(HPED)、三乙醇胺(TEA)缩聚形成主链上含有聚己内酯嵌段、氨基甲酸酯链段和树枝状节点的嵌段聚氨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嵌段聚氨酯在较低温度下(50‑90℃)即可触发形状记忆效应,且形状记忆回复时间很短(30‑76s)。由于初始形状固定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可在形状回复过程中完成自修复,使得该嵌段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效应具有高循环性。

    基于动态亚胺键的多糖类聚合物可注射水凝胶及制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1839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152100.9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亚胺键的多糖类聚合物可注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分A:氧化海藻酸钠,5~18%;组分B:水溶性壳聚糖和3,3’-二硫代双(丙酰肼)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0.1~20%;溶剂余量。按照比例配置成均匀溶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席夫碱”及酰胺键等动态亚胺键实现交联,在人体温度及酸碱的温和条件下即可形成凝胶,不需添加任何具有生物毒性的引发剂。所述水凝胶凝胶速度快,成形后具有可注射性。所述水凝胶温和的制备条件、优异的压缩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注射性使其在软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快速获得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150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943109.2

    申请日:2017-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得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包括:建立抗体与多肽、基序的对应关系;通过搜索抗体与多肽的对应关系,查找与目标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一致的多肽,其对应的抗体即为抗原特异性抗体;或计算所述抗体与基序的对应关系中,每一抗体的所有基序与目标蛋白质所有模块的相似度,取其中相似度值大于0.4所对应的基序,其对应的抗体即为抗原特异性抗体。本发明联合噬菌体展示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全局性地获取给定抗体所能特异性识别的多肽或基序信息,建立抗体与多肽或基序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可快速确定目标蛋白质所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降低与金属锂电极界面电阻的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946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0718403.9

    申请日:2016-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低与金属锂电极界面电阻的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将碳酸锂、氧化镧、氧化锆混合后使用干磨法研磨均匀,然后在马弗炉中烧结,再研磨得到母粉并压片,将片状材料置于带盖坩埚中,采用母粉填埋后在马弗炉烧结得到致密的陶瓷片,将上述陶瓷片打磨至表面光滑,即得到固态电解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解质具有表面无杂相,且相对致密度高,对金属锂电极界面电阻小等优点。

    一种多级孔道钛硅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79912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52195.4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孔道钛硅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将模板剂缓慢加入硅源,待硅源水解完全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钛源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缓慢加入上述溶液中,再经除醇后,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充分混合,然后进行水热晶化,最后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焙烧后,得到多级孔钛硅分子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钛硅分子筛具有丰富的介孔孔道,孔道之间相互贯通,在大分子催化氧化,特别是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氧化方面具有优异的催化效果。

    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2618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13002.0

    申请日:2016-02-29

    Inventor: 李华 于亮 吕兴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F01M5/001 F01N5/02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冷却液引出管、冷却液引回管、换热器、电磁阀、排气引出管、排气再循环管,冷却液引出管的进水口、冷却液引回管的出水口均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相连接,换热器布置在油底壳内,冷却液引出管的出水口、冷却液引回管的进水口均穿过油底壳壳体后与换热器相连接,电磁阀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排气引出引回管路与均匀换热器相连接。当发动机在怠速或小负荷工况运行时,冷却液可以快速提高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同时还可以实现高压和低压排气再循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油底壳机油快速加热系统。

    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801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034116.2

    申请日:2013-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玻璃基板上制备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选择FTO导电玻璃作为基底,通过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钙钛矿结构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然后通过物理溅射法在薄膜上制备上电极得到太阳能电池。利用超薄铁酸铋层能够提高钒酸铋薄膜的光伏效应并使其光伏效应进行反转。本发明能够以低的成本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一致性高,重复性好的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所制备的异质结薄膜不仅具有优越的光伏特性且其二极管方向和单纯钒酸铋薄膜二极管方向相反,这些优越的特性可使超薄铁酸铋铁电薄膜及类似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及光电器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