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1233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052559.1

    申请日:2019-0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当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时,其保护效果较高,并有效地实现省空间化。所述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向的一对侧框架;壳体,其被紧固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安装部件,其用于在所述壳体内安装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部立设的侧壁部、和从所述侧壁部延伸的紧固部,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固定部和侧框架之间,以夹持的方式紧固所述壳体的紧固部。

    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装载用支架结构体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48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080028439.5

    申请日:2010-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刚性优良的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搭载支架结构。该车辆搭载支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右一对的侧方支架,其沿着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侧方部件而固定;前方支架,其架设于左右的侧方支架的前侧端部之间;后方支架,其架设于后侧端部之间,还包括底部支架,其架设于前方支架和后方支架之间,另外分别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具有:前方安装支架,其将电池模块的前侧固定装载于底部支架的前侧;后方安装支架,其将电池模块的后侧装载于底部支架的后侧。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7195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110222030.3

    申请日:2011-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2019/1806

    Abstract: 一种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包括:主壁(21,41),其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壁(22,42)和第二壁(23,43),该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第一方向上从主壁突出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凸缘(24,44),其沿着第一方向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相应端突出,主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凸缘彼此整体地形成;以及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的各个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以形成逐渐缩窄部。

    保险杠加强装置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573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35417.1

    申请日:2012-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24 B60R19/18 B60R19/3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保险杠加强装置(10),其包括端部部分(10a,10b)和中间部分(10c),其中,所述保险杠加强装置由包括中空横截面的轻合金挤出材料(Wo)制成并且被构造成设置于车辆,所述保险杠加强装置(10)被构造成在朝向车身侧弯曲的每个所述端部部分处组装在支承构件(20,30)上并且由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中空横截面在所述中间部分处包括封闭横截面并且在每个所述端部部分处包括设置有开口(A)的开口横截面,每个所述端部部分形成为使得其中空横截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T)朝端部逐渐减小,并且每个所述开口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支承构件的连接部分(23c,33c)封闭从而被限制扩张。

    耐磨损性、敛缝性和疲劳强度优良的铝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02952974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244319.5

    申请日:2011-08-22

    Inventor: 柴田果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损性、敛缝性和疲劳强度优良的铝合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损性优良、且谋求敛缝性的改善和疲劳强度的改善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品质并存的铝合金。该铝合金的特征在于,其包含Si:3.0~6.0质量%;Mg:0.2~0.45质量%;Cu:0.1~0.5质量%;Fe:0.01~0.5质量%;Ti:0.01~0.1质量%和从Mn、Cr、Zr、V中选出的一种以上共计0.01~1.0质量%,剩余部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装载用支架结构体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4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28439.5

    申请日:2010-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刚性优良的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搭载支架结构。该车辆搭载支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右一对的侧方支架,其沿着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侧方部件而固定;前方支架,其架设于左右的侧方支架的前侧端部之间;后方支架,其架设于后侧端部之间,还包括底部支架,其架设于前方支架和后方支架之间,另外分别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具有:前方安装支架,其将电池模块的前侧固定装载于底部支架的前侧;后方安装支架,其将电池模块的后侧装载于底部支架的后侧。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71957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222030.3

    申请日:2011-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2019/1806

    Abstract: 一种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包括:主壁(21,41),其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壁(22,42)和第二壁(23,43),该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第一方向上从主壁突出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凸缘(24,44),其沿着第一方向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相应端突出,主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凸缘彼此整体地形成;以及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的各个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以形成逐渐缩窄部。

    悬架臂
    8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3350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480017878.0

    申请日:2004-03-03

    Abstract: 本发明以挤压型材为坯件,其在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的坯材上具有形成底面部(43)的部分;形成至少2个纵壁(41、42)的部分;以及将2个纵壁之间连接的横向肋(44),在横向肋中局部地形成缺口,在2个纵壁之间或底面部上,形成部件底端支承部。横向肋中的形成缺口的部分中的2个纵壁之间可局部地发生徐变。

    电池装置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389588U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21406787.3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为具备热交换器的电池装置,且实现轻薄化。电池装置包括:壳体;和多个电池单元(11)。上述壳体具备基体部(21)和罩部(22)。上述基体部(21)具有:基板(211),其载置上述多个电池单元(11);底壁部(L212b),其设置于上述基板(211)中的与载置有上述多个电池单元(11)的面相反面侧离开上述基板(211)的位置;以及板带状的多个纵壁部(S212b),其在上述基板(211)与上述底壁部(L212b)之间分别沿规定方向延设。上述多个纵壁部(S212b)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底壁部(L212b)和上述基板(211)连接。

    车辆用骨架部件
    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31176U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21580149.7

    申请日:2017-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2019/1826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骨架部件(1),其具备:第一壁部(11),其形成为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以及第二壁部(12)和第三壁部(13),它们形成为沿上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并且分别从上述第一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二壁部(12)以及第三壁部(13)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沿上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凹槽部(G2、G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