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型电声换能器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5003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80002250.3

    申请日:2011-03-28

    Inventor: 藤濑明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7/18 H04R1/22 H04R17/00 H04R249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型电声换能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即使在低音频带中,也不用增加向压电元件的施加电压就能够再现高声压的声音。平行配置多个压电振动板,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振动板的厚度方向,并决定压电元件和施加电压的极性,以产生互相反向的弯曲。一块振动板在周围具备折环,并作为声波的辐射面动作。至少1块振动板通过固定部而固定于壳体。电阻与固定于壳体的压电振动板上的压电元件串联。

    平板扬声器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5807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910107488.7

    申请日:2009-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7/00 B82Y30/00 H04R2307/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扬声器,该平板扬声器包括:一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一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所述压电元件电连接且设置于其第一表面;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所述压电元件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一碳纳米管结构,该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个基本沿同一个方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该平板扬声器由于采用上述碳纳米管结构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此该平板扬声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声波发生换能器
    7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75657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480032502.7

    申请日:2004-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225 H04R5/033 H04R17/00

    Abstract: 一种声换能器,包括至少一个声波单元,该声波单元以按照接近于筒形或管形的形式设置的至少一个径向声波发射振动膜为基础,该振动膜包括能够通过在施加电激发时改变其物理状态而产生声波的电力机械转换材料。为了在该振动膜和至少一个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轴向声波通道,在单个的声波单元内将所述振动膜设置为支撑在内导声套管和外导声套管之间。为了减小该声波通道代表的声质量,至少在所述声波通道的出口侧将振动膜的轴向端部和相应的导声套管设置为在垂直于声波单元轴的平面内具有相互的不对准。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这种换能器的装置。

    压电换能器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98815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480038012.8

    申请日:2004-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2 G06F3/041 H04R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极化压电区的压电换能器,该至少两个极化压电区并齐排列地放置,并通过串联以极化方向反向的方式串接,即一个区的“北极”被连接到一个相邻区的“南极”。该至少两个区能够在同一压电材料片内,或能够在分别的压电材料片内。本发明的换能器尤其适于检测例如在一个平板中的弯曲波之类的振动。例如,本发明的换能器可被附到一个平板的表面并用于检测由对该平板的触摸引起的或影响的振动,以便确定与该触摸相关的信息,例如触摸位置。

    音频设备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66036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80101063.9

    申请日:2008-0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105 H04R1/1066 H04R5/0335 H04R17/00

    Abstract: 一种音频设备包含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10)中的压电换能器(12)以使所述换能器紧邻使用者的耳廓,由此所述换能器在所述耳廓中激发震动以使其将来自换能器的声音信号传送到使用者的内耳中,其特征在于包含耦合器(14),该耦合器将所述换能器(12)耦接到所述壳体(10),从而使所述耦合器(10)近似于简单支撑换能器(12)。

    扬声器系统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91168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510005758.5

    申请日:2002-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9/063 H04R1/403 H04R17/00

    Abstract: 一种扬声器系统,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用于将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彼此分隔开使得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彼此相对的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基本为U形,具有一开口侧;第三扬声器;以及第二隔板,用于将第二扬声器和第三扬声器彼此分隔开使得第二扬声器和第三扬声器彼此相对,该第二隔板基本为U形,具有一开口侧,且第一隔板的开口侧与第二隔板的开口侧相对设置并间隔开,其中,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被布置成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的相对面输出相同相位的声音,且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和第一隔板形成第一声音通道,从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的相对面输出的声音穿过该通道,且该第一声音通道是沿着第一隔板的开口侧方向。

    声音产生装置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26537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06708.7

    申请日:2009-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7/00 H04R17/005 H04R31/00

    Abstract: 一种声音产生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压电层的第一壳式结构、与第一壳式结构的第一电极耦接的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一端点、与第一壳式结构的第二电极耦接的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二端点、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压电层的第二壳式结构,以及设于第一壳式结构与第二壳式结构之间的第一可挠结构,第二壳式结构的第一电极与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一端点耦接,第二壳式结构的第二电极与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二端点耦接,第一壳式结构的压电层以及第二壳式结构的压电层被配置用以响应由声音信号输出提供的信号并且产生声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