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5003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80002250.3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濑明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7/18 , H04R1/22 , H04R17/00 , H04R249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型电声换能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即使在低音频带中,也不用增加向压电元件的施加电压就能够再现高声压的声音。平行配置多个压电振动板,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振动板的厚度方向,并决定压电元件和施加电压的极性,以产生互相反向的弯曲。一块振动板在周围具备折环,并作为声波的辐射面动作。至少1块振动板通过固定部而固定于壳体。电阻与固定于壳体的压电振动板上的压电元件串联。
-
公开(公告)号:CN1829395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610019834.2
申请日:2006-03-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5/42 , G01N2291/02872 , G01N2291/02881 , G01S3/808 , G01S7/52006 , G01S7/521 , G01S15/876 , G01S15/931 , H04R17/00 , Y10S367/909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物体(50)的超声传感器,包括:基片(10);发射装置(S1,S2),用于发射超声波;多个接收装置(R1-R8),用于接收超声波;以及电路(K),用于处理接收的超声波,所述接收的超声波是在由所述发射装置(S1,S2)发射的所述超声波被所述物体(50)反射之后被接收装置(R1-R8)接收的。发射装置(S1,S2)和接收装置(R1-R8)被集成到基片(10)中。传感器的尺寸得以最小化,并且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895807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910107488.7
申请日:2009-05-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7/00 , B82Y30/00 , H04R2307/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扬声器,该平板扬声器包括:一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一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所述压电元件电连接且设置于其第一表面;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所述压电元件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一碳纳米管结构,该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个基本沿同一个方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该平板扬声器由于采用上述碳纳米管结构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此该平板扬声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875657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480032502.7
申请日:2004-10-27
Applicant: 诺基亚有限公司
Inventor: A·索托-尼古拉斯
Abstract: 一种声换能器,包括至少一个声波单元,该声波单元以按照接近于筒形或管形的形式设置的至少一个径向声波发射振动膜为基础,该振动膜包括能够通过在施加电激发时改变其物理状态而产生声波的电力机械转换材料。为了在该振动膜和至少一个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轴向声波通道,在单个的声波单元内将所述振动膜设置为支撑在内导声套管和外导声套管之间。为了减小该声波通道代表的声质量,至少在所述声波通道的出口侧将振动膜的轴向端部和相应的导声套管设置为在垂直于声波单元轴的平面内具有相互的不对准。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这种换能器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898815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480038012.8
申请日:2004-10-29
Applicant: 3M创新有限公司
Inventor: 尼古拉斯·P·R·希尔
IPC: H01L41/113 , H04R17/00 , G06F3/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2 , G06F3/041 , H04R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极化压电区的压电换能器,该至少两个极化压电区并齐排列地放置,并通过串联以极化方向反向的方式串接,即一个区的“北极”被连接到一个相邻区的“南极”。该至少两个区能够在同一压电材料片内,或能够在分别的压电材料片内。本发明的换能器尤其适于检测例如在一个平板中的弯曲波之类的振动。例如,本发明的换能器可被附到一个平板的表面并用于检测由对该平板的触摸引起的或影响的振动,以便确定与该触摸相关的信息,例如触摸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766036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80101063.9
申请日:2008-04-17
Applicant: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105 , H04R1/1066 , H04R5/0335 , H04R17/00
Abstract: 一种音频设备包含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10)中的压电换能器(12)以使所述换能器紧邻使用者的耳廓,由此所述换能器在所述耳廓中激发震动以使其将来自换能器的声音信号传送到使用者的内耳中,其特征在于包含耦合器(14),该耦合器将所述换能器(12)耦接到所述壳体(10),从而使所述耦合器(10)近似于简单支撑换能器(12)。
-
公开(公告)号:CN101674505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68094.2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5/02 , G06F1/1605 , H04R1/26 , H04R7/045 , H04R17/00 , H04R2440/05 , H04R249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扬声器系统和扬声器驱动方法。一种扬声器系统,包括:具有显示屏的显示面板;具有起到声学振动膜的功能的板部分的构造体,该构造体位于显示屏的周边的外侧并且由显示面板支撑;以及安装到该构造体的致动器,以使得致动器的位移方向可以为板部分的板表面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0591168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510005758.5
申请日:2002-01-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扬声器系统,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用于将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彼此分隔开使得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彼此相对的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基本为U形,具有一开口侧;第三扬声器;以及第二隔板,用于将第二扬声器和第三扬声器彼此分隔开使得第二扬声器和第三扬声器彼此相对,该第二隔板基本为U形,具有一开口侧,且第一隔板的开口侧与第二隔板的开口侧相对设置并间隔开,其中,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被布置成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的相对面输出相同相位的声音,且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和第一隔板形成第一声音通道,从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的相对面输出的声音穿过该通道,且该第一声音通道是沿着第一隔板的开口侧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0584108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03803839.0
申请日:2003-02-12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7/04 , G09F27/00 , H04R5/04 , H04R17/00 , H04R2400/01 , H04R2440/03 , H04R2440/05 , H04R2499/11 , H04R2499/15
Abstract: 本发明的卡式音响装置在卡状基板上配备了由用于从外部输入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输入部和发出与输入至该声音信号输入部的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的发声部构成的组合,或由拾取外部的声音、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部和将从该拾音部得到的电信号输出到外部的声音信号输出部构成的组合,或者这两种组合。而且,发声部借助于根据输入至声音信号输入部的声音信号使卡状基板自身振动进行发声。另一方面,拾音部借助于将卡状基板自身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拾音。
-
公开(公告)号:CN101626537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06708.7
申请日:2009-02-13
Applicant: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7/00 , H04R17/005 , H04R31/00
Abstract: 一种声音产生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压电层的第一壳式结构、与第一壳式结构的第一电极耦接的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一端点、与第一壳式结构的第二电极耦接的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二端点、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压电层的第二壳式结构,以及设于第一壳式结构与第二壳式结构之间的第一可挠结构,第二壳式结构的第一电极与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一端点耦接,第二壳式结构的第二电极与声音信号输出的第二端点耦接,第一壳式结构的压电层以及第二壳式结构的压电层被配置用以响应由声音信号输出提供的信号并且产生声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