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133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814219.X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苝四羧酸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将苝四羧酸溶解于二甲亚砜溶液中,再加入乙二胺,充分混合后,在功率为700~900 W的微波条件下反应5~8分钟,得到一种表面含有羧基、氨基的氮掺杂碳量子点。本发明提供的碳量子点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对碳量子点的水溶液在300~520 nm范围内选择不同的激发波长,可得到最大发射波长在436~545 nm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多色荧光发射,可调范围较广。本发明制备工艺的条件、流程简单,得到的产品在荧光传感、多色成像、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8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75785.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艾迪亨斯胶粘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9J163/10 , C08G5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数计,它包括50~70份的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20~50份的活性稀释剂、2~7份的光引发剂,0.01~1份的4‑(1,2,2‑三苯基乙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提供的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荧光胶黏剂,在紫外光下进行光固化,即得到荧光胶黏剂的固化产品。本发明将AIE基团引入单体侧基上,在固化的时该单体参与反应、因此固化产物中荧光基团与单体单元共价相连而稳定存在。本发明涉及的荧光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胶黏剂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且其固化产品具有荧光稳定、荧光物质不容易迁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217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20791.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61/12 , C07D333/16 , C09K11/06 , A61B5/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型荧光共轭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型聚苯撑乙炔撑噻吩撑类荧光共轭聚合物,它在醇类、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水为溶剂,加入适量荧光共轭聚合物,得到一种可用于油脂指纹和血指纹显现的指纹显现液。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显现液,指纹显现方法简单且无需任何后处理,将适量显现液滴加于客体上,与指纹共同孵育一段时间,自然晾干后即可在紫外光下观察到具有黄绿色明亮荧光、纹线走向清晰的指纹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574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49967.0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碳点为能量给体,罗丹明6G用作能量受体,将两者引入到表面带有磺酸基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得到编码荧光微球,在其表面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保护层后,再采用硅烷化偶联反应对荧光微球进行官能化修饰。本发明通过调控碳点与罗丹明6G之间的能量转移程度,可应用于对微球的编码;同时利用碳点材料的发射光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使制备得到的荧光编码微球适用于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可提高荧光微球的适用性。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编码微球具有优异的信号稳定性,适用于流式细胞仪的不同激光器与信号探测器,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407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494373.1
申请日:2019-06-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元荧光高分子微球、二元荧光编码高分子微球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分别将聚对苯撑乙炔聚合物PPE和尼罗红NR溶解于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微球先分散在PPE/THF溶液中,得到掺杂PPE的微球;再加入到NR/THF溶液中,经振荡、静置、洗涤、干燥处理后,得到掺杂PPE和NR的二元荧光高分子微球;以调节PPE和NR在APGMA微球上的掺杂量为编码策略,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双发射波长和不同荧光发射强度的二元荧光高分子微球,组合得到二元荧光编码高分子微球,具有双发射波长和不同荧光发射强度的二元荧光编码功能,可应用于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生物分子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14144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53966.4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1/02 , C08G2261/124 , C08G2261/1424 , C08G2261/1426 , C08G2261/18 , C08G2261/314 , C08G2261/3327 , C08G2261/3422 , C08G2261/522 , C09K11/06 , C09K2211/1416 , G01N21/643 , G01N21/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羧酸钠盐基团的荧光共轭高分子、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苝酯单体引入到荧光共轭高分子主链中,再通过两步水解得到一种侧链带多个羧酸钠盐的荧光共轭高分子;经与聚乙烯醇混合,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得到纤维膜,经在戊二醛/HCl的丙酮溶液交联处理后,再在NaOH的水溶液中浸泡,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一种荧光纤维膜。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纤维膜由于含有多羧酸钠盐基团的荧光共轭高分子,其羧基或羧酸钠盐基团可以通过与酸碱反应相互转换,使荧光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仅通过纤维膜表观颜色的变化和荧光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溶液pH的范围,因此,荧光纤维膜可采用荧光比色法实现对酸雨pH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144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061583.9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铕离子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编码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0μM,最大激发波长为300~350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395nm和611nm附近。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加入Eu3+溶液,微球与Eu3+的质量比为24:1~480:1;在温度为70~90℃的条件下震荡处理0.5~5小时,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掺杂铕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通过改变铕离子的加入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铕离子与PSDVB微球的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63940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677533.9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形貌为哑铃状,腰部为金双锥,腰部两端的头部为银钯合金树枝状。以金双锥为种子,硝酸银溶液为金属前驱体,通过种子生长的方法制备银包覆在金双锥外面的棒状的核-壳结构的模板纳米粒子,离心后分散在超纯水中;利用改性的电置换结合共还原反应,在得到的模板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加入氯钯酸溶液,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室温下静置;通过调节硝酸银和氯钯酸的摩尔比和静置的时间,得到哑铃状三金属纳米粒子。本发明将银钯树枝状合金纳米粒子选择性生长在金双锥上,三金属组分的纳米结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多元化、可调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404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476531.3
申请日:2013-10-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荧光传感器阵列及其应用。采用3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合成了4种两端带有卤素的芳香烃及2种两端带有炔基的芳香烃;根据不同的单体组合通过Sonogashira偶联合成了7种共轭高分子,组成荧光传感器阵列,应用于对9种金属离子的模式识别。该阵列对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响应比较相似,而不同族的响应差距较大,因此,能较易区分不同族的离子;同时,对同族不同周期的同类离子的响应也略不同,能依此对同族离子不同周期进行初步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所要测定的标准物的响应模式储存,比较分析物的响应模式与标准模式的匹配程度判断被分析物的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00185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69771.5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胶束粒子隔层且表面羧基化的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材料技术领域。将聚(丙烯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得到聚(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胶束粒子溶液;以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为核,在核的表面由静电力驱动,层层自组装交替沉积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和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粒子,再经热处理,得到对亚苯基亚乙烯/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壳层。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微球,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10~520 nm;荧光微球结构稳定,表面形貌和分散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