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8894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1582.4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制备方法。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再加入Eu3+溶液,得到掺杂Eu3+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将其在CH3COOH和(NH4)2S2O8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分散均匀,再加入罗丹明6G,震荡处理后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编码微球经过激发后能同时得到三种荧光发射,通过改变铕离子或罗丹明6G的加入量,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01851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269771.5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胶束粒子隔层且表面羧基化的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材料技术领域。将聚(丙烯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得到聚(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胶束粒子溶液;以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为核,在核的表面由静电力驱动,层层自组装交替沉积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和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粒子,再经热处理,得到对亚苯基亚乙烯/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壳层。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微球,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10~520 nm;荧光微球结构稳定,表面形貌和分散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2462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42015.2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1/02 , C08G81/024 , C08G2261/11 , C08G2261/1424 , C08G2261/1426 , C08G2261/145 , C08G2261/3424 , C08G2261/522 , C09K11/06 , C09K2211/1416 , C09K2211/1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制备方法及应用于制备高分子荧光微球。以对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用溴乙酸取代酚羟基上的氢得到对苯氧基二乙酸后,在苯环上氧基乙酸基的邻位上引入溴甲基,用噻吩基团取代溴得到聚合物单体,再在碱性水溶液环境下制备侧基带有羧基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将该前驱体负载于表面带有氨基或羟基的基质微球上,并在热消除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得到不同荧光发射波长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由于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侧基上带有的羧基量较多,因此,得到的微球还具有表面带有生物分子反应位点的特点,拓展了微球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144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061583.9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铕离子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编码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0μM,最大激发波长为300~350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395nm和611nm附近。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加入Eu3+溶液,微球与Eu3+的质量比为24:1~480:1;在温度为70~90℃的条件下震荡处理0.5~5小时,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掺杂铕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通过改变铕离子的加入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铕离子与PSDVB微球的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0185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69771.5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胶束粒子隔层且表面羧基化的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材料技术领域。将聚(丙烯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得到聚(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胶束粒子溶液;以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为核,在核的表面由静电力驱动,层层自组装交替沉积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和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粒子,再经热处理,得到对亚苯基亚乙烯/聚(丙烯酸-苯乙烯)胶束壳层。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微球,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10~520 nm;荧光微球结构稳定,表面形貌和分散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788942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061582.4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制备方法。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再加入Eu3+溶液,得到掺杂Eu3+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将其在CH3COOH和(NH4)2S2O8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分散均匀,再加入罗丹明6G,震荡处理后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编码微球经过激发后能同时得到三种荧光发射,通过改变铕离子或罗丹明6G的加入量,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14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61583.9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铕离子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编码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0μM,最大激发波长为300~350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395nm和611nm附近。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加入Eu3+溶液,微球与Eu3+的质量比为24:1~480:1;在温度为70~90℃的条件下震荡处理0.5~5小时,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掺杂铕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通过改变铕离子的加入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铕离子与PSDVB微球的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