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结构、冷凝器及空调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27098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802739.7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冷凝器及空调,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管组件,设置在冷凝器进气口的下方,与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态冷媒换热;取液组件,连通换热管组件和冷凝器内部,将冷凝器内部冷凝后的液态冷媒送入换热管组件内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结构将冷凝后的液态冷媒引入换热管组件内部,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态冷媒与换热管组件内部的液态冷媒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气态冷媒的过热度,换热管组件中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之后又会从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管路流入压缩机中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换热阶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结构就无须改变冷凝器本身原有的系统结构,又能降低气态冷媒的过热度,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一种气液分离导气装置、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8583476U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22873430.7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导气装置、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器,涉及换热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降膜式蒸发器各层降膜区产生的气态冷媒无法及时排出,未及时排出的气态冷媒影响降膜区布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该气液分离导气装置包括均液板和多孔挡板,均液板设置于降膜式蒸发器的降膜区,多孔挡板设置于均液板侧面,并且均液板的数量为至少两块,均液板间隔设置,均液板与多孔挡板围合成至少两个彼此分隔的腔室,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管位于腔室内,每个腔室侧面的多孔挡板上均设置有气孔。该气液分离导气装置可使每个腔室内换热产生的气态冷媒及时排出,从而可提高每层降膜区布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可有效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冷凝器和制冷设备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113350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21443080.X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和制冷设备。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进气管、冷凝管束以及油分离器。进气管设置于冷凝器壳体上。冷凝管束设置于冷凝器壳体内。油分离器设置于冷凝器壳体内且与进气管连通,油分离器位于冷凝管束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将油分离器设置在冷凝管束的下方,油气混合物在进行油气分离后,润滑油直接从冷凝器壳体的下方离开回到压缩机,气态冷媒向上运动并扩散到冷凝管束内部以与冷凝管进行充分接触换热,与相关技术中气态冷媒需要与位于油分离器下侧的冷凝管进行换热相比,气态冷媒的覆盖区域更大,换热更充分,进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1503337U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22207041.9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布液器包括布液空腔和气液分离件,所述布液空间中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气液分离件设在所述流体通道中,用于分离出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气体所含的液体。在布液空腔内的流体通道中设置气液分离件,对气体夹带的液滴进行截留,避免液滴随气体排出布液器;同时增设的气液分离件增加了气体排出布液器的流通路径,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145146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22199257.5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布液器包括:布液空间,布液空间的侧部设有第二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外侧设有导气结构,导气结构用于导流并分离由第二排气孔排出的气液两相的混合冷媒。本实用新型为降低吸气带液量,对布液器上盖板增加折边结构并对其优化,通过上盖板折边的折流、挡液、过滤实现气液分离,优化气液两相混合冷媒在容器内的流通路径,避免从布液器内排出的气态冷媒夹带着液体对压缩机产生吸气带液。(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205279549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0803954.6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属于油分离器领域,为解决现有结构中油膜容易破裂的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的壁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开设有导油凹槽和/或设置有导油凸筋;导油凹槽和/或导油凸筋至少部分地沿壁板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本实用新型立式油分离器包括上述的内筒和/或上述的壳体,内筒设置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和立式油分离器的壳体增强了壁面上油膜的稳定性,降低了油膜被气体冲刷破裂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立式油分离器油分离效果好,降低了气流夹带油滴返混的概率。

    冷凝装置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12264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420851069.0

    申请日:2014-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凝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束,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冷凝装置分隔成冷凝腔和闪蒸腔,闪蒸腔内设置有闪发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能够提高闪蒸气化效率和冷凝效率,进而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可以优化现有机组的结构,还能减少机组占地面积,节省成本。

    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852670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292697.1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凝器和制冷系统。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冷凝换热管和闪发器。冷凝器壳体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凝换热管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凝器壳体以通过冷凝换热管进行冷凝,并通过冷媒出口流出。闪发器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且位于冷凝换热管的上方。闪发器包括闪发腔以及冷却换热管组。闪发腔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出气口。闪发腔的进液口与冷媒出口连接以使得冷媒在闪发腔内进行气液分离,冷却换热管组与闪发腔的出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壳体内部设置闪发器,且闪发器设置有用于流通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的冷却换热管组,降低冷凝器内部气态冷媒的过热度,保证冷凝时冷媒达到饱和温度以提高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