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5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706703.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环境模拟箱与加载组件。环境模拟箱用于放入进行模拟试验的工程结构,并为工程结构提供预设的环境条件。对工程结构进行试验工作时,将工程结构放置于环境模拟箱中,由环境模拟箱给工程结构提供预设的环境条件,再现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与此同时,由加载组件同步进行竖向和水平的多向加载,加载组件将模拟外部荷载传递给工程结构,也就是能够同时考虑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与外部荷载相互耦合对工程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响应的影响,模拟试验更加真实,能实现对工程结构在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结构性能演化规律和致灾机理等进行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574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96074.8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空同步方法,包括:实时生成时间报文以及秒脉冲PPS信号,并发送至各个所述子系统;获取车轮编码器产生的脉冲信号,基于所述脉冲信号在各个所述子系统中确定待同步的目标子系统;获取惯性导航信息,基于所述惯性导航信息、所述秒脉冲PPS信号以及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中控系统中生成精确定位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子系统;基于所述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所述时间报文在所述目标子系统内完成时空同步,获得同步数据。本发明使得隧道检测车具备环境认知评估能力与离线运行能力,可以实现多个检测子系统的时空同步,进行协同运作,为后续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和综合诊断提供保障,同时提高了隧道检测车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0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87732.7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隐蔽病害综合检测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内沿各条测线的实时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实时数据信号包括探地雷达电磁信号、冲击回波弹性波信号以及声波信号;对所述探地雷达信号、所述冲击回波信号以及所述声波信号的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与多源特征流融合操作,获得待分析特征集;将所述待分析特征集输入预先建立的两级堆栈式学习模型,基于所述两级堆栈式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判断隧道内的隐蔽病害情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隐蔽病害综合检测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隧道检测车在隧道内实现移动式多手段协同综合检测,提高了隧道隐蔽病害检测的效率以及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更好的检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688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043852.0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害处可更换的轨道结构,病害处可更换的轨道结构包括固定式主线路与可移动式辅助段。固定式主线路设有缺口段。可移动式辅助段为至少两个并均与缺口段相适应,其中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可移动地设置于缺口段中并可移出到缺口段外,另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为备用线路段。备用线路段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式主线路的邻侧,且在其中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移出到缺口段外之后,备用线路段可移动到缺口段中。当位于缺口段中的可移动式辅助段存在病害时,可以及时地将该可移动式辅助段移出到缺口段外进行异地维修处理,使得可移动式辅助段的维修操作方便快捷,并将备用线路段移动到缺口段中,备用线路段补充到缺口段中后能保证轨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98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363163.0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 深圳市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8 , G06F30/20 , G06T7/00 , G06T7/246 , G06T7/254 , G06T7/292 , G01D21/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桥耦合和数字孪生的城市桥梁群状态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移动车载信息和移动感知数据;分别将移动车载信息和桥梁表观病害数据叠加到预置的车桥耦合模型,基于叠加后的车桥耦合模型生成仿真桥梁响应数据;获取实际监测的桥梁响应数据,将仿真桥梁响应数据与实际监测的桥梁响应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有效桥梁响应数据;根据有效桥梁响应数据和移动感知数据,生成桥梁状态评估结果;当基于桥梁状态评估结果判定桥梁存在损伤时,将桥梁状态评估结果叠加到桥梁数字孪生模型上,由桥梁数字孪生模型输出相应的桥梁损伤状态。本发明可实现桥梁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桥梁状态的自动智能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1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3047.3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砟轨道的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砟轨道的属性参数,并基于属性参数构建无砟轨道模型,无砟轨道模型包括无砟轨道的几何结构信息和无砟轨道上的列车的移动参数,进而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各时间点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第一参数包括无砟轨道的空间坐标,第二参数包括无砟轨道所处环境的环境参数,从而基于属性参数、无砟轨道模型、各时间点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对无砟轨道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目标仿真分析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仿真分析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36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205344.6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E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吸振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振主体和至少一个黑洞结构,其中,该吸振主体连接被减振结构并用于吸收被减振结构的振动,变截面部的厚度沿靠近吸振主体的方向逐渐变大,动力吸振装置的固有频率与被减振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匹配,由于黑洞结构只需在截止频率之上就能够起到减振效果,所以具有宽频特性,并且由于声学黑洞效应,理想状态下,振动波在黑洞结构内传播时,当变截面部的厚度衰减为零时,其波速可以减小为零,使得该动力吸振装置能够将截止频率以上的弹性波聚集在小厚度处,被附加的阻尼材料耗散,拓展了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3943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496083.8
申请日:2021-05-07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T7/00 , G06T7/11 , G06V10/762 , G06K9/62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全景图像区域化分块检测推荐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铁隧道病害分布规律,构建病害知识‑数据联合驱动模型来描述地铁隧道单元区域内病害概率分布图;利用所述病害知识‑数据联合驱动模型获得分布参数并结合实际单元区域内的病害概率分布计算病害空间概率分布图;对单元区域内的病害空间分布概率图进行裁剪,得到新的病害概率分布图像I;对于所述新的病害概率分布图像I,利用超像素分割进行不规则块分解,进而形成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病害检测推荐区域。利用本发明能够精准感知渗漏水和裂缝等典型的地铁病害,提升病害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5914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70375.0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裂缝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目标位置的路面图像,得到路面图像集;提取各路面图像的特征点,从路面图像集中选取基准图像,基于其它图像中的、与基准图像的特征点相似的特征点,建立基准图像与相应其它图像的映射关系;根据基准图像分别与各其它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路面图像集中各路面图像进行图像拼接,得到目标路面图像;对目标路面图像进行裂缝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信息,根据目标路面图像和检测结果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图像,以及输出检测结果图像。本申请可以实现自动对路面裂缝进行有效检测,有助于提高裂缝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6337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497685.0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隔震浮置板轨道,包括:道床;轨道板,设于道床;减振件,设于道床及轨道板之间,减振件包括多个第一减振垫及多个第二减振垫,第一减振垫及第二减振垫的耐久性及减振性能不同,多个第一减振垫及多个第二减振垫呈阵列结构连接于轨道板外侧;钢轨,连接于轨道板;以及扣件,将钢轨扣紧于轨道板。上述减隔震浮置板轨道,使减振件分散为多个独立的减振垫以起到支撑及减隔振作用,减少减振垫的材料使用,也利于减振垫的安装、调节及更换;通过设置两种耐久性及减振性能不同的减振垫,能够合理排列组合两种减振垫以同时满足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隔振和地震荷载作用下隔震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