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压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76347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14940.5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一种带压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高压发生器的气相出口通过低压发生器与冷凝器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气相出口还通过流量调节阀和压力回收部件的高压入口与冷凝器连接,低压发生器的气相出口与压力回收部件的低压入口连接;所述的压力回收部件为喷射器或膨胀压缩机。本发明装置拥有比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更高的效率,所需的发生温度比传统双效吸收式制冷装置低。本发明装置能够高效利用品位在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所需热源的品位和传统双效吸收式制冷装置所需的热源的品位之间的热源。当热源品位较高或者较低的时候,本发明装置可以按照传统双效或者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的模式工作。

    一种用于充分回收废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37998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55853.1

    申请日:2009-12-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B30/625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充分回收废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发生器的气相出口依次与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高温蒸发器、第二节流元件、低温蒸发器连接,低温蒸发器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低压高温吸收器连接,一路与低温低压吸收器连接;所述的高温蒸发器设于低温低压吸收器内部;低压高温吸收器的出口返回低温低压吸收器,低温低压吸收器依次与第一溶液泵、换热器和发生器连接;发生器的液相出口依次与换热器、第三节流元件、低压高温吸收器连接。本发明装置单位质量的废气或废水所能制取的冷量较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高得多。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03541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21921.8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系统、冷凝器、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凝器与蒸发系统间通过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联通,蒸发系统包括与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连接的高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通过经济器连接蒸发系统的低温蒸发器,经济器与低温蒸发器间串接有制冷节流阀二和制热节流阀二,制冷节流阀二和制热节流阀二上分别并联有制热单向阀及制冷单向阀,经济器上的气体出口连通压缩机中间回气口,经济器的制热液体出口与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连接。所述低温蒸发器与四通换向阀连通的管路与高温蒸发器入口端间设有制热支路二。本发明可以较大的提高热泵的制冷性能,提高室内空气处理的质量,节省能源,更加经济环保。

    超高重力土工离心装置真空腔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7601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910350086.3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高重力土工离心装置真空腔体结构。包括圆柱形筒体,凸形封头、下封头、下轴承密封盖、顶部圆柱形筒体和上封板构成真空承压腔体;高速转子系统包围在该真空承压腔体里,圆柱形筒体的内侧与高速转子系统之间设置有圆柱形冷却装置,离心机转臂两侧的吊篮正上方设置环形冷却装置;本发明在高速转子系统和圆柱形筒体的交叉处,设有隔振膨胀节,将主机振动与真空腔体隔离开,大大减少振动;将下轴承,上轴承系统置于真空承压腔体外,从而使离心机在真空下低功耗运转,而轴承系统在常压下可靠运转,本发明可以使超重力土工离心机的重力加速度达到1500g以上,解决超高重力离心机振动大和散热难的难题。

    真空环境下土工离心机空气摩擦产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196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810579061.6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下土工离心机空气摩擦产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承外压壳体内装有带隔热层真空腔体,真空腔体内的中心转轴上端安装高速转子,下端通过密封系统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真空腔体的上盖和真空腔体的侧面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经温控驱动器与计量泵连接;计量泵的进口与制冷剂储罐连接,出口经阀门、设有二个以上喷头的制冷剂输送管伸入到带隔热层真空腔体内,带隔热层真空腔体与真空泵连接。本发明真空腔体和制冷剂部位安装有隔热层,测得的热量不会因为散失而引起误差,制冷剂也不会因为吸收其他热量而引起误差。设定带隔热层真空腔体的内外温度为一样,不会因为内外温差而引起腔体吸收的热量无法精确计量,从而产生误差。

    一种开式CO2半布雷顿冷却及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82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75888.1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式CO2半布雷顿冷却及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CO2储罐、微通道换热器、膨胀机和电力供给模块。通过CO2储罐向所述系统提供高压低温的亚临界区CO2;通过热耦合到高温壁面的微通道换热器将气动热转移至CO2实现冷却;通过膨胀机使所述超临界CO2进行膨胀,以产生输出功;通过电力供给模块将膨胀机的输出功转换为电能进行供给。所述CO2从所述高温壁面中吸收热量,用于膨胀做功,从而实现了热防护并向飞行器提供电能供应。本发明用于冷却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由气动热效应造成的高温壁面,并利用气动热进行发电,解决飞行器热防护不足和电能供给问题。

    一种散热装置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6539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74202.7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冷却发热元件,包括多孔材料体、冷却池,冷却池内有介电性工质液体,多孔材料体浸于介电性工质液体中,多孔材料体开设槽道,多孔材料体的槽道一侧覆于冷却发热元件表面。这样,发热元件作为热源,工作后热量传递至多孔材料体,多孔材料槽道的部分介电性工质液体以及多孔材料体内的部分介电性工质液体蒸发为介电性工质蒸汽,由于多孔材料体中毛细现象的存在,阻止了介电性工质蒸汽向上排出,从而从槽道内排除,多孔材料体内的介电性工质液体蒸发后,介电性工质液体补液至蒸发部位,从而实现了介电性工质蒸汽的流出路径和介电性工质液体的补液路径分离的目的,增大了换热效率。

    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972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48684.5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喷射式制冷单元和精馏型制冷单元;喷射式制冷单元包括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液封、节流装置、蒸发冷凝器和循环泵等;精馏型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馏柱、蒸发冷凝器、节流装置、制冷剂换热器和蒸发器等;制冷剂在喷射式制冷循环中吸收低品位热源的热量,获得的冷量用于预冷或过冷精馏型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从而获得额外的冷量,本发明既可以实现低品位能源的利用也可以实现较低的蒸发温度,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运行效率及运行稳定性较高。

    超高重力土工离心装置真空腔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7601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50086.3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高重力土工离心装置真空腔体结构。包括圆柱形筒体,凸形封头、下封头、下轴承密封盖、顶部圆柱形筒体和上封板构成真空承压腔体;高速转子系统包围在该真空承压腔体里,圆柱形筒体的内侧与高速转子系统之间设置有圆柱形冷却装置,离心机转臂两侧的吊篮正上方设置环形冷却装置;本发明在高速转子系统和圆柱形筒体的交叉处,设有隔振膨胀节,将主机振动与真空腔体隔离开,大大减少振动;将下轴承,上轴承系统置于真空承压腔体外,从而使离心机在真空下低功耗运转,而轴承系统在常压下可靠运转,本发明可以使超重力土工离心机的重力加速度达到1500g以上,解决超高重力离心机振动大和散热难的难题。

    大有裨益。一种无循环泵式蒸气增压喷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468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004649.5

    申请日:2015-01-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循环泵式蒸气增压喷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储液罐中冷凝液压的初始增压比取得最佳初始增压比值,以使得系统性能COP(制冷能效比)最大,且储液罐在冷却子过程冷却水量最小。最佳初始增压比只由制冷剂种类,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决定;但可以通过调整储液罐体积和制冷阶段的时长取得。对于实际存在的系统,制冷种类,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制冷量和储液罐体积是确定的,从而取最佳初始增压比时,制冷阶段的时长是唯一确定的。只需要相应地控制制冷阶段时长,即可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佳初始增压比状态,从而使得COP最优,冷却水用量最少。实现方式简单,效果明显,对于深入理解和推广蒸气增压喷射制冷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