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98496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510120569.2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447 , C04B35/6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层状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80~120μm。本发明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是:采用超声波法得到牛血清白蛋白与磷酸钙的复合胶态溶液,然后放置、陈化,得到浆糊状沉淀物;将浆糊状沉淀物置入容器中成型,冷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具有层状结构的前驱体;最后在600~1000℃焙烧1小时,去除白蛋白模板即可。本发明具有简单易控、安全无污染和原材料易得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308104C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510018263.6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22F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钡铁氧体微粉的方法。自燃烧法合成钡铁氧体微粉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硝酸钡配成0.125M-0.25M的溶液,硝酸铁配成0.75-1.0M的溶液,按照Fe/Ba摩尔比为12的比例,在搅拌下使其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2).按混合溶液A中的硝酸根离子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3,称取柠檬酸,将柠檬酸溶于混合溶液A,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用酸或碱调节pH值至7.5-8.5,75-85℃加热蒸发,8-12小时形成凝胶;3).将步骤2)得到的凝胶待水分蒸干后,移至200℃恒温电炉中即可发生自蔓延燃烧形成粉末前驱体;4).将步骤3)得到前驱体在600℃-700℃煅烧保温2-4小时,即得到钡铁氧体微粉。本发明具有合成温度低,产品纯度高、平均粒径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267340C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18105.0
申请日:2005-01-0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1B25/32 , C04B35/447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超声波诱导牛血清白蛋白模板法制备棒状羟基磷灰石。这种羟基磷灰石粉体是长棒状六方棱晶或长棒状晶束,直径为0.5μm~1μm,长度为3μm~6μm。采用超声波诱导法和牛血清白蛋白模板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备前驱体,并采用冷冻干燥法干燥前驱体,干燥后的前驱体在700℃焙烧1小时,即可得到本发明的棒状羟基磷灰石。本发明的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粉体可以应用于制备生物陶瓷,制备材料表面涂层和制备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386700A
公开(公告)日:2002-12-25
申请号:CN02138721.4
申请日:2002-06-2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1B2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燃烧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微粉。采用本发明合成方法时,首先按照Ca/P摩尔比为1.67称取计算量的Ca(NO3)2·4H2O、(NH4)2HPO4和与Ca离子等摩尔量的柠檬酸,然后溶解混合,调节其pH值在3左右,在80℃加热生成凝胶;将凝胶在200℃下加热、燃烧生成粉末前驱体;将前驱体在750℃煅烧保温制得微粉。所制得的羟基磷灰石微粉纯度高、平均粒径小。本方法具有精确控制Ca/P比以及较低温度下进行合成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67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506391.9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L27/22 , A61L27/20 , A61L27/36 , A61L27/54 , A61L27/60 , C12N11/10 , C12N11/02 , C12N1/20 , C12R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干酪乳杆菌的皮肤损伤修复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丝素/海藻酸钠材料制成片状材料,酒精浸泡再紫外照射使酒精挥发;使用MRS培养液培养干酪乳杆菌,制得干酪乳杆菌菌液;将所得片状材料置于培养容器内,用新鲜MRS培养液浸润,再取所得干酪乳杆菌菌液,均匀滴加到片状材料上,置于培养箱中孵育,每12小时更换一次MRS培养液;本发明方法可以提高干酪乳杆菌在丝素/海藻酸钠材料上的附着率,使其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且由于益生菌生物膜的存在,使材料具备了抗菌能力;经SD大鼠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型全层皮肤缺损修复实验证明该材料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对于临床皮肤修复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652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404879.1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酸/钙磷盐复合膜层改性的医用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改性的医用镁合金包括镁合金基体、内层的植酸转化膜和外层的钙磷盐转化膜,钙磷盐转化膜通过将表面覆盖植酸转化膜的镁合金基体浸泡在磷酸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然后再加入超声雾化后的可溶性钙盐溶液制备得到的。其制备:将镁合金基体浸泡在植酸溶液中形成植酸转化膜;然后浸泡在磷酸的可溶性盐溶液中,搅拌状态下加入经过超声雾化的可溶性钙盐溶液,调节pH为8‑10,加入完成后,静置即可。通过植酸/钙磷盐复合膜层改性医用镁合金后,减小了对SBF模拟体液pH值的影响,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使用安全性显著提升,服役时间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74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328906.2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磷灰石/金属钽/生物玻璃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羟基磷灰石粉末、钽粉末和45S5生物玻璃粉末按照7~9:0.5~1.5:0.5~1.5的质量比混合,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并充分混匀得到浆料,浆料经干燥、过筛后得到粉末;将粉末压制成坯体,然后进行冷等静压处理,最后烧结成型即制备得到所述羟基磷灰石/金属钽/生物玻璃复合陶瓷材料。相对于二元材料体系,生物玻璃的加入填补了晶粒之间的空隙导致内部空隙的降低,改善了羟基磷灰石和金属钽之间的结合状况,解决了HA/Ta界面结合较差,烧结制备的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1098211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21409.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8J9/28 , C08J3/24 , C08L5/04 , C08L89/00 , C08K3/38 , C08B37/04 , A61L27/26 , A61L27/60 , A61L27/56 , A61L27/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支架材料领域,公开一种氧化海藻酸盐/丝素交联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高碘酸钠对海藻酸钠进行氧化改性,然后使用四硼酸钠作为交联剂,使氧化海藻酸钠与丝素蛋白发生交联,再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支架材料。本方法用四硼酸钠做交联剂,制得多孔支架材料而不是粉末。通过控制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单体单元的摩尔投料比最低为20%,降低了氧化海藻酸盐/丝素交联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中海藻酸钠分子量,以促进降解,同时更容易通过人体肾代谢排出体外,制备方法简便且产率较高,可以应用于皮肤组织工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09958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10304763.3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装载多重药物的复合纤维医用药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了聚乳酸微球悬浮液,然后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纳米磷酸钙悬浮液,最后将聚乳酸微球悬浮液和纳米磷酸钙悬浮液按比例混合并加入聚乙烯醇配制成混合纺丝液,静电纺丝得到了复合纤维药膜。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在聚乳酸微球悬浮液和纳米磷酸钙悬浮液中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从而获得可同时释放多重药物的医用药膜,从而提高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