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716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98311.6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安全高效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开采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防止出砂装置、气水分离装置和安全防护装置,还可以设置防止水合物二次生成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开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解气水砂向井筒流动,沉积层泥砂被阻隔,气水进入井筒;在水泵的抽提作用下气水沿井筒向上流动,经过分离进入各自的管道,最后被提升到开采平台或船舶上;实时检测井压,一旦发生异常自隔离水合物层,断开气、水管路,暂停产气。本发明的能够很好的防止水合物分解形成的流砂进入井筒,并且在井筒内实现气水分离、防止水合物在井筒内的二次生成等,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高效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065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574070.3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1B3/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记忆效应的水合物储氢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科研仪器技术领域。该发明提出一种快速、安全、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储氢装置及方法,设计压力0-20Mpa,设计温度-20-30℃。为了提高装置强度和满足氢气储运与利用需求,该装置整体采用钛合金材质,并设计为双层套筒结构,端盖与内筒构成耐高压反应室,可进行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夹层中通过循环的冷却剂以控制内筒温度,亦可抽成真空以便氢气的储运。过滤器可过滤氢气释放时挥发的THF气体。根据记忆效应,利用THF水合物分解水生成THF水合物,大幅提高反应速率。设计结构紧凑,可循环使用,操作方便、简单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90795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489040.2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70
Abstract: 回注CO2废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的方法,属于天然气资源开发及CO2减排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气井开采的原生天然气,经脱水、脱硫及脱碳等净化处理,生产出纯净天然气,且得到CO2废气;部分纯净天然气输送到气田附近的天然气电厂的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机组,燃烧发电,热效率可达到57%;燃烧后的烟道气进行CO2捕集,得到CO2废气;烟道捕集的和净化处理分离的CO2废气被送至增压调温系统,加压调温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废气通过回注井,注入到天然气藏底部,驱替天然气向采气井运移并产出。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增加天然气产量,提高整体采收率和能源利用率,将CO2封存于气藏地质构造内,实现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991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428461.5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X射线CT设备的天然气水合物传热性能测试装置,属于石油科研仪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可以进行模拟岩芯天然气水合物的原位生成,并可置于X射线CT设备旋转载物台,对传热性能进行测试,设计压力0-20Mpa,设计温度-20-30℃。为了减小对X射线CT设备成像的干扰,该装置整体采用钛合金材质,并设计为双层套筒结构,内筒保证天然气水合物原位生成所需压力,夹层中通过循环的冷却剂以控制内筒温度。内筒内部呈环形布置了多点测量热敏电阻,通过对采集的X射线CT图像的信号强度,以及热敏电阻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天然气水合物传热性能的相关结论。该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满足仪器设备参数要求,功能全面,操作简捷。
-
公开(公告)号:CN101451985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0810230358.8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2
Abstract: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与分解的检测装置,其属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测量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反应釜、温控槽、冷库、天然气配气系统、天然气增压系统、供水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温控槽、增压系统和供水系统设置在冷库中,反应釜设置在温控槽中。配气系统配制要求组分的气体经增压系统增压后进入反应釜,供水系统向反应釜供水,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检测数据。其优点是:天然气配气系统能够迅速配置各种组分混合气体;冷库及浴槽温控系统能够实现温度的快速和精确控制;天然气增压系统增压和保压快速方便;数据采集系统具备数据存储、实时数据和图像分析软件支持;对冻土地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预测、勘探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44618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810246990.1
申请日:2008-12-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70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物理模拟装置,其属于石油工程和工艺技术领域。该装置采用二个并列的模拟岩心装置与注入系统连接,每个模拟岩心装置各自设有一个出口计量系统;注入系统向模拟岩心装置依次注入地层水、原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并采用所述温度压力测控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压力和温度为要求的设定值,最后用出口计量系统测量通过模拟岩心装置的二氧化碳气体、地层水、原油的体积。该装置先将CO2气体经过冷却液化后再加压升温至超临界状态,解决了注入C02流量精确计量的难题;采用双管模型,可以模拟非均质油藏CO2驱过程中出现指进和窜流现象;该装置设计压力为0~40MPa,设计温度为0~180℃,主要应用于超临界CO2混相驱或非混相驱、连续气驱或水气交替驱等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05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47741.1
申请日:2010-07-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B13/264 , F03B17/061 , F05B2210/404 , F05B2240/9152 , F05B2240/97 , Y02E10/28
Abstract: 一种双反向折叠式横轴潮流能水轮机,其属于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技术领域。这种双反向折叠式横轴潮流能水轮机的发电机两端各设有一套叶轮、连杆、转向节和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和两端的增速齿轮箱固定在一个公共的基座上,基座借助推力轴承采用转动方式安装在支柱上,支柱固定在海床的水泥基础上;叶轮的叶片、连杆和支柱采用折叠式结构。该潮流能水轮机通过有效的折叠,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方便运输,避免各个部件之间的拆装,减少了海底安装成本至原来的50%以上,延长水轮机寿命5年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458218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810246991.6
申请日:2008-12-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44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碳驱油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装置,属于石油工程和工艺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把模拟岩心装置设置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中,注入系统向模拟岩心装置依次注入地层水、原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并采用测控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再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进行检测,并对测试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多孔介质的空隙度、渗透率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地层水、原油的饱和度渗流参数,最后用出口计量系统测量二氧化碳气体、地层水、原油的体积。该检测装置设计压力为0~40MPa,设计温度为0~180℃,能模拟复杂油藏条件下超临界CO2不同驱替方案的实验研究;模拟岩心装置采用黄铜材料,既无磁又满足高压强度要求,设计结构紧凑,能重复使用,实验过程操作方便、简单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29429.0
申请日:2025-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结构换热器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沿流动方向的连续梯度多孔结构的压降预测方法,包括计算每个单一孔隙率多孔结构在不同入口流体速度下的压降,建立单一孔隙率多孔结构的入口流体速度与压降之间的关联式;计算每个单一孔隙率多孔结构的惯性系数和渗透系数;绘制惯性系数‑孔隙率图和渗透系数‑孔隙率图并线性拟合,得到惯性系数‑孔隙率拟合曲线和渗透系数‑孔隙率拟合曲线;计算平均惯性系数和平均渗透系数;构建连续梯度多孔结构模型,将平均惯性系数和平均渗透系数输入连续梯度多孔结构模型中,得到连续梯度多孔结构预测模型,对连续梯度多孔结构的压降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降低实验和仿真成本且预测速度更快。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305934.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纳米CT水合物原位生成、渗流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支柱、样品管、堵头、温度控制单元、管线支架。堵头、支柱、样品管合围成用于水合物原位生成及模拟渗流的样品室,所述堵头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二管路,支柱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一管路,用于向样品室内输送水或气,温度控制单元的冷却循环套管设置于样品室的外周,提升对样品室的冷却效率,管线支架用于对各个管线进行归束,通过管路上引的方法克服传统控温装置在纳米CT内部管路复杂,设备旋转扫描过程发生缠绕等局限。采用本装置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分辨率扫描,更加精细刻画水合物在储层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实现原位气水渗流对水合物三维分布形态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