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984226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194289.5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一种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涉及电机领域。电机包括初级和次级,初级和次级之间具有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永磁体和绕组。初级铁芯由背轭、长齿和短齿构成,形成2m个槽(m为正整数)。m+1块永磁体表贴在初级铁芯短齿上,永磁体的极性按照N-S-N-S交替排列。集中绕组绕制在初级铁芯长齿上。次级为具有凸极结构的导磁铁心及间隙组成。此电机的初级为整体结构,增加了可靠性,次级采用离散结构,降低了次级的重量,通过初、次级的合理设计,提高了永磁体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电机的制造成本。

    一种外转子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984222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192559.9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转子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属电机技术领域,目的是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定子离散化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磁通切换电机的功率密度和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本发明包括定子、转子、定转子间气隙。所述定子包括转轴、导磁铁芯、永磁体和电枢绕组。环绕转轴设置的导磁铁芯由背轭、长齿和短齿构成,形成2m个槽(m为正整数)。m块永磁体表贴在定子铁芯短齿上,永磁体的极性按照N-S-N-S交替排列。集中绕组绕制在定子铁芯长齿上。转子由具有凸极结构的导磁铁心及间隙组成。此电机的定子为整体结构,增加了可靠性,转子采用离散结构,降低了重量,通过定转子的合理设计,提高了永磁体利用率。

    一种分离永磁直线电机中齿槽力和端部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6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31464.1

    申请日:2018-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41/031 G06F17/5086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永磁直线电机中齿槽力和端部力的方法,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分离步骤包括:(1)对于初级槽数为Ns,次级级数为Nr的永磁直线电机,建立仿真模型(模型I)进行仿真,获得定位力;(2)保持电机结构参数不变,建立初级槽数为kNs,次级级数为kNr的永磁直线电机仿真模型(模型II)进行仿真,获得定位力;(3)分析模型I和模型II中齿槽力和端部力的对应关系;(4)建立分离公式,分离出齿槽力和端部力。本发明针对永磁直线电机,从定位力中准确地分离出电机的齿槽力和端部力,所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为深入地认识定位力的特点、掌握定位力的规律和研究有效抑制定位力的设计方案奠定了基础。

    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071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60563.4

    申请日:201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7/025 H01F7/066 H01F7/128 H02P7/04 H02P25/034

    Abstract: 一种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用于驱动具有设置于每对主绕组之间的副绕组的音圈电机;其中,主绕组为音圈电机的主要工作绕组,提供音圈电机驱动系统工作中所需要的输出电磁推力;副绕组为补偿绕组,提供与主绕组相反的推力波动,对主绕组的推力波动进行补偿,从而使得音圈电机主绕组与副绕组输出推力的合力保持恒定。本发明提出的该方案不仅能够极大地削弱音圈电机伺服系统的推力波动,并且能够使得系统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实现对音圈电机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超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小了系统的损耗,并且大大降低了驱动控制器的成本。

    一种新型电磁铁分布的五自由度磁浮导轨

    公开(公告)号:CN103277409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012681.9

    申请日:2013-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2/04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铁分布的五自由度磁浮导轨,其包括导轨、悬浮平台、设于悬浮平台上的多块电磁铁、及用于检测悬浮平台各方向运动状态的气隙检测位移传感器组。多块电磁铁成对且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悬浮平台上,每组电磁铁对的励磁均采用差动控制模式,以提供平稳的悬浮力和导向力。各电磁铁的工作磁路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悬浮平台的运行方向平行;处于悬浮平台一角的三个电磁铁的绕组电流方向相同。本发明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吸力实现悬浮平台的五自由度悬浮,解决了电磁铁之间的磁场耦合问题,磁悬浮平台具有无接触、无润滑、长行程、高精度、高速度和可调动静态刚度等优点,适合高档数控机床和光刻机等要求超洁净、高精密等性能的直线进给设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