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高效除氟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1479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71899.6

    申请日:2007-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地下水或地表水中超标氟的净化方法,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一定条件下改性的净水用颗粒活性炭填装入吸附过滤柱,形成改性活性炭滤层,滤层处于一定的电场内,含氟超标的原水经过此滤层后,得到除氟和净化。除氟净化后的出水氟浓度小于1.0mg/L,其它指标均可达到相关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本发明是高效除氟和除污染一体化的方法,成本低,使用方便。

    高锰酸钾和氯联合控制超滤膜藻类污染的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5674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010536.7

    申请日:2006-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锰酸钾和氯联合控制超滤膜藻类污染的预处理方法。向水库含藻水中投加高锰酸钾和氯两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2mg/l,氯的投加量为0.2~3mg/l,两种氧化剂同时投加,快速混合后,经过5~20分钟絮凝反应,上清液用提升泵打入超滤膜,经膜组件的错流过滤得到饮用水。本发明方法通过吸附和共沉降作用提高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从而减少进入超滤膜的藻类数量,从而有效控制膜的藻类污染。与单独预氯化相比,本发明可减少超滤膜进水藻类数量40%以上,对有机物、铁、锰去除率均可以提高20%以上,延长超滤膜反冲洗周期15~45分钟。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减少基建投资和初期投入,控制膜的化学清洗频率,有效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一种纳滤耦合电渗析生产矿化饮用水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9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36248.9

    申请日:2025-02-07

    Abstract: 一种纳滤耦合电渗析生产矿化饮用水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纳滤膜在去除多种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离子,纳滤膜分离性能与分离目标匹配性不足的问题。装置包括:经过预处理后的包含离子和潜在有机污染物的进水通过经纳滤单元的入口引入纳滤单元,经纳滤分离获得的第一淡水和第一浓水,第一淡水和第一浓水分别进入第一反向电渗析单元;第一反向电渗析单元进行离子再分配;再分配后的第二浓水进入二级反向电渗析单元,与经过岸滤‑重力流超滤系统处理后的第二进水进行离子分配,获得的第二流出物流出第二反向电渗析单元,在分配后获得的第三浓水回流至纳滤单元。本发明应用于饮用水生产领域。

    一种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8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663107.4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一种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超滤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膜污染清洗困难以及均孔超滤膜制备过程中嵌段共聚物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包括聚偏氟乙烯支撑层和以PS‑b‑PMMA嵌段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活性层。本发明通过选择性溶剂诱导的非溶剂致导相分离法同步合成双层均孔超滤膜,减少BCPs用量,实现成机械性能强化与制备成本降低的双重目的。本发明的成品膜具有渗透性好,选择性强,制膜成本低,膜污染清洗方便等优势,可应用于城市净水厂的工艺升级和水质提标改造。

    维持光生物膜系统碳氧平衡的膜供CO2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844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8855.3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一种维持光生物膜系统碳氧平衡的膜供CO2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以菌藻生物膜技术为基础的的污水处理技术所存在的微藻氧气产量不足导致的有机物碳化效率低所造成的微藻所需无机碳不足、系统碳氧失衡及氮磷同化效能低的问题。步骤一、挂膜;步骤二、挂膜后,通过进气管路连接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内的CO2经进气管路进入膜组件,向反应器主体内曝气;步骤三、驯化;步骤四、稳定运行。通过膜组件供给CO2,补充不足的无机碳,打破现有技术中碳氧失衡的瓶颈,开拓了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维持微藻‑细菌系统的碳氧平衡,实现微藻细菌增长的生长平衡,加速营养物质的回收;避免CO2向大气扩散,降低碳排放。

    一种近零维护村镇饮用水一体式净化装置及应用其处理水源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41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149720.0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一种近零维护村镇饮用水一体式净化装置及应用其处理水源水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村镇水源水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村镇饮用水水源存在的微生物、浊度、铁、锰、色度和有机物超标等多元污染问题。本装置包括小间距折板速沉调节水箱、小径管式反应器、GAC缓速滤池、重力流超滤膜池和同侧回转廊道式清水池。本发明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源水(如地下水、湖库水、泉水、融雪水、窖水和雨水等),能同步高效去除水中多种污染物,有效保证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具有近零维护、成本低(运行成本几乎为0)、能耗低、操作简单、净水效能高等特点。

    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503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661158.X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它属于村镇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要解决现有村镇污水处理存在的低碳氮比、能耗高、运维量大、净水效果差且不稳定的问题。装置包括倒置A2/O箱体外壳、阴极电极、阳极电极、机械搅拌提升机构、第一曝气组件、可调节角度挡板、倾斜导流板、弧形导流板、GDMBR箱体、膜组件、第二曝气组件、集水箱、空气泵、回流泵和太阳能供电装置。本发明通过新构型研发实现了一气三用即集曝气充氧、硝化液循环和污泥回流三种功能于一体,采用回转式微电极在对微生物提供低电压调控的同时实现气‑液‑固三相速分功能强化脱氮除磷,具有净水效能高、低能耗、操作简便优势。

    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45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218829.3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饮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的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用于水源水净化的装置及方法存在的浊度、微生物、有机物、NH3‑N等多元污染问题。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三相流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进水管、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和出水管依次相连通。利用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处理分散式水源水运行成本几乎为0。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

    一种基于超低压力驱动下无清洗污水回用装置及利用其处理二级出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6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10229.2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低压力驱动下无清洗污水回用装置及利用其处理二级出水的方法,它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及利用其处理二级出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传统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处理效率低和药剂投量大,限制了污水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问题。一种基于超低压力驱动下无清洗污水回用装置包括上向流高效吸附池、混合池、低压驱动无清洗膜池和紫外低剂量消毒池。利用一种基于超低压力驱动下无清洗污水回用装置处理二级出水。本发明装置处理效果好,后期运维量小,能耗低。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超低压力驱动下无清洗污水回用装置。

    一种基于高浓度活性锰氧化物自循环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74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48552.4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浓度活性锰氧化物自循环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属于地下水处理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存在的启动周期较长、处理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主反应区、斜管沉淀区、二次沉淀区和活性锰氧化物回流设施,装置底部设有小间距曝气管路,曝气带动水流和铁锰氧化物在反应器中搅动、传质、反应、循环,水流和铁锰氧化物在斜管沉淀区进一步氧化、分离,活性铁锰氧化物回流至主反应区,反应后的水进入二次沉淀区,活性锰氧化物经过进一步沉淀,定期回流至主反应区,处理完的水则由出水孔溢出,进入到后续超滤膜池进行过滤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