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滤耦合电渗析生产矿化饮用水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9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36248.9

    申请日:2025-02-07

    Abstract: 一种纳滤耦合电渗析生产矿化饮用水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纳滤膜在去除多种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离子,纳滤膜分离性能与分离目标匹配性不足的问题。装置包括:经过预处理后的包含离子和潜在有机污染物的进水通过经纳滤单元的入口引入纳滤单元,经纳滤分离获得的第一淡水和第一浓水,第一淡水和第一浓水分别进入第一反向电渗析单元;第一反向电渗析单元进行离子再分配;再分配后的第二浓水进入二级反向电渗析单元,与经过岸滤‑重力流超滤系统处理后的第二进水进行离子分配,获得的第二流出物流出第二反向电渗析单元,在分配后获得的第三浓水回流至纳滤单元。本发明应用于饮用水生产领域。

    一种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8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663107.4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一种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超滤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膜污染清洗困难以及均孔超滤膜制备过程中嵌段共聚物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具有pH刺激响应活性层的双层均孔超滤膜包括聚偏氟乙烯支撑层和以PS‑b‑PMMA嵌段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活性层。本发明通过选择性溶剂诱导的非溶剂致导相分离法同步合成双层均孔超滤膜,减少BCPs用量,实现成机械性能强化与制备成本降低的双重目的。本发明的成品膜具有渗透性好,选择性强,制膜成本低,膜污染清洗方便等优势,可应用于城市净水厂的工艺升级和水质提标改造。

    一种智能调控陶瓷膜微藻回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5249.1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智能调控陶瓷膜微藻回收系统和方法。本发明涉及微藻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微藻培养池中接种目标微藻品种,并依据微藻的生长特性设定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物质添加量初始培养条件;通过智能监测模块对微藻培养池内的各项参数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通过反馈控制单元对陶瓷膜过滤单元进行控制,改善培养液的过滤性能,维持膜通量的稳定。较于传统陶瓷膜回收方法,微藻回收效率显著提高了30%以上,膜污染程度降低了4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微藻回收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微藻资源的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种污水回用自适应多膜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3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752563.5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一种污水回用自适应多膜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及应用方法存在设施管理繁琐、出水水质不稳定、建造及运维成本高的问题。进水泵通过进水管连通至沉淀池的下部,沉淀池的上部连通至蚯蚓生物慢滤单元,蚯蚓生物慢滤单元的底部与低压自驱动型超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路连通,沉淀池的底部出泥口通过排泥管与蚯蚓培养池连通,低压自驱动型超滤单元与电控柜电连接,且低压自驱动型超滤单元中的水经提升水泵及循环管路进入沉淀池上部循环。多级膜滤结合生物降解的方式,在稳定出水水质的同时解决了现有人工运维成本高、建造成本高及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

    一种微藻-厌氧MBR耦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89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745218.9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一种微藻‑厌氧MBR耦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中碳、氮、磷元素资源化程度低的问题。主箱体内通过两个第一隔板并列分隔设置有反硝化室、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室及微藻‑厌氧MBR室,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室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气体管道,反硝化室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室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进水管。通过本发明的耦合装置能够实现碳、氮、磷元素高效资源化于一体,能同步高效去除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时,有效收集甲烷、富磷小球藻等资源,具有污水中碳、氮、磷元素资源化程度高、净水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一体化装置等优势。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