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809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133166.1

    申请日:2012-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循环流化床工艺对烘干并预热后的赤泥粉进行磁化还原焙烧,还原焙烧后的废气进入燃烧室燃烧,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经多级旋风预热器预热赤泥粉,另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兑入煤气发生炉煤气,调整煤气成分后进入循环流化床,通入流化床的混合煤气将赤泥中90%以上的Fe2O3还原至Fe3O4,离开流化床后的还原磁化赤泥进入冷却机冷却,冷却介质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还原后的赤泥冷却后将其进行磁选分离,可获得品位61%~65%的铁精矿。本发明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铁精粉,铁元素的回收率大于90%,降低焙烧过程能耗,此外还保护环境。

    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809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33166.1

    申请日:2012-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循环流化床工艺对烘干并预热后的赤泥粉进行磁化还原焙烧,还原焙烧后的废气进入燃烧室燃烧,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经多级旋风预热器预热赤泥粉,另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兑入煤气发生炉煤气,调整煤气成分后进入循环流化床,通入流化床的混合煤气将赤泥中90%以上的Fe2O3还原至Fe3O4,离开流化床后的还原磁化赤泥进入冷却机冷却,冷却介质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还原后的赤泥冷却后将其进行磁选分离,可获得品位61%~65%的铁精矿。本发明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铁精粉,铁元素的回收率大于90%,降低焙烧过程能耗,此外还保护环境。

    一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预测方法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29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0096.7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一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构建烧结矿转鼓强度样本数据库;b.随机将烧结矿转鼓强度样本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c.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进行归一化与降维处理,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转换成由PCA变量构成的输入矩阵;d.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将输入矩阵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烧结矿转鼓强度预测模型;e.使用烧结矿转鼓强度预测模型预测待测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本发明在综合考虑烧结工艺参数对转鼓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构建烧结矿转鼓强度样本数据库,并对样本数据进行降维,可有效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的预测精度,使之满足实际冶炼工艺要求,从而提高了高炉炼铁效率。

    一种高纯晶状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66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783917.8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晶状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资源生产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生物质原料破碎、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然后经碳化得到生物质碳,并将所述生物质碳输送到晶状石墨生产设备内的铁水中;提高所述晶状石墨生产设备内的铁水温度以增加铁水碳含量,后使铁水温度快速降低,促使铁水中的碳快速析出形成晶状石墨并上浮于铁水表面;收集浮于铁水表面的晶状石墨,并采用超声波处理结合浮选的方式去除晶状石墨中的杂质,并采用酸浸法进一步提纯,最终得到高纯晶状石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生产优质晶状石墨,碳含量达到99.0‑99.9%。

    一种高炉焦炭的布料方法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980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50763.X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一种高炉焦炭的布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焦炭粒度筛分;制备钝化剂;将筛分得到的IV‑1型粒度和V型粒度的焦炭分别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后的V型粒度和钝化后的IV‑1型粒度的焦炭加入高炉中心位置,通过边缘布料仓分别按照将III型粒度的焦炭、II型粒度的焦炭、I型粒度的焦炭、II型粒度的焦炭、III型粒度的焦炭、IV‑2型粒度的焦炭、VI型粒度的焦炭和IV型粒度的焦炭的顺序循环分多层通过布料器加入到高炉中心位置以外的位置,中心布料的焦炭与边缘布料的焦炭的重量比为(28~32):(68~72)。本发明通过细化分级、细化分序和细化钝化的方式避免了焦炭在高炉内过多的间隙填充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焦比,提升了高炉顺行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