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8999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06639.5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球磨制备具有片层结构的纳米MAX相陶瓷粉体或料浆并调控粉体氧含量的方法。采用微米级的MAX相陶瓷粗粉作为原料,球磨的同时往球磨罐中通入具有特殊效果的气体或液态气体。通过球磨参数和气体反应等多维作用和调节,得到纳米片层状的MAX相陶瓷粉体或含有其成分的料浆,实现粉体的粒度调节控制的同时实现粉体表面成分和活性状态的调控。最终获得的粉体或料浆可作为前驱体,满足高端的MXenes材料剥离和功能化等需求,或作为MAX相陶瓷的纳米原料粉体,烧结制备氧化物含量可调控的原位自生纳米MAX相/氧化物复相陶瓷。
-
公开(公告)号:CN10927751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710600385.9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TiAl合金精密铸造用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粒度为200~400目的氧化钇粉与第二相化合物按摩尔分数为0.1%~50%混和均匀、制坯;然后,将上述坯料进行压坯后电熔或烧结;最后,将上述电熔或烧结后的坯料进行破碎、筛分,达到合适的粒度。使用时,将耐火材料与有机溶胶按重量比为3.0:1~6.0:1配制成流杯粘度为10~40秒的料浆;然后,将上述料浆涂挂在蜡模上,撒粒度为100~16目的刚玉砂,干燥;如此反复7~8次,最后一层涂挂料浆,干燥;然后脱蜡,烧结。本发明的耐火材料稳定性好,料浆性能容易控制,模壳焙烧温度与纯氧化钇模壳比降低100~300℃,适合于浇注TiAl基合金,达到精铸TiAl结构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8018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06676.6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度取向纳米MAX相陶瓷和MAX相原位自生氧化物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原料采用MAX相陶瓷的纳米片层粉体或纳米片层粉体构成的胚体,粉体或胚体中MAX相陶瓷的纳米片层颗粒物满足粒度在20~400纳米之间,氧含量在0.0001%~20%质量分数之间;原料经烧结后的得到陶瓷中MAX相晶粒为片层状或纺锤状,片层的具有高度取向性。本发明利用纳米片层状MAX粉体的特殊性质,在加压变形发生取向的,获得类似天然珍珠外壳中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就如同建筑物所使用的砖块一样,具有很高的承力能力,以及对外部载荷和裂纹扩展的抗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048596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210730.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2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涂层及表面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Ti2AlC相陶瓷涂层的冷喷涂原位生成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能无压烧结合成的MAX相材料体系,具体以一种Ti2AlC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说明。首先将用于烧结制备涂层的原料粉体按所需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和粘接剂湿法球磨为料浆。用喷雾干燥造粒法将浆料干燥成球形原料粉末。将原料粉末用冷气动力喷涂装置沉积在所需制备涂层的基材上,将沉积的基材和涂层在真空气氛下烧结就能得到原位生成的MAX相陶瓷涂层。本发明通过冷喷涂原位生成制备MAX相涂层的方法具有制备的涂层厚度高质量好,粉体沉积速度快,过程无MAX相分解反应发生,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应用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7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038432.1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F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γ-TiAl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具体为一种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技术特点为:a.γ-TiAl合金在α+γ两相区热变形以得到α2相具有强烈单一变形织构的变形组织;b.变形组织中α2相晶粒细小均匀;c.变形组织在α单相区固溶处理一定时间;d.γ-TiAl合金可不含或含微量B元素;e.γ-TiAl合金组织可不含β相。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γ-TiAl合金部件室温塑性低的问题,降低变形部件制造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降低现有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制造工艺对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27437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47794.1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高温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γ″相强化的高温合金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适用于γ″相强化的镍基或镍铁基高温合金构件的制备。该工艺主要包含两步:第一步为粉末的热等静压成型,在1190℃到1260℃的温度区间内完成,热等静压时间大于或等于2小时,气体压力应大于或等于90MPa。第二步为热等静压合金的热处理,采取直接时效的方式进行,时效温度600~750℃,第二步完成后合金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可制备出缺陷较少、力学性能优异的γ″相强化的镍基或镍铁基高温合金构件,结合近净成形技术可以制备形状复杂的粉末高温合金构件,从而提高合金材料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7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38402.0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γ-TiAl基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尤其是一种片层界面择优定向的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γ-TiAl合金在热变形与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织构演变而得到片层界面择优定向的细小全片层组织。技术特点为:a.采用热变形工艺加工γ-TiAl合金;b.γ-TiAl合金变形组织中α2相具有强烈的变形织构;c.对变形组织进行α单相区固溶处理,控制固溶时间以避免α晶粒异常长大而得到细小全片层组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解决γ-TiAl合金全片层组织室温塑性差的问题,得到片层界面择优定向、承载方向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02901659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27400.4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合金试棒制作领域,为一种金属合金试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真空吸铸设备,真空室内充入高纯氩气P1至0.02-0.06MPa;当纽扣锭表层完全熔化并液封合金锭坩埚底部的通孔后,继续向上真空室内充入高纯氩气使压力升至P2,P2与P1之间的压差为0.01-0.1MPa,利用压力差吸铸成型。具有高洁净性和高效性,且可实现成分高均匀性和高准确性,试棒尺寸达Φ12mm×120mm,解决了粉末冶金、熔模铸造、挤压成型及铸锭加工等试棒制备方法存在的成分不均匀、氧含量控制难、周期长或工序复杂等不足;可满足标样制备、合金设计、性能测试及送料杆制备等工艺对理想合金试棒的严格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322156C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310119455.7
申请日:2003-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1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i3Al基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为铝22~25%,铌15~18%,钼0.1~1.5%,余量钛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包括熔炼、铸锭、开坯、锻造和热处理,其特征在于:用真空自耗炉熔炼三遍,热处理制度为:加热到900~1100℃,保温0.5~1.5小时,空冷;加热到800~850℃,保温1.5~2.5小时,空冷。本发明提供的Ti3Al合金制备方法所获得的合金的优点在于:拥有良好匹配的室温塑性(大于6%)和高温强度(650℃屈服强度大于550MPa),且比重介于第一代Ti3Al基合金(4.7克/cm3)和Ti2AlNb(O相)合金(5.5克/cm3)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243620C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03111590.X
申请日:2003-05-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2C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熔模铸造γ-TiAl基合金模壳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粒度为200~400目的刚玉粉与有机溶胶按重量比为3.0∶1~4.0∶1配制成流杯粘度为10~40秒的料浆;然后,将上述料浆涂挂在蜡模上,撒粒度为100~16目的刚玉砂,干燥;如此反复7~8次,最后一层涂挂料浆,干燥;然后脱蜡,烧结。本发明制备模壳工艺简单,料浆性能容易控制,模壳内表面质量好,具有适宜的强度,浇铸铸件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反应层,适合于浇注γ-TiAl基合金,达到精铸γ-TiAl结构件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