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级泵泵轴用超高氮奥氏体相扩散硬化覆盖层

    公开(公告)号:CN102925853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73156.2

    申请日:2012-11-21

    Abstract: 一种核级泵泵轴用超高氮奥氏体相扩散硬化覆盖层,属于材料表面工程领域。包括以Fe-Cr-Ni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核一、二、三级泵的泵轴,具有耐磨、抗蚀、抗疲劳和抗辐照性能的泵轴表面的硬化覆盖层及过渡层。特点:利用等离子体基渗氮方法,在250~450 °C下制备超高氮奥氏体相扩散硬化覆盖层,厚度为15~25 μm,表面粗糙度Ra低于0.5 μm,是泵轴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硬化覆盖层由单一的超高氮奥氏体相组成,呈梯度分布的氮浓度峰值为20~35 at.%,硬度为15~22 GPa,无孔隙和微裂纹,残余压应力高于2 GPa,优点: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后续加工,无污染,性能优于目前核级泵泵轴用电镀铬覆盖层。

    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设备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912306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00022.8

    申请日:2012-10-20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设备及工艺,属于材料表面工程领域。该设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充气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进行控制,高功率脉冲电源控制单元对自建立放电参数模型模块、自学习沉积速率模型模块、峰值电流PID自适应模块和沉积速率PID自适应模块进行控制,配置一体化显示器,将工艺参数通过显示器设定并显示。全套工艺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设备根据规定工艺参数范围自动获得放电参数数学模型,建立放电参数与沉积速率的关系;通过自学习沉积速率模型、自建立放电参数模型和PID自适应控制模块提供可控、稳定的溅射工艺参数控制沉积速率。有效提高工业化镀膜生产效率、工艺稳定性与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

    大面积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45989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101587.5

    申请日:2007-04-30

    Abstract: 材料表面工程领域中,大面积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装置,包括金属真空室[5],低能离子注入电源[14]和真空系统,特征:取消由外界输运等离子体的独立等离子体源,在真空室内安置一金属网罩[6],等离子体源电源[8]向网罩施加直流脉冲负偏压,在炉体[2]内壁和网罩之间形成等离子体,或者增加提供放电辅助作用的热阴极灯丝[9]降低放电电压,将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源和低能离子注入装置组合在真空室内,在网罩与样品台[11]上分别施加的直流脉冲负偏压交替发生,保证了直流脉冲等离子体的产生和低能离子注入交替不间断的进行。优点: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的均匀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真空热胀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812572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41235.4

    申请日:2010-04-03

    Abstract: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真空热胀形工艺,主要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矫形,属于核电领域。在常温下将转子屏蔽套套在模具的外面,一同放入真空热处理炉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因模具的线膨胀系数较转子屏蔽套的线膨胀系数大,转子屏蔽套受到模具的热膨胀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在保温阶段,根据应力松弛原理,转子屏蔽套内部的应力降低,发生蠕变变形。当转子屏蔽套和模具炉冷至室温时,转子屏蔽套的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保持下来,从而达到矫形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可以保证转子屏蔽套的成形精度和圆整度,且转子屏蔽套的成形质量稳定,另一方面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面积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45989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101587.5

    申请日:2007-04-30

    Abstract: 材料表面工程领域中,大面积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装置,包括金属真空室[5],低能离子注入电源[14]和真空系统,特征:取消由外界输运等离子体的独立等离子体源,在真空室内安置一金属网罩[6],等离子体源电源[8]向网罩施加直流脉冲负偏压,在炉体[2]内壁和网罩之间形成等离子体,或者增加提供放电辅助作用的热阴极灯丝[9]降低放电电压,将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源和低能离子注入装置组合在真空室内,在网罩与样品台[11]上分别施加的直流脉冲负偏压交替发生,保证了直流脉冲等离子体的产生和低能离子注入交替不间断的进行。优点: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的均匀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

    用于产生大面积强流脉冲离子束的外磁绝缘离子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649071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410082992.3

    申请日:2004-12-14

    Abstract: 等离子体/离子工程学领域中,用于产生大面积强流脉冲离子束的外磁绝缘离子二极管,包括镶嵌聚乙烯薄膜[4]的阳极[1]、设有均布通透栅格[15]的阴极[12],特征:阳极和阴极均设计为椭圆扇环形柱状结构,阳极内柱面[22]与阴极内薄板外柱面[26]间间隙[3]的窄端[5]为4.1~4.8mm,宽端[2]为5.1~6mm,聚乙烯薄膜的面积为230×100~260×200mm2,均布通透栅格的数量为108~220个,使阴极内薄板[7]有效通透度保持65%,脉冲磁场强度为0.89~1.04T;优点:与已有圆扇环形柱状结构二极管相比,在二极管脉冲电压及其宽度分别保持为300kV和50~70ns时,获得束流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300A/cm2和100MW/cm2,而离子束不均匀性为6%~10%,降低40%以上,束斑面积为100~300cm2,增大3~11倍。

    利用激光和自蔓延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95C

    公开(公告)日:2003-12-24

    申请号:CN98123920.X

    申请日:1998-11-03

    Abstract: 材料表面工程领域利用激光和自蔓延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的方法,特征:包括按化学反应物的重量比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能进行SHS反应的反应物粉料,加入0-40%的添加物,混合均匀后涂覆于金属表面;在激光能量密度为2.5×103-5.0×103J/cm2的作用下,产生自蔓延反应形成陶瓷涂层,优点:(1)直接在金属表面形成带有过渡层的陶瓷涂层,降低原料成本,(2)使用的激光能量密度仅是单一激光法1/5-1/3,节省能源2-3倍以上,(3)易于控制,烧损和溅射现象小。

    基于概率服役寿命代理关系的核主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50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910991208.7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基于概率服役寿命代理关系的核主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和制造领域。该方法用Kriging代理模型拟合核主泵零部件失效试验数据,获得零部件概率服役寿命曲线的显式代理关系;采用核主泵数值模拟输出的运行载荷数据,获得核主泵零部件载荷概率分布函数;依据零部件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处理泵壳、叶轮、热屏、飞轮、泵轴、导轴承、推力轴承、屏蔽套或轴密封,建立核主泵串联系统可靠度模型;随机抽取核主泵零部件运行载荷和概率服役寿命曲线,循环计算各零部件累积损伤,获得核主泵系统服役寿命,计算核主泵系统失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最终获得核主泵系统可靠度。优点是:核主泵可靠性超小样本高精度分析,且具有普适性。

    多物理场耦合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831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855136.3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多物理场耦合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制造。构建步骤:一、依据核主泵零部件关联的流场、温度场、电磁场,考虑零部件几何和材料性质,确定各物理场计算域及边界条件,建立各物理场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离散获得多物理场的实体模型,生成多物理场结构建模模块;二、基于核主泵非能动物理过程,采用分部迭代法对多物理场进行耦合计算,生成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块,在实体模型上构建核主泵三维数字样机;三、通过核主泵性能分析模块接收三维数字样机,调用核主泵运行参数下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核主泵水力特性、能耗特性、传热特性、运行载荷数据库的仿真结果。优点:核主泵工作特性及性能分析准确。

    基于梁有限元模型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8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854567.8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基于梁有限元模型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和制造。构建步骤:一、依据核主泵零部件几何及装配关系,生成核主泵几何建模模块;二、在核主泵几何模型基础上,生成转子组件梁有限元建模模块、轴承支撑系统建模模块,及泵壳组件梁有限元建模模块;三、集成转子组件、轴承支撑系统及泵壳组件模型,建立梁有限元总体模型,生成核主泵总体建模模块,以核主泵运行参数下运行载荷数据库模块为信息支撑,构建核主泵三维数字样机;四、核主泵性能分析模块接收三维数字样机,调用梁有限元总体模型计算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核主泵动力学响应和噪声分析、抗震分析、零部件受力分析的仿真结果。优点:核主泵动力学特性分析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