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5262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0869928.2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属于雨水调蓄池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之前设置水闸门井,并通过进水泵组(主动加压进水)和相应闸门(重力进水),完成水闸门井分别向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内供水的技术目的;即采用重力进水和压力进水相结合,先重力进水,再压力进水,节能降耗;由于各部件与PLC控制站电联接,所以能够根据水闸门井内进水水质的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进水模式;从而保证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染区,清洁雨水进入清洁区;并且能够根据调蓄池不同区域水质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出水模式,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清洁雨水可就地回用或就近排放河道。
-
公开(公告)号:CN109455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811573646.3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1C1/26 , C05C3/00 , C02F103/06 , C02F101/16 , C02F1/02 , C02F1/20 , C02F3/28 , C02F1/52 , C02F1/00 , C02F1/38 , C02F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资源热提取回收方法,通过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解析单元、脱氨单元、氨吸收单元、结晶脱水单元,通过物理法将液相中的氨氮转移至汽相,再通过外加 使之与汽相中的氨氮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过渡饱和后析出晶体,通过离心脱水得到固体碳酸氢铵。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餐厨污泥厌氧发酵沼液中的氮资源的回收,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煤化工等其他类型高氨氮废水中的氮资源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538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13395.4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柱塞泵,该污泥输送装置用于柱塞泵中,其特点在于,污泥输送装置包括驱动部和粉碎部,粉碎部的一端与驱动部的一端连接,驱动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柱塞泵的主体的入口连接,驱动部包括驱动涡轮,驱动涡轮活动连接于驱动部内,粉碎部包括传动轴,传动轴一端连接于驱动涡轮,传动轴另一端伸入粉碎部,污泥进入粉碎部后,驱动驱动涡轮转动以带动传动轴转动。污泥从粉碎部流向驱动部,推动驱动部中的驱动涡轮转动以带动传动轴转动,污泥为传动轴转动提供动力,无需对传动轴转动额外提供动力,降低了能耗;同时传动轴转动在粉碎部内对污泥中的杂质进行粉碎处理,避免大颗粒杂质造成柱塞泵堵塞或者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37001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910242.4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积可变式多功能雨水调蓄系统及方法;包括水位可控进水井及调蓄池体,所述水位可控进水井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水位可控进水井另一侧通过连通管与调蓄池体连通;本发明通过在调蓄池系统中增设水位可控进水井和可变调蓄段,可实现在不同降雨情况下控制进水量和充分利用调蓄池体不同体积,调蓄池体可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灵活运行,调蓄池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567326.7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氧脱硫的厌氧消化池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用于污泥处理,厌氧消化池包括厌氧消化池本体,厌氧消化池本体内能够容纳污泥,厌氧消化池本体的内部顶端形成有气相空间,气相空间位于污泥上方;注气系统,注气系统的一端伸入厌氧消化池本体的内部顶端且与气相空间连通,注气系统能够向厌氧消化池本体内注入氧气。本发明通过在厌氧消化池本体内形成气相空间并向气相空间注入氧气,将厌氧消化池本体内的沼气与氧气充分混合并在气相空间对应厌氧消化池本体的内壁上进行充分的沼气脱硫反应,提高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缩短沼气脱硫的反应时间,节约厌氧消化池的运行成本,结构简单且运行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58632.3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泥接收仓系统的安全管控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污泥接收仓系统用于对半干污泥进行集中处置,方法包括:获取污泥接收仓系统的工况信息;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所述污泥接收仓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当确定存在安全风险时,执行对应于所述安全风险的风险类型的管控操作,以消除所述安全风险。本发明能够对污泥接收仓系统的工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执行对应的安全管控措施以消除安全风险,避免进一步引起火灾、粉尘爆炸等事故,确保半干污泥集中处置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污泥接收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进而提高污泥集中处置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23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73220.7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1/125 , C02F11/123 , C02F11/13 , C02F11/14 , B01D5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包括叠螺脱水系统、带式脱水系统和低温干化系统,叠螺脱水系统出泥经1#中间缓存仓进入带式脱水系统,带式脱水系统出泥经2#中间缓存仓进入低温干化系统,低温干化系统出泥进入干污泥料仓暂存后外运。进泥可为含水质量分率99%‑97%左右的浓缩池污泥或含水质量分率80~85%左右的离心脱水污泥,且出泥含水率可调,具有工艺灵活、可调节性大、适应能力强的优点。本发明通过组合利用不同脱水系统最优的高效段,能够显著提高污泥处理装置的操作灵活性,提高污泥脱水效率并降低运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19682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35848.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污水厂雨水控污调蓄的自循环景观水池,包括自然净化区、沉淀区和蓄水区;沉淀区设与雨水管连接的第一进水管、与污水厂反硝化滤池出水连接的第二进水管、以及与污水厂尾水连接的第三进水管;自然净化区设有由水生动植物和鱼类组成的自然水生生态系统;蓄水区出水管分别连接市政雨水管、污水厂尾水收纳水体和绿化灌溉用水。自然净化区底部的微生物排泄物可以由污泥管输送至反硝化滤池。本发明将景观水池与海绵理念和污水厂现有设施结合,不仅可以解决现有景观水体难以实现自循环,需经常换水,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同时,可以起到控制初雨污染和雨水调蓄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利用景观水池底泥强化污水厂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711461911.4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3/02 , C02F7/00 , C02F1/28 , C02F1/66 ,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的多效复合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总份数100份计,所述多效复合修复材料各组分的重量份为:天然锰钾矿颗粒10~35份、释氧材料20~45份、添加剂5~18份、生物炭10~25份、改性超微氧化锌5~20份、pH缓冲剂15~30份。本发明制备的多效复合修复材料性质稳定,表面积大,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催化氧化活性;释氧持续时间长,释放效率高,能够保证地下水生物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了吸附、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及生物修复的多效果协同,克服了现有地下水修复药剂处理功能单一,处理效果调控性差及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是一种符合绿色可持续性修复理念的多功能地下水修复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52878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610986467.7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它包括获取研究区域中陆域的空间信息数据;采样分析;降雨径流污染检测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库建立;最优GIS模型构建;生成降雨径流污染等级空间分布图等步骤。本发明将GIS技术引入对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减少主观方法带来的失误;同时,采用GIS技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解决当前主要根据用地类型进行单一赋值的输出系数法而导致计算结果精度较低的问题,并为有效制定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策略、实施污染控制措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