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8600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1095298.3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复合碳包覆Ga2O3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利用冷冻干燥和高温烧结制备所述活性物质石墨烯复合碳包覆Ga2O3材料,具体步骤是:(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加入聚乙烯醇胶体溶液和葡萄糖粉末,搅拌均匀后加入硝酸镓,搅拌至全部溶解;(2)将步骤(1)的溶液在‑20℃以下冻结10‑15h后,再在真空下干燥20‑28h,得到柱形泡沫;(3)将柱形泡沫在50‑70℃下烘干后于400℃~650℃管式炉中氮气条件下烧结3~12h得到石墨烯复合碳包覆Ga2O3多孔结构复合材料。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胶体、葡萄糖、硝酸镓的添加质量比为2~3:0.5~1:0.5~1:10~30。所得石墨烯复合碳包覆Ga2O3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能够显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7192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1466822.3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GaV2O5/Ga2O3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称取Ga(NO3)3、V2O5和C6H12N4,添加去离子水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将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内衬中,在鼓风烘箱中120~180℃反应12~48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的淡黄色沉淀转移至培养皿中,在鼓风烘箱中60~80℃干燥10~20h;淡黄色沉淀在氮气气氛下煅烧,以2~5℃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保温温度为800‑1200℃,时间为5~10h,研磨后得到黑色的GaV2O5/Ga2O3粉末。本发明首次将GaV2O5/Ga2O3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示了良好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48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00316.X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湖北睿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1 , C01B33/023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非晶硅粉,采用硅的氧化物经还原制备得到非晶硅粉,所述非晶硅材料X射线衍射峰很弱,材料呈现非晶态结构。所述的硅的氧化物的结构式为SiOx,其中,0<x≤2。所述的还原为气相还原,气相还原气氛为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还原温度为100~700℃,还原时间为2~72小时。本发明的硅粉的结构为非晶态,与晶态硅相比,材料在嵌锂后的相对体积变化显著降低,材料电化学性能可得到明显改善。还原温度低,有利于保持硅的晶形结构特征,可有效防止材料晶化;此外,硅的氧化物经还原后氧含量低,可有效提高硅负极材料首次效率,减少对锂源或电解液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2062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49842.5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36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锂/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氮化钒@氮掺杂碳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采取原位制备的方法将尿素或三聚氰胺、偏钒酸铵和葡萄糖通过固相混合方法混合后得到反应物原料,将反应物原料转移到瓷舟中在保护气氛下于管式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体即为氮化钒@氮掺杂碳复合材料。其形貌为玫瑰花状片层,氮化钒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7nm,且该粒子均匀的分布在氮掺杂碳载体上。氮掺杂碳载体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并为氮化钒纳米粒子提供协同作用。所述复合材料在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锂/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现出了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5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24558.8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4 , C01B32/00 , B22F9/20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SnOx@C(x为0、1、2中的一种或多种)钠离子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过程为合成Bi/SnOx(x为0、1、2中的一种或多种)超细纳米颗粒且包覆于三维多孔碳中。氯化铋为铋源,氯化亚锡为锡源,柠檬酸为碳源,氯化钠为模板,溶解后烘干,高温碳化分解,得到碳包覆的Bi/SnOx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比容量的特点。这种Bi/SnOx@C材料在1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大约500圈后仍具有125 mAh g‑1的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9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05651.8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钼酸锰单晶微米棒的制备及其碳包覆方法。具体过程是:将乙酸锰和钼酸铵按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通过共沉淀法形成钼酸锰前驱体。再将钼酸锰前驱体分散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多巴胺进行包覆,高温煅烧后形成碳包覆的钼酸锰单晶微米棒。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较于未进行碳包覆的钼酸锰微米棒,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将制备得到的MnMoO4‑1@C负极材料与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组装成钠离子全电池,全电池首次库伦效率高达78.8%,且放电比容量高达186.7 mAh g‑1。
-
公开(公告)号:CN112499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32356.4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C01B32/914 , C01B32/318 ,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Fe3C/C复合材料,具体为氮硫双掺杂碳包覆的Fe3C/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三聚氰胺为氮源,硫脲为硫源,硝酸铁为铁源,葡萄糖为碳源,研磨均匀后干燥,高温碳化分解,获得氮硫共掺杂碳包覆的Fe3C复合材料。经该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高比容量的特点。这种Fe3C/C复合材料在4 A g‑1电流密度下具有260.9 mAh g‑1比容量,且在1 A g‑1时经循环400圈后仍具有649.5 mA h g‑1的比容量。经筛选,这种Fe3C/C复合材料与商业三元LiNi1/3Co1/3MnO1/3正极材料组装成的全电池在0.2 A g‑1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循环后具有271.1 mAh g‑1比容量,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9204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93620.1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C01G45/12 , H01M4/50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KxMnO2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KxMnO2块体尺寸为0.5-4μm。所述KxMnO2以四水合氯化锰、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为锰源和钾源,通过共沉淀、水热反应及后续煅烧过程制备KxMnO2粉末。测试结果发现,用4M浓度的氢氧化钾处理前驱体制备得到的KXMnO2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以KxMnO2为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装的钾离子半电池,电化学性能较好,在钾离子电池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11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937472.3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首次库伦效率提高的磷掺杂多孔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直接以单质红磷为磷源,制备磷掺杂多孔碳负极材料,首先将面粉等有机碳源与红磷均匀混合,置于充满保护气氛的密封罐中煅烧,有机碳源初步碳化形成多孔碳,红磷气化掺入碳材料晶格中,扩大碳材料层间距,同时也引入少量单质磷;为了去除单质磷和进一步提高碳化程度及导电性,将磷掺杂多孔碳材料置于惰性气氛管式炉中进一步煅烧。该法制备的磷掺杂多孔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面粉等有机碳源直接碳化得到的多孔碳相比,首次库伦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1701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557547.5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液相方法制备碳复合磷酸钒钠无粘结剂正极,具体步骤是称取钠源、钒源于小烧杯中,添加去离子水,搅拌30min至其完全溶解,将其转移至水热内胆中,添加去离子水至内胆体积的80%,在100~180℃的鼓风烘箱中水热12~48h。称取磷源及有机碳源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将自然冷却后的中间相液体缓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机碳源的烧杯中,搅拌20min至溶液变成橙黄色,加热浓缩至一定体积。之后将碳基体浸泡在液相前驱体中1‑4小时,并在80℃的鼓风烘箱中于24h烘干。将烘干后的碳基体在氮气气氛下350℃预烧2~6h,在650~850℃下煅烧6~12h,得到无粘结剂Na3V2(PO4)3/C电极。以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