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81163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0980111537.2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格雷特波因特能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00 , C01B3/34 , C01B3/52 , C01B3/58 , C01B2203/0205 , C01B2203/0283 , C01B2203/0405 , C01B2203/0415 , C01B2203/0435 , C01B2203/0465 , C01B2203/047 , C01B2203/0475 , C01B2203/048 , C01B2203/0485 , C01B2203/06 , C01B2203/1241 , C01B2203/84 , C10J3/482 , C10J3/72 , C10J3/82 , C10J2300/0903 , C10J2300/0973 , C10J2300/0986 , C10J2300/1662 , C10J2300/1807 , C10J2300/1823 , C10J2300/1853 , C10K3/04 , C10L3/08 , C10L3/10 , F25J3/0223 , F25J3/0233 , F25J3/0252 , F25J3/0261 , F25J3/0271 , F25J2205/40 , F25J2205/80 , F25J2215/02 , F25J2245/02
Abstract: 提供将碳质组合物催化转化成包含甲烷的气体物流的方法。此外,该方法生成富氢气体物流,和任选富一氧化碳气体物流,它们可以混合或单独用作后继催化气化过程的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304390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225731.2
申请日:2011-08-08
Applicant: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设备及其回收工艺。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排放气分离器设有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管线将预变换热器及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处排出的导淋排气引入排放气水冷器中,经过排放气水冷器降低排放气的气体温度,再通过排放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对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的目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装置对人体的安全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440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07601.3
申请日:2010-10-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床加压气化制合成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以生物质和任选的煤物质混合为原料提供合成气粗产品的固定床加压气化单元;冷凝分离单元;所述冷凝分离单元包括:去除合成气粗产品中固相夹带并对合成气粗产品中焦油组分进行冷凝分离的激冷洗涤单元;使得合成气粗产品进行裂解、加氢和转化,使其主要成分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非催化部分氧化单元,以及对转化后的合成气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942346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19758.6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 日本焦化工业株式会社
IPC: C10K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缩短转化运转开始前的启动时间的焦炉煤气的无催化剂转化方法及转化装置。该方法中,将在焦炭制造过程中副生出的焦炉煤气导入转化炉,在不利用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及水蒸气转化反应,其中,使多个启动用燃烧器(15)启动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入转化炉(1)内,使该转化炉(1)内的导入部(41)的温度升温到启动用燃烧器(15)的燃料气体的自燃温度以上,然后,从停止启动用燃烧器(15)中一部分启动用燃烧器(15)的含氧气体的供给到由启动用燃烧器(15)供给的燃料气体到达转化炉(1)内的导入部的时间内,向导入部(41)直接供给含氧气体,使燃料气体自燃而使转化炉(1)内的温度升温后,将焦炉煤气导入转化炉(1)。
-
公开(公告)号:CN101285004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710065328.1
申请日:2007-04-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能源系统,煤与天然气同时进入重整反应器,煤在重整反应器中燃烧驱动天然气发生重整反应,制得H2和CO的合成气,合成气经过变换反应器将其中的CO转化成CO2,然后进入变压吸附装置(PSA)制取氢气;PSA装置的尾气被送入CO2分离装置,将大部分CO2分离出来,并经过压缩冷却,成为液态CO2便于运输和存储;分离CO2后的剩余富氢燃料气送往发电装置,高温烟气进入余热回收和蒸汽发生装置,回收余热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双燃料重整器排放的烟气也进入余热回收和蒸汽发生装置回收余热,然后进入CO2分离装置,将烟气中的CO2分离出来,纯净的CO2压缩液化,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利用本发明,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实现了零能耗控制和回收CO2。
-
公开(公告)号:CN101885994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003822.7
申请日:2010-01-06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6/18 , C10J3/466 , C10J3/86 , C10J2300/1662 , C10J2300/1675 , C10J2300/1807 , C10K1/101 , C10K3/04 , C10L3/08 , F01K3/185 , F01K3/188 , F01K7/18 , F22B1/1838 , Y02P20/123 ,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气化和甲烷化反应工艺中的热集成。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的气化、甲烷化以及动力岛蒸汽涡轮机的系统(100)。该系统包括甲烷化部分(202)和蒸汽涡轮机部分(204)。甲烷化部分包括新的热回收设计和用于获得所需的蒸汽与干燥气体的比例为1.1~2.2的相关控制。该甲烷化部分包括第一甲烷化反应器(214)、第二甲烷化反应器(216)、第三甲烷化反应器(218)以及与高压过热器、低压过热器、HP节热器集成的相关热回收。动力岛蒸汽涡轮机包括联接到甲烷化工艺中的过热器的输出上的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01875863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10059123.1
申请日:2009-04-2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余热推动蒸汽循环载热的煤气甲烷化技术,在0.15~3.0MPa的常压与加压范围内,通过一个蒸发/冷凝耦合的换热器,利用250℃以下产品气在壳程冷却、冷凝的余热,推动部分原料气在管程降膜升温同时增湿达到3.0~4.0的汽/气比,其载热能力使其在一段甲烷化绝热反应器出口温度不超过680℃,在高压蒸汽过热器内释放热量降温后与另一部分常温原料气混合,在二段甲烷化绝热反应器中完成全部反应并使其出口温度也不超过680℃;通过高压蒸汽锅炉和过热器回收产品气的高温显热后,通过蒸发/冷凝耦合的换热器回收其250℃以下的低温余热,用原料气升温和循环水蒸发使产品气冷却并析出冷凝水;用循环水泵将冷凝水送入蒸发/冷凝耦合换热器的管程,与原料气混合降膜蒸发,形成蒸发/冷凝循环。升温重新蒸发进的余热使增湿,重新节省动力,增加副产电力输出,能量利用率提高至少6%以上。蒸发/冷凝耦合换热器由多段垂直组合,原料气与循环水在贯通的管程由上而下降膜蒸发升温增湿,产品气自下而上折流通过各段管间冷却、冷凝。
-
公开(公告)号:CN100582201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710117724.4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煤气化与甲烷化的电-替代天然气联产系统及工艺,该工艺首先使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气和煤粉或水煤浆进入煤气化设备,产生的粗气化煤气经显热回收后送入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反应器调整氢碳比,再送入脱硫脱碳设备回收单质硫并富集二氧化碳,将净合成气送入甲烷化反应器生成替代天然气,部分作为民用燃气,部分送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部分送入替代天然气储罐。其系统及工艺有机的将煤气化、甲烷化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并可综合利用焦炉煤气;无须改造燃气轮机,各化工单元按照既定的额定工况运行而无须为电力调节改变负荷,合理实现减排CO2。整个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540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138299.1
申请日:2008-07-11
Applicant: 李东田
Inventor: 李东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在保证原料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氧化碳气的损失。既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309811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02116825.3
申请日:2002-04-10
Applicant: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作石油炼制催化裂化再生装置中的一氧化碳助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助燃剂的活性组分是具有La1-xSrxCu1-yMnyO3-δ·zB”O结构的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物。B”为Cu或Mn,0<x≤1,0<y≤1,0<z≤1.0,δ为0~0.3。本发明的助燃剂的制备方法是:按所需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将相应的金属硝酸盐溶液及柠檬酸混合后负载于特定的载体上,之后干燥、焙烧后即得到助燃剂。本发明的助燃剂不仅有助于石油催化裂化再生装置中一氧化碳的燃烧,还有助于氮氧化物的还原和分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