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16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203278.5
申请日:2021-10-15
IPC: C07D213/50 , C07C45/36 , C07C201/12 , C07C51/373 , C07C67/313 , C07D311/86 , C07D335/16 , C07D307/46 , C07C67/39 , C07D311/20 , C07B41/06 , C07B41/12 , B01J27/24 , C07C49/78 , C07C49/76 , C07C49/84 , C07C49/784 , C07C49/807 , C07C205/45 , C07C59/84 , C07C69/738 , C07C49/67 , C07C49/786 , C07C49/643 , C07C69/78 , C07C49/7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材料催化氧化取代的芳香类化合物生成酮或酯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的催化剂为酵母菌衍生的氮、磷、氧共掺杂的碳材料,采用无溶剂体系,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取代的芳香类化合物为单环芳香类化合物和稠环芳香类化合物。本发明首次使用酵母菌作为热解前体制备氮、磷、氧共掺杂的碳材料催化剂,酵母菌为生物质材料,可再生,通过酵母菌繁殖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廉价易得。以往文献报道的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需要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原料作为热解前体,并且这类热解前体需要复杂的合成过程,合成中需要昂贵的模板剂、活化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4399.9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C07D333/76 , C07C49/786 , C07C211/54 , C07F9/50 , C09K11/06 , H10K85/60 , H10K50/11 , H10K50/12 , H10K50/1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4‑取代二苯并噻吩砜的有机光电材料和主客体室温磷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制备的基于4‑取代二苯并噻吩砜,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上的给体基团,调节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其在OLED中发光层或电子传输层的器件性质。同时,基于4‑取代二苯并噻吩砜的化合物还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中。另外,基于4‑取代二苯并噻吩砜作为客体的主客体掺杂室温磷光材料具有较长的寿命和较高的发光亮度。通过改变二苯并噻吩砜4号位的给体基团以及具有扭曲结构的主体材料的种类调节掺杂体系的发光颜色和寿命,在信息防伪、生物成像、传感检测和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29360.X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9K11/06 , C07D241/38 , C07F5/02 , C07D401/10 , C07D401/14 , C07C49/786 , C07C317/14 , C07C211/54 , C07F9/50 , C07F9/74 , C07C49/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吩嗪衍生物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将客体分子G和主体分子H利用加热熔融法、溶剂蒸发结晶法、蒸汽扩散共晶法或旋涂法混匀后得到基于吩嗪衍生物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制备出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稳定性优越,将材料放在空气中数月后,其仍具有优异的室温磷光性能。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表现出黄色至橙色磷光,扩充了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领域,所使用的原料简单易得、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97816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0977483.6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信阳师范学院
IPC: C07C45/27 , C07C49/786 , C07C49/813 , C07C49/788 , C07C49/782 , C07C49/794 , C07C49/76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D213/50 , C07D333/22 , C07B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炔烃和N‑氟代双苯磺酰胺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氧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铜催化炔烃断裂的单电子转移的机理来合成目标芳香酮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底物范围广,脂肪和芳香炔烃都可以作为底物来构建不同取代的芳香酮化合物。此外,该方法涉及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多样性、可以实现放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4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492534.0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C49/04 , C07C45/56 , C07C49/788 , C07C49/786 , C07C49/67 , C07C49/84 , C07C69/157 , C07C67/29 , C07C49/675 , C07C47/546 , C07C47/575 , C07D307/79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1,3‑二噻烷衍生物转化为羰基化合物的绿色方法,属于绿色有机化学领域。该方法以MBrx(M为Fe3+、Ce3+、Ce4+等,x为3‑4)为催化剂,H2O2为唯一氧化剂,在中性、敞口、室温条件下原位生成活性溴(RBS)作为直接氧化剂快速完成硫代缩醛(酮)的脱保护反应。本发明所用催化剂(如CeBr3、FeBr3等)、氧化剂H2O2和溶剂(如乙醇、正丁醇等)价廉易得,反应时间短且条件温和,具有广泛的官能团相容性,产品收率高(75%‑99%),后处理简单,容易操作,是当前非常绿色、环保、安全的缩硫醛(酮)脱保护成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55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80072789.5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普米戴格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维·格雷维特
IPC: A61K8/30 , A61K31/18 , A61Q17/04 , C07C49/786 , C08B37/00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制备和使用包含至少一种UV吸收缀合化合物的防晒组合物的方法。本公开内容包括包含至少一种反射和/或吸收UV辐射如UV‑A、UV‑B和/或UV‑A和UV‑B二者的UV吸收缀合化合物的组合物,其不被受试者身体的表面吸收、不跨过该表面被传送和/或不从该表面被传输至身体内部或受试者身体的循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97982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003892.7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B59/00 , C07C5/00 , C07C7/10 , C07C15/06 , C07C37/00 , C07C37/72 , C07C39/04 , C07C51/347 , C07C51/48 , C07C63/06 , C07C17/35 , C07C17/38 , C07C25/06 , C07C25/02 , C07C209/68 , C07C209/84 , C07C211/46 , C07C15/14 , C07C45/61 , C07C45/80 , C07C49/78 , C07C49/7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氘代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该方法中主要以活性碳负载的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以氘水为氘源,将苯类化合物制备为氘代苯类化合物。其中在反应体系中异丙醇在催化剂表面活化,原位生成微量活性氢,并发生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最终将氘水中的氘原子和苯环化合中的氢原子发生交换,生成氘代苯类化合物。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氘代反应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条件温和,反应原料易得,在无氢气条件下即可完成苯类物质的氘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避免使用氘气作为氘源,即避免过加氘反应的发生和安全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反应产物干净,且具有较高的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5218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0396954.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杭州科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9/786 , C07C45/46 , C07C49/84 , C07C45/64 , C07C41/18 , C07C43/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GLT2抑制剂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5‑卤‑2‑氯苯甲酸和氟苯进行傅克反应,得到(5‑卤‑2‑氯苯基)(4‑氟苯基)甲酮;(2)在无机碱的作用下,(5‑卤‑2‑氯苯基)(4‑氟苯基)甲酮和乙醇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后处理得到(5‑卤‑2‑氯苯基)(4‑乙氧基苯基)甲酮;(3)(5‑卤‑2‑氯苯基)(4‑乙氧基苯基)甲酮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羰基还原反应,得到所述的SGLT2抑制剂中间体。该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无机碱和乙醇代替乙氧基金属试剂和DMSO(或DMF),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而且对环境更加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38369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810156179.8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程凯
IPC: C07C45/00 , C07C49/786 , C07C49/813 , C07C49/84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D213/50 , C07D333/22 , C07C49/76 , C07C49/788 , C07C49/784 , C07C49/792 ,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C319/20 , C07C32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酮的制备方法,在钯催化剂和含氮配体的作用下,腈类化合物与芳基磺酰肼在有机溶剂中发生脱硫加成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后处理得到所述的芳香酮。该反应不仅适用于芳香族腈类化合物,还适用于脂肪族腈类化合物,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和官能团耐受性,在芳基‑羰基的构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3815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1239148.5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B41/06 , C07C49/786 , C07C49/78 , C07C49/76 , C07C49/807 , C07C49/67 , C07C49/403 , C07C45/00 , C07C225/22 , C07C221/00 , C07D333/22 , C07D213/50 , C07C47/54 , C07C47/52 , C07C47/575 , C07C47/55 , C07C47/546 , C07C47/232 , C07C47/228 , C07D31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醇无受体脱氢反应的方法以及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基于含氮杂环硫醇配体的一价铜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6(pyt)6],其中pyt为2‑巯基吡啶中的巯基失去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该基于含氮杂环硫醇配体的一价铜化合物能够催化醇类化合物至醛、酮类化合物的转化,具有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