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5611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80004801.3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128 , B60K11/085 , B60T5/00 , B62D25/161 , B62D35/005 , B62D35/008 , F16D65/78 , F16D65/847 , F16D66/00 , F16D2065/783 , F16D2066/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V)用制动器冷却系统(1)。该制动器冷却系统(1)包括分叉的进气装置(3),该进气装置(3)具有与空气引导管(5)连通的第一入口(11)以及与制动器冷却导管(7)连通的第二入口(13)。控制构件(17)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入口(13)在控制构件(17)处于打开位置时是打开的;并且在控制构件(!3)处于封闭位置时是封闭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V),该车辆(V)在左手侧和右手侧具有本文中所描述的类型的第一、第二制动器冷却系统(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第一入口(11)和第二入口(13)的进气装置(3)。
-
公开(公告)号:CN10470880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502788.6
申请日:2014-09-26
IPC: B29C65/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8/0012 , B32B37/153 , B32B2305/18 , B32B2605/00 , B60R13/0861 , B62D25/161 , Y10T156/1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轮罩的方法可以包括注射成型粘合剂层,将包括无纺织物的外层和包括热塑性树脂的吸音层用在其间的粘合剂层结合,以及将各层形成为轮罩的预定形状,其中外层和吸音层通过粘合剂层结合。在结合前,外层的厚度可以为2至10mm,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为0.1至2mm,吸音层的厚度可以为2至10mm。特定的热处理层可以形成在外层的非粘合剂侧上,并可以具有LM纤维、薄膜或薄片。
-
公开(公告)号:CN103228417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80056881.3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 B29C44/04 , B29C44/0461 , B29C44/08 , B29C45/045 , B29C45/162 , B29C45/1816 , B29C2045/1692 , B29K2075/00 , B29K2105/04 , B29K2105/12 , B29K2995/0002 , B29L2031/3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连续的挤出-注塑-发泡工艺制造防溅板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防溅板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包括塑料、玻璃纤维、增容剂和橡胶的基部原材料经受熔化挤出,而与此同时执行注塑成型,然后,在不将注塑成型物体从注塑模具移除的情况下,在打开状态下旋转注塑模具,并且将注塑成型物体传送到发泡模具并且随后进行火焰处理与聚氨酯发泡成型步骤。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防溅板的制造方法中,单个工艺用于将材料分别复合与颗粒化的工序以及将注塑-成型物体成型并且将发泡本体成型的工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材料和多个部件部分的传送以及减小成型尺寸误差以及在传送工序中的变质与污染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842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680039109.X
申请日:2006-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07 , B62D25/161 , B62D25/163 , B62D25/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该小型车辆具有:可转向的左右一对前轮(2f、2f);在立起状态下配置在该两前轮(2f、2f)之间并支撑转向手柄(3)的手柄管柱;用于使转向手柄(3)与两前轮(2f、2f)联动而配设于两前轮(2f、2f)之间的转向机构;配置于手柄管柱后方的驾驶者用落脚部;以及配置在该落脚部后方的驾驶者用座椅,覆盖各前轮(2f)上部的大致半个周面并与各前轮(2f)一体进行转向的可动挡泥板(35),配置成可动挡泥板(35)至少一部分进入乘坐在座椅(6)上的驾驶者(D)的视野(A)内,可动挡泥板(35)安装在转向节(26)上。由此,在行驶于人行道中时,不会给步行者带来压迫感,并且驾驶者在行驶时始终能够准确地识别前轮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427992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80002108.9
申请日:2011-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 B29C65/70 , B32B5/08 , B32B27/12 , B32B27/32 , B32B2250/02 , B32B2262/0284 , B32B2262/14 , B32B2307/102 , B32B2307/718 , B32B2307/7265 , B32B2605/08 , B60R13/0861 , B62D25/1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翼子板内衬板及其制造方法。作为用于车辆的外部件用吸音材的翼子板内衬板(10)包括起到吸音作用的基材层(11),以提供一种车辆用翼子板内衬板,该车辆用翼子板内衬板能够很容易地形成为立体形状,并构成为能够发挥较高的吸音性能和优良的防冰附着性。使主纤维(12)和熔点比该主纤维(12)的熔点低的粘结纤维(13)交叉成网而形成纤维网状物(14),由该纤维网状物(14)制造作为基材层(11)的薄片,在该薄片状网状物上一体地设置由LDPE树脂形成的耐水性保护膜,之后进行加热成形,由此将该一体地设置有耐水性保护膜的基材层(11)形成为立体的翼子板内衬板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711208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880019217.X
申请日:2008-05-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竹内融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8/04 , B26F1/24 , B29C51/02 , B29C51/082 , B29C51/145 , B29K2995/0065 , B29L2009/00 , B29L2031/3005 , B29L2031/3055 , B32B37/153 , B32B38/12 , B32B2038/047 , B32B2307/102 , B62D25/161 , B62D25/18 , B62D29/043 , D04H1/48 , D04H1/54
Abstract: 安装于汽车的轮罩护板(12)上的翼子板内衬板(20)上,设置基材层(30),其将纤维集合并成形为适合所述轮罩护板(12)的形状,而且具有透气性;和保护层(40),其由耐水性材料形成,积层在所述基材层(30)与面向所述轮罩护板(12)一侧相反的面(30a)上,在该保护层(10)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2),该贯通孔允许空气通过所述保护层(40),向所述基材层(30)上的该保护层的积层面(30a)流通。并且,在将纤维集合而成的片状材料(36)的一面上,重叠具有耐水性和热可塑性的薄膜状材料(46),使用设有多个热针(134)的开孔机(130),从所述薄膜状材料一侧,在该薄膜状材料(46)上贯通多个所述热针(134)而形成多个贯通孔(47),将薄膜状材料(46)和所述片状材料(36)在重叠状态下加热,成形为适合轮罩护板(12)的形状来制造翼子板内衬板(20)。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555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2835.8
申请日:2008-12-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 Y10T29/498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翼子板护套结构,该翼子板护套结构能够提高对于从横向外侧施加到翼子板板件的车轮拱形部的圆周方向中间部的外力的刚性。加强梁部(24)和(25)形成在翼子板护套(20)处。加强梁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车身侧的固定部(20)和(20A)延伸到与翼子板(1)的车轮拱形部(1W)的圆周方向中间部(1Wm)相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缘部(20S)。
-
公开(公告)号:CN101415600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680053912.9
申请日:2006-12-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7/02 , B62D25/161 , B62D3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整流车轮罩内部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固定空气动力稳定器(10)被形成为,在车轮罩内(16)相对于前轮(15)的旋转轴心靠向车身前后方向的后侧处,朝向车身上下方向下侧的具有空气流冲撞槽壁的台阶部。固定空气动力稳定器(10)能够抑制随着前轮(15)的箭头R方向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F)流入车轮罩(16)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842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9109.X
申请日:2006-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07 , B62D25/161 , B62D25/163 , B62D25/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该小型车辆具有:可转向的左右一对前轮(2f、2f);在立起状态下配置在该两前轮(2f、2f)之间并支撑转向手柄(3)的手柄管柱;用于使转向手柄(3)与两前轮(2f、2f)联动而配设于两前轮(2f、2f)之间的转向机构;配置于手柄管柱后方的驾驶者用落脚部;以及配置在该落脚部后方的驾驶者用座椅,覆盖各前轮(2f)上部并与各前轮(2f)一体进行转向的可动挡泥板(35),配置成其至少一部分进入乘坐在座椅(6)上的驾驶者(D)的视野(A)内。由此,在行驶于人行道中时,不会给步行者带来压迫感,并且驾驶者在行驶时始终能够准确地识别前轮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02320532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65897.7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 B60T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轮罩护板和具有该轮罩护板的机动车辆。该轮罩护板基本上匹配轮罩的轮廓并可固定于轮罩上。在此,本实用新型的本质之处是,在轮罩护板侧旁设置有一个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制动空气通道,其中在该制动空气通道上方、在该轮罩护板上设置有一个脱水器,该脱水器被构成为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溅起的水侵入到该制动空气通道中。由此可以简单又可靠地进行排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