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2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44162.X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压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空气压缩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空气压缩机、蓄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以及储气装置;空气膨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气装置、回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以及空气膨胀机;热循环回路,其由低温蓄热器、低温循环泵、蓄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高温蓄热器、高温循环泵以及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首尾串联而成;空气调节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高温蓄热器、辅助循环泵、储气装置、压力调节装置、低温蓄热器。本发明提供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够保证储气装置内压力的恒定,从而保证放气过程中压力恒定,进而使空气膨胀机入口压力恒定,提升运行性能和系统效率。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212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92542.9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储气库、空气膨胀机、回热器和蓄热器,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道与储气库的气相空间连通,气相空间还通过回热器的第三换热管道与空气膨胀机的进口连接,储气库的蓄热介质空间通过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道与蓄热器的进口连接,蓄热器的出口通过回热器的第四换热管道连接于蓄热介质空间。利用该储能系统的储能方法将释能存储与热能存储系统结合起来,利用储气库、换热器、蓄热器和回热器形成回热循环,可同时实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内部热量平衡和压力平衡,避免空气压缩机变背压运行和空气膨胀机滑压运行工况。

    流体蓄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741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09808.6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体蓄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流体蓄热系统包括多个蓄热罐、气液分离器、低温泵、高温泵、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和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其中一个蓄热罐的初始填充液位为零液位;分离器进液阀与多个蓄热罐排液阀连接,排气阀与多个稳压阀连接;低温泵的入口与低温排液阀连接,低温泵的出口与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的入口连接;高温泵的入口与高温排液阀连接,高温泵的出口与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的入口连接;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的出口和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的出口均与多个蓄热罐进液阀连接。该流体蓄热系统具有蓄热罐使用率高、控制简单灵活等优点,可降低蓄热系统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清洁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8478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193310.5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洁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储库、储水装置、制氢装置、氢气压缩机和氢气储库,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空气储库的入口连接,储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制氢装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制氢装置的出气口与氢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氢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氢气储库的入口连接。该储能方法利用该储能系统,将压缩空气储能与制氢储氢结合起来,可用于电网调节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场景;燃烧后的生成物无有害废气和其他污染物的产生;各个过程可单独进行或交叉进行,实现系统调度运行和控制系统得到极大简化,提高综合能耗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