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918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6163.6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SOH的检测模型的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模型为分布式气液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电池寿命衰减的原理和趋势,并将模型参数和电池的寿命联系起来。所述检测方法通过双卡尔曼滤波的方法估算出电池的SOC和关键参数,并用关键参数估算电池的SOH。本发明拓宽了气液动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可以在估算SOC的同时实现SOH的估算,算法简单,运算量小,适合用于车载电脑的SOC估算。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37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11040.7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元磷酸盐/碳及其合成方法和钠离子电池,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钠:钒:锰:钛:膦酸基摩尔比为3:x:(1‑0.5x):(1‑0.5x):3,0.5≤x≤1.0,称取有机酸钠、钒源、锰源、钛源、有机膦酸;将有机酸钠和有机膦酸加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加入钒源,加热搅拌得到蓝色凝胶。继续加入钛源、锰源,将该蓝绿色溶液加热搅拌至水分蒸干;将所得固体研磨,氮气保护下,预烧结,自然冷却后,取出再次研磨,并在氮气保护下烧结,自然冷却得到产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xMn1‑0.5xTi1‑0.5x(PO4)3/碳。本发明利用有机膦酸和有机酸钠充当Na3VxMn1‑0.5xTi1‑0.5x(PO4)3/碳合成所需的全部或者部分钠源、磷酸根、碳源,合成工艺简单高效,得到的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长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1665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82655.0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锂离子电池容量退化数据集,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将容量序列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MF分量和一个残差RES分量;通过过零率将IMF分量和RES分量分为高频部分lh和低频部分lf;确定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对Bi‑LSTM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超参数值,得到优化后的Bi‑LSTM模型;将高频和低频部分分别输入优化后的Bi‑LSTM模型进行预测,分别得到高频和低频的预测结果,将高频和低频的预测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结果。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容量再生对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精度,又降低了运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056163.6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F30/367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修正能斯特方程的锌溴液流电池建模方法,首先建立锌溴液流电池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并确定电池端电压,然后利用添加与电池荷电状态有关的修正项,计算电池端电压中的开路电压,再对修正项系数、库伦效率、反应损耗内阻、阻抗损耗内阻和动态响应电容进行辨识,获得锌溴液流电池端电压,最后基于所述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辨识的参数以及添加修正项的开路电压,构建锌溴液流电池模型。利用本发明方法,仿真得到的充放电端电压曲线与实际锌溴液流电池充放电端电压特性近似。
-
公开(公告)号:CN1096772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811338355.6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动力电池组电量均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串联电池组中单体容量及单体电池荷电状态SOC计算各单体剩余电量并将各单体剩余电量从小到大排序;步骤S2、计算串联电池组中单体剩余电量标准差a;步骤S3、若单体剩余电量标准差a大于离散度设定值b则进入步骤S4,否则不进行电量均衡操作;步骤S4、按照剩余电量最大值与最小值、次大值与次小值配对均衡原则对各单体剩余电量进行均衡。与现有串联动力电池组均衡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串联动力电池组满充满放,提高串联动力电池组能量利用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06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79788.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氟磷酸钒钠/碳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钠离子电池,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钠:钒:膦酸基:有机酸摩尔比为3:2:2:2称取氟化钠、钒源、有机膦酸、有机酸,将有机酸、钒源、有机膦酸、氟化钠加适量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将所得溶液搅拌加热蒸发,得到凝胶状固体,将所得凝胶状固体干燥处理;将所得固体研磨,氩气保护下,预烧结,自然冷却后,取出再次研磨,并在氩气保护下烧结,自然冷却得到产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碳。本发明利用有机膦酸和有机酸钠充当氟磷酸钒钠/碳合成所需的磷酸根、碳源,减少了原料种类,简化了合成工艺,得到的电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长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38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811359568.7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7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和供暖与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膨胀水箱、开关阀、散热器、动力电池、加热模块、第一电子水泵、第一阀门、电池管理系统、蒸发器、鼓风机、第二阀门、第二电子水泵和空调控制系统;所述加热模块为内燃式加热系统,可有效延长动力电池寿命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本发明根据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的动力电池温度信息决定是否启动加热模块对动力电池加热;空调控制单元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启动加热模块对驾乘空间供暖。与现有电动汽车供暖与动力电池加热系统相比,本发明不消耗动力电池存储的电量,能保证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并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有效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50757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86455.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研究锂电池析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软件建立瞬态的一维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2)在所述电化学模型中引入SEI膜和析锂电极副反应;3)在软件中建立三维热模型,并与所述电化学模型耦合,形成电热耦合模型,赋予电热耦合模型电池参数;4)分别划分所述电化学模型和三维热模型的网格;5)设置所述电化学模型和三维热模型初始化参数并计算。本发明通过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得到低温下,不同倍率下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以及负极处固液相电势差曲线,可以判断电池是否析出锂晶体,得到析锂副反应的电流密度图,从机理上研究析锂问题,为研究锂电池的老化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32709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094281.7
申请日:2020-02-1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电路,均衡控制电路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电路、储能电容预充预放电路、储备电池升压降压电路以及均衡控制子电路,用于实现驱动时动力电池的SOC值均衡控制,同时对静置和充电状态下的动力电池也可以实现均衡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均衡控制方法,在动力电池对负载供电时,使用储备电池临时代替动力电池组中需要均衡的单体电池实现对外供电,进而实现均衡控制。本发明可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具有减少能量损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539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0120764.2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威布尔分布的串联电池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串联动力电池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串联电池组耐久性试验获取串联动力组失效数据;2)根据串联动力电池特点,串联电池模块失效数据符合威布尔分布;3)利用步骤1)获取的串联动力电池组失效数据估计威布尔模型参数;4)利用一定循环次数t和应力水平放电深度DOD下串联动力电池组剩余寿命分布函数预测串联动力电池组剩余寿命。与现有串联动力电池组寿命预测方法相比,本发明可避免传统寿命预测方法需考虑串联电池组中单体不一致对串联电池模块寿命的影响,显著提高串联动力电池组剩余寿命预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