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7417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0712179.9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李邦明 , 王苇 , 劳星胜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李勇 , 柯汉兵 , 魏志国 , 肖颀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吴君 , 李少丹 , 马灿 , 戴春辉 , 代路 , 柳勇 , 赵振兴 , 苟金澜 , 李献领 , 陈朝旭 , 陶模 , 陈凯 , 郑伟 , 杨小虎
IPC: B63B7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尺寸设计方法,包括读取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输入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的权值并加权求和,得到加权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的关系;获取加权系数最大时所对应的引水口尺寸系数,根据引水口尺寸系数获取最佳的引水口直径。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通过读取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的关系,确定最大的加权系数时所对应的引水口尺寸系数,从而根据已知关系式确定船舶自流冷却系统最佳的引水口直径,给当前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尺寸提供了一种规范的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船舶自流冷却系统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1834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53683.8
申请日:2020-12-12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大型复杂系统中各控制节点对应的各智能体的本节点控制目标,设置每个所述智能体的奖励函数;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智能体的动作对应的动作集合,基于所述动作集合以及所述奖励函数对应的环境奖励集合得到经验集合,存储所述经验集合至经验缓冲区并更新所述初始化状态;根据所述经验缓冲区对所述智能体进行训练直至遍历整个所述智能体;重复所述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智能体的动作对应的动作集合的步骤,直至遍历所有所述智能体,得到目标深度策略网络。本发明实现了在大型复杂系统中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控制方法,构建多个智能体,相互分享信息,根据自身的控制目标,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提高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73217.4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15/08 , F16F15/067 , F16F15/03 , F16F15/02 , F16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供能组合式隔振装置,包括被动式隔振器、主动式隔振器、蓄电池、电能分析模块和至少一个压电体,压电体连接于被动式隔振器的弹性元件,以随弹性元件的形变而形变;压电体的电能输出端电连接于蓄电池的充电端和电能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蓄电池的供电端以及电能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电连接于主动式隔振器的控制器;电能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电能的电特性并输出相应的振动特性信号。该自供能组合式隔振装置具有主被动相结合的隔振效果,显著提高了振动的隔离效果,同时利用被动式隔振器的形变产生的电能作为主动式隔振器的能量来源,简化了主动式隔振器的供电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4240.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陈凯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柯志武 , 黄崇海 , 肖颀 , 魏志国 , 庞杰 , 李邦明 , 李勇 , 吴君 , 刘伟 , 张克龙 , 王俊荣 , 赵振兴 , 苟金澜 , 戴春辉 , 代路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该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螺旋结构件和堆叠设置的多层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设有通孔,多层所述换热板片的通孔连通形成进口通道,多层所述换热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口通道连通,所述螺旋结构件设置于所述进口通道内。通过在进口通道内设置螺旋结构件,将进口通道内流体的垂直流动转换为螺旋流动,使流体的流动速度方向与换热板片的夹角减小,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各层流体通道中,减小了流体进入流体通道的进口阻力,改善了进入到每层流体通道的流体流量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3193.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陈凯 , 李勇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王苇 , 李邦明 , 肖颀 , 苟金澜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赵振兴 , 代路 , 戴春辉 , 劳星胜 , 柳勇 , 吕伟剑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李献领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变径管,所述换热管包括支撑部,多个所述换热管对应的所述支撑部相互接触支撑,以在多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舷外共形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具有支撑部的换热管,多个换热管通过其支撑部相互接触形成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流激振动,避免管束结构周期疲劳及相互之间碰撞产生的应力损伤,提高了冷却器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39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73198.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邱志强 , 刘春林 , 柯志武 , 林原胜 , 李勇全 , 柯汉兵 , 陈凯 , 李勇 , 李邦明 , 张克龙 , 吕伟剑 , 肖颀 , 苟金澜 , 赵振兴 , 代路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戴春辉 , 劳星胜 , 柳勇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李献领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流式舷外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该自流式舷外冷却器设有待冷却流体入口和已冷却流体出口,其包括分别沿两个方向布设的第一换热管束与第二换热管束,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封头,第一换热管束两端的封头分别与待冷却流体入口和已冷却流体出口相连通,第二换热管束两端的封头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束一端的封头和已冷却流体出口相连通,第二换热管束的封头与第一换热管束的封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流式舷外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通过调节换热管束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在不改变阀门流量或水泵转速的情况下,满足了不同工况下的热负荷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24929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4162.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陈凯 , 林原胜 , 柯志武 , 杨小虎 , 李邦明 , 柯汉兵 , 黄崇海 , 魏志国 , 肖颀 , 庞杰 , 李勇 , 吴君 , 陈列 , 张克龙 , 王俊荣 , 赵振兴 , 苟金澜 , 戴春辉 , 代路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流冷却系统和船舶,该自流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和相变水箱,冷却器的两端和相变水箱的两端分别与自流水进口和自流水出口相连通,冷却器与用户热源相连通而形成第一冷却回路,相变水箱与用户热源相连通而形成第二冷却回路;相变水箱与用户热源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相变水箱与自流水进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和船舶,通过设置冷却水箱,达到冷却水的供需平衡,保证用户热源的出口温度在目标值范围内波动,避免在用户热源的排热量突然增加时产生的热冲击。提高了自流冷却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96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05171.2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汽蚀水泵,包括泵体、泵轴以及安装于泵轴的主叶轮,泵体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安装于泵轴的诱导轮,诱导轮设于主叶轮朝向进水口的一侧;泵体在周向上还设有旁路流道,旁路流道的一端连通诱导轮的叶顶区域,旁路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泵体的进水区域。该抗汽蚀水泵通过在泵体的周向上设置旁路流道,将诱导轮的叶顶区域与水泵的进水区域相连通,使得流入诱导轮的部分水流回到泵的进水区域,形成局部水流循环。该水流循环由水流压差自然驱动,在泵运行时即产生、无需干预调节,可显著改善水泵入口及诱导轮内部水流均匀性,抑制水流的空化,降低水泵汽蚀余量,进一步提升水泵抗汽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4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50988.9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肖颀 , 吴君 , 柯汉兵 , 林原胜 , 张克龙 , 赵振兴 , 柯志武 , 陈凯 , 苟金澜 , 李勇 , 魏志国 , 王俊荣 , 庞杰 , 戴春辉 , 黄崇海 , 李献领 , 李邦明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子系统、中间换热器、第二循环子系统和储能子系统,其中,第一循环子系统与第二循环子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热耦合,以使第二循环子系统内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热交换后形成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第二循环子系统与储能子系统连接,以使储能子系统内的介质与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热交换后形成热能和冷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在为船舶提供电力的同时,实现了有限空间下能量的存储。在船舶需要发生改变时,储能子系统释放能量,产生电能,使船舶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能够在多种工况条件下进行切换,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以及动力系统变工况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6374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34664.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林原胜 , 邱志强 , 柯汉兵 , 柯志武 , 黄崇海 , 李勇 , 肖颀 , 张克龙 , 李勇全 , 赵振兴 , 李华锋 , 代路 , 李邦明 , 李献领 , 劳星胜 , 吴君 , 陈凯 , 苟金澜 , 李少丹 , 王俊荣 , 戴春辉 , 陈朝旭 , 庞杰
IPC: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及冷却系统,其中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包括板状的壳体以及集成于壳体的压电泵,壳体内设有相间的且旋转中心相同的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压电泵的泵腔位于第一螺旋微流道的旋转中心处;第一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进口,第一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进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出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出口。该一体化微型冷却器有效提高电子器件微通道液冷冷却系统的集成化水平,降低冷却系统部件检修更换难度,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压电泵的流体脉动效应,强化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传热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