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
    6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1239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447133.9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一种制冰装置,具有能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的功能,且能小型化。在该制冰装置(1)中,在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驱动源(10)朝一侧驱动时,该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0)而传递至检冰构件(40),使检冰构件(40)进入贮冰容器(30)内,通过该检冰构件(40)与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设于比判断为冰不足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将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制冰盘(20),该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移动。

    制冰装置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239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447133.9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一种制冰装置,具有能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的功能,且能小型化。在该制冰装置(1)中,在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驱动源(10)朝一侧驱动时,该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0)而传递至检冰构件(40),使检冰构件(40)进入贮冰容器(30)内,通过该检冰构件(40)与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设于比判断为冰不足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将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制冰盘(20),该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移动。

    拾光装置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077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48881.1

    申请日:2007-09-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比以往妥善进行对激光源的反馈控制的拾光装置。拾光装置(10),包含:出射从光盘读出信息用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11);通过进行透射和反射,将激光分离的半透明反射镜(13);检测出半透明反射镜(13)从到达所述光盘前的激光分出的激光用于半导体激光器(11)的反馈控制的LD光量检测用光电元件(14)、以及检测出光盘反射的激光的检测光电元件(19),其中检测光电元件(19)对能最大检测出受光盘反射的激光的状态倾斜,以便受检测光电元件(19)本身反射后由半透明反射镜(13)透射或反射的激光的光轴(10a)偏离LD光量检测用光电元件(14)。

    致动器
    64.
    发明公开
    致动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25004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397302.1

    申请日:2022-04-15

    Inventor: 北原裕士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大的加速度使可动体移动而感受到力觉的致动器。致动器(1)具有:可动体(5);支承体(3),其具有收纳可动体(5)的壳体(2)及线圈保持架(11);连接体(4),其与可动体(5)及支承体(3)连接;以及磁驱动电路(8),其具有线圈(10)及在Z方向上与线圈(10)对置的磁铁(21、22),使可动体(5)相对于支承体(3)在X方向上振动。连接体(4)具备:第一连接体(6),其配置在可动体(5)和支承体(3)在Z方向(第一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二连接体(9),其配置在可动体(5)与支承体(3)在X方向(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一连接体(6)及第二连接体(9)是粘弹性体。

    致动器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327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80043625.2

    申请日:2018-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1),磁驱动电路(6)使可动体(3)在支承体(2)的内侧沿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振动。可动体(3)具有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延伸并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从支承体(2)向外侧突出的输出部件(30),经由输出部件(30)的第一对置部(32)使用户感觉到振动。可动体(3)具有将输出部件(30)的轴部(31)支承成能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轴承部(33),在可动体(3)的第一对置部(32)和支承体(2)的第一外表面(2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承部(41),该第一弹性支承部(41)在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对第一对置部(32)施力的施力状态下将第一对置部(32)支承成能沿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移动。

    线性致动器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7789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665658.7

    申请日:2015-07-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其能够以较少的零件个数使可动体产生适当的振动。具体地说,在线性致动器(1)中,在可动体(6)处设有一个圆柱状的永磁铁(53),在固定体(2)处,线圈(55)被卷绕于在径向外侧将永磁铁(53)包围的线圈绕线架(3)。由于可动体(6)在永磁铁(53)的轴线(L)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一铁芯(71)以及第二铁芯(72),因此与线圈(55)交链的磁通密度高。弹簧部件(8)与线圈绕线架(3)连接,可动体(6)在永磁铁(53)的径向外侧被弹簧部件(8)支承。因此,可动体(6)以稳定的状态被弹簧部件(8)支承。

    致动器
    6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2391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0248496.7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粘接将线圈适宜地固定于线圈保持架的致动器。在该致动器中,用于使可动体沿第二方向(X)振动的磁驱动回路的空芯的线圈(7)使空芯部(70)朝向第一方向(Z),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板状的线圈保持架(60)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表面(61)上。因此,即使线圈(7)的外径等出现偏差,也能够利用粘接剂(4)将线圈(7)适宜地固定于线圈保持架(60)。因为线圈保持架(60)为板状,所以能够减小致动器(1)的第一方向(Z)的尺寸。线圈保持架(60)由不锈钢板等非磁性的金属板构成。另外,在线圈保持架(60)上设有与线圈(70)的空芯部(70)的两端部重叠的第一定位孔(66)及第二定位孔(67)。

    致动器
    6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2109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80023309.9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在致动器(1)中,将第一磁驱动电路(6)的第一线圈支架(65)、第二磁驱动电路(7)的第二线圈支架(75)以及第三磁驱动电路(8)的第三线圈支架(85)沿Z方向重叠配置,第一线圈支架(65)、第二线圈支架(75)以及第三线圈支架(85)通过约束部件(90)在Z方向上紧固,以将持有磁驱动电路中使用的线圈或磁铁的多个支架无晃动地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可以将第一线圈支架(65)、第二线圈支架(75)以及第三线圈支架(85)无晃动地沿Z方向重叠配置。约束部件(90)由包括尺寸及形状在内结构相同的第一部件(91)和第二部件(92)构成。

    致动器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9508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80022724.2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为了缩小致动器(1)的平面面积,具有支承体(2)、相对于支承体(2)可移动的可动体(3)、以及驱动可动体(3)的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中,沿(X)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一磁驱动回路(6)和沿(Y)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二磁驱动回路(7)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第一磁驱动回路(6)具备在(Z)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线圈(61)及第一磁铁(621、622),第二磁驱动回路(7)在(Z)方向上与第一磁驱动回路(6)重叠的位置具备在(Z)方向上对置的第二线圈(71)及第二磁铁(721、722)。保持第一线圈保持架(61)的第一线圈保持架(65)及保持第二线圈(71)的第二线圈保持架(75)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并连接。

    致动器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98713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079693.0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一种致动器,即使在将第一磁驱动回路及第二磁驱动回路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支承体和可动体上的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适当配置弹性部件。致动器具备能相对于支承体移动的可动体、沿X方向驱动可动体的第一磁驱动回路、沿Y方向驱动可动体的第二磁驱动回路,第一磁驱动回路和第二磁驱动回路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支承体上,第一线圈保持架(65)和第二线圈保持架(75)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通过由第一板状部件(28)及第二板状部件(29)构成的约束部件(27)从Z方向的两侧进行约束。在第一板状部件和可动体的第一轭(64)之间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41),在第二板状部件和可动体的第二轭(74)之间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4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