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798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62314.0
申请日:2016-03-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2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地层变形实时监测装置,于海洋油气藏资源开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主框架、自动上浮装置、传感监测装置、北斗定位模块和电缆线。数字拖缆和由水压传感器与倾角传感器组成的传感监测装置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功能。底座、浮体和配重块组成的自动上浮装置实现监测装置的自动上浮和回收。北斗定位模块在拖缆意外断裂的情况下实现监测装置的回收。该监测装置可应用于深度为0‐2000m水深的海底沉积层变形监测,对沉降的测量精度为10mm,对地层倾斜的测量精度为0.02°,量程为±30°。能实时监测海底的沉降、倾斜变形,并能自动上浮,方便回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多次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6716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098311.6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安全高效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开采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防止出砂装置、气水分离装置和安全防护装置,还可以设置防止水合物二次生成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开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解气水砂向井筒流动,沉积层泥砂被阻隔,气水进入井筒;在水泵的抽提作用下气水沿井筒向上流动,经过分离进入各自的管道,最后被提升到开采平台或船舶上;实时检测井压,一旦发生异常自隔离水合物层,断开气、水管路,暂停产气。本发明的能够很好的防止水合物分解形成的流砂进入井筒,并且在井筒内实现气水分离、防止水合物在井筒内的二次生成等,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高效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321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564313.5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的X-ray CT测量系统,包括填砂管、盐水/CO2注入系统、X-ray CT成像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液体输送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真空泵和背压阀组成,属于CO2捕捉和封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填砂管主体采用铝合金结构,以增强X-ray的穿透性,岩心管的上下法兰盘采用不锈钢结构,可自由拆卸。上下法兰盘上都安装有致密不锈钢网,防止砂子流入实验装置。上下法兰盘上与填砂管主体对接处均设有密封圈,用以更好的密封填砂管。实验装置;本发明高效可靠地测量多孔介质内CO2和盐水两相流的各相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解决了CO2和盐水两相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的测量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06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574070.3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1B3/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记忆效应的水合物储氢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科研仪器技术领域。该发明提出一种快速、安全、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储氢装置及方法,设计压力0-20Mpa,设计温度-20-30℃。为了提高装置强度和满足氢气储运与利用需求,该装置整体采用钛合金材质,并设计为双层套筒结构,端盖与内筒构成耐高压反应室,可进行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夹层中通过循环的冷却剂以控制内筒温度,亦可抽成真空以便氢气的储运。过滤器可过滤氢气释放时挥发的THF气体。根据记忆效应,利用THF水合物分解水生成THF水合物,大幅提高反应速率。设计结构紧凑,可循环使用,操作方便、简单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591436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01739.9
申请日:2015-01-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一种气体水合物法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本发明包括两级处理设施,包括一级处理水合剂-污水输送单元、一级处理水合物生成分解单元、二级处理水合剂-污水输送单元、二级处理水合物生成分解单元。一级处理的水合物分解水作为二级处理的原料,通过两级处理,提高了污染物去除效率。本发明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处理,可以同时有效去除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水合剂循环利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喷淋装置和搅拌器的设置强化了水合物生成过程的传热传质,加快了水合物生长速率。该系统和方法结构合理紧凑,满足工业生产要求,运行过程稳定可靠,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449596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510002889.1
申请日:2015-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00 , C02F1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00 , C02F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水合物法的分层式海水淡化装置,属于水合物应用技术领域。水合物反应器内部合理布置多孔介质,水合物生成条件为气过饱和,分解条件主要是降压分解,智能排水部分根据流量和盐度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和流向。本发明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满足大规模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的需要;采用两级换热器预冷,减少冷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水合物生成过程通过气体鼓泡法提高反应速率,恒压进气保证较高水合物产量;排放物为常温浓缩后海水,对环境无污染;淡水自动检测分离,各部分间歇式周期性工作,优化运行成本,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集中紧凑,满足工业生产要求,运行过程稳定可靠,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4374878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27949.4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组合式多相流体管道内水合物生成实验装置,属于水合物流动安全领域。反应釜内有液相,气体经过气体增压泵增压注入反应釜中。反应釜筒体上的视窗可观测反应釜内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反应釜外的夹套充满冷却液对反应釜控温,冷却液由控温水浴控温循环。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信号由数据采集系统收集。该装置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种使用方法将该反应釜作为摇摆釜。动力摇摆系统里的电动机带动摇摆支架上的反应釜以釜体中心为支点,使反应釜两端上下摆动,从而带动反应釜内气液多相相互混合。第二种使用方法将反应釜作为搅拌釜。磁力搅拌系统中的磁力搅拌器提供外加磁场带动反应釜内磁子转动,对反应釜内的气液两相进行搅拌。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16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91355.3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单井降压试开采方法,包括综合监测井钻井阶段、生产井浅部钻井阶段、分解监测井钻井阶段、钻心采样阶段、环境监测装置安装阶段、生产井深部钻井与开采阶段、封井与设备回收阶段等7个阶段。本方法具有生产井、综合监测井、分解监测井和环境监测装置,即能够获得全面开采数据又保证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安全;本发明的方法由于采用两口监测井对生产井的开采进行全程监测,可以获得试开采过程的地层温度变化、水合物层内流动数据等,可以保证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井的安全运行;本发明的方法中生产井采用分段钻进、固井,可以防止水合物井压突然升高造成井喷,保证生产井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969166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04397.6
申请日:2014-05-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工业X-Ray CT成像系统的填砂式夹持器,属于石油科研技术领域。该填砂式夹持器用于进行多相多组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及相关特性的模拟研究,设计压力为0~15Mpa,设计温度为0~50℃。主要包括底座、内管、外管、上封头、端盖、金属滤网、压垫和橡胶线圈;内管与上封头、下封头构成中空耐高压腔体,其中填充玻璃砂、石英砂或粘土等多孔介质;外管外壁缠绕保温带,其与端盖、底座形成循环控温腔体,用于循环液流通。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模拟岩心制备过程、温控系统操作过程和驱替或渗流实验操作过程。该填砂式夹持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密封性好,可进行多次填充、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90075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098384.5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应用CT测量油气最小混相压力的装置与方法,属于石油开采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CT扫描系统和油气混相系统:CT扫描系统包括通用型X射线CT扫描装置与数据处理计算机;油气混相系统包括高压容器、注气泵、气瓶、控温装置、真空泵、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高压容器放置于CT扫描装置内部,高压容器的入口通过注气泵与气瓶相连,出口连接真空泵和排气针阀。测定时,首先利用CT扫描获得不同注气压力下油气混合物的CT图像,通过处理后分别得到油相和气相随压力变化的密度值,确定油与气密度差值曲线与压力轴的交点,得到油气的最小混相压力。该方法为轻质烃和CO2三次采油的地下多相多组分运移规律分析提供基础物性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