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6554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412285.9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01B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2/00 , E01B2204/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用土工格室加固路基基床方案快速确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床土容许承载力;获得路基面动应力和轨道结构自重在路基面的静应力;选取土工格室的尺寸,获得选定土工格室的高度和动应力衰减系数;根据动应力衰减速率将下卧砂垫层划分为第一下卧砂垫子层和第二下卧砂垫子层;根据换填厚度关系式得到轨枕底距离土工格室‑砂垫层换填层底面的换填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土工格室整治基床下沉病害工程中换填厚度的计算,确保了经土工格室‑砂垫层衰减后的动应力与由轨道结构、换填层自重产生的自重附加应力之和满足基床土的容许承载力要求;同时可避免采用过大的换填厚度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61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97051.4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21D9/0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反馈调节盾构土压平衡控制的方法,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首先确定开挖地层水土压力,并在进行修正后作为土仓压力的预设值;随后在盾构试推过程中,对地表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地表沉降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至盾构控制系统,通过判断并调整土仓压力,使得开挖面土压平衡。本发明的方法有效控制了盾构下穿既有铁路、建筑密集区等重要建筑物时产生的地层变形,减小了盾构施工对地面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49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323504.1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6
Abstract: 一种模拟交通荷载的模型试验加载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净化阀、电气比例阀、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气缸、法兰板、气管、金属导线;其中空气压缩机、气体净化阀、电气比例阀、气缸通过高强度气管进行连接;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气比例阀通过金属导线进行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模型试验加载装置的用途:将该装置用于交通运输工程研究领域土工模型试验中的动力加载,配合土工试验模型箱进行试验,模拟交通荷载对土工结构物的动力循环加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576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60191.4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施工中桥梁变形的监测方法: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对铁路高架桥进行监测以获得桥梁变形的监测数据,然后传输数据并录入数据以获得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最后进行判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方法所使用的系统,包括固定设施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所述固定设施系统是为自动监测系统提供设备进行监测;所述自动监测系统是使用固定设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得桥梁变形的监测数据。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对盾构下穿铁路高架桥时桥梁沉降、位移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精确的监测,并提出铁路高架桥的控制指标,能够定量的评判铁路高架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1412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59238.5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铁路的安全联动控制方法,首先实时监测既有铁路的变形情况,然后根据铁路的变形情况将整个施工过程分为正常、预警和报警三个状态,若施工处于正常状态时继续进行施工;若施工处于预警状态时,发出预警警报,调整施工参数后继续施工;若施工处于报警状态时,停工,实施专家提出的可行建议后报警消警,复工以控制隧道下穿铁路的安全实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所采用的系统,包括全自动监测模块、施工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共享平台和预报警平台。本发明可以使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得以迅速、高效地解决;系统解决了以往单一部门独自解决问题的弊端,加强了彼此的安全意识;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141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358669.2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管片的棱角加固构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盾构隧道技术领域。该棱角加固构件包括外形与盾构隧道管片的棱角匹配的角钢,锚定杆以及锚头;该锚定杆的一端连接上述角钢,另一端连接上述锚头。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预制管片之前,在管片预制模中安装该棱角加固构件;(2)分别将该棱角加固构件的锚定杆和锚头与管片的钢筋进行固结;(3)在管片预制模中注入制作材料,制作管片。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盾构隧道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棱角加固,该棱角加固构件在管片模筑前完成,在管片模筑过程中安装钢筋时置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盾构隧道钢筋混凝土管片棱角因局部应力过大所导致的棱角破损问题,科学合理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93097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40307.0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B11/00
Abstract: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弹性密封垫断面检测方法,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尺寸检测方法来检测含孔洞的和多条曲线组成的不规则密封垫断面。所述的非接触尺寸检测方法为CCD面阵检测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数字图像、图像二值化处理、密封垫断面边缘识别、轮廓追踪及生成矢量化文件、物理标定、测量与标注、得到尺寸公差、判断密封垫断面是否合格。面阵CCD检测法直接将待测零件通过成像系统成像到CCD靶面上,通过图像处理和CCD像元尺寸换算的方法,计算工件的尺寸大小,并得到不规则度、圆度误差信息,进而判断密封垫尺寸是否在规范规定的公差允许范围内。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密封垫断面检测法,本发明具有省时、高效、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47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73414.8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翟利华 , 肖军华 , 罗信伟 , 孙元广 , 卢小莉 , 张新亚 , 卓文海 , 董华珍 , 罗天 , 刘文武 , 涂勤明 , 尹华拓 , 袁江 , 戴承欣 , 张金伟 , 孙魁 , 潘鹏 , 刘堂辉 , 李平 , 赖晨翔 , 赵晨 , 陈帅 , 钱鼎玮 , 王海 , 王明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局域共振单元的桩结构定位装置及成型施工方法,所述桩结构定位装置设置于开凿槽的槽口,桩结构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板、调节气缸、受力板和定位环;开凿槽内设置有钢筋笼,固定环居中设置于钢筋笼顶部;定位环设置于固定环的内部并其外径小于固定环的内径;定位环底侧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多块竖向延伸入开凿槽深处的连接板,每块连接板的外侧壁设置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受力板且抵接于钢筋笼的内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设计的桩结构定位装置能够确保局域共振单元的放置精度,避免了位置偏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4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73414.8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翟利华 , 肖军华 , 罗信伟 , 孙元广 , 卢小莉 , 张新亚 , 卓文海 , 董华珍 , 罗天 , 刘文武 , 涂勤明 , 尹华拓 , 袁江 , 戴承欣 , 张金伟 , 孙魁 , 潘鹏 , 刘堂辉 , 李平 , 赖晨翔 , 赵晨 , 陈帅 , 钱鼎玮 , 王海 , 王明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局域共振单元的桩结构定位装置及成型施工方法,所述桩结构定位装置设置于开凿槽的槽口,桩结构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板、调节气缸、受力板和定位环;开凿槽内设置有钢筋笼,固定环居中设置于钢筋笼顶部;定位环设置于固定环的内部并其外径小于固定环的内径;定位环底侧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多块竖向延伸入开凿槽深处的连接板,每块连接板的外侧壁设置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受力板且抵接于钢筋笼的内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设计的桩结构定位装置能够确保局域共振单元的放置精度,避免了位置偏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09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8649.8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8 , G06Q1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元体试验的有砟轨道精捣参数优化方法;本方法中,通过构建基于真三轴和高频振动的应力边界条件,模拟轨枕下方道砟单元在大机捣固、动力稳定及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试验参数范围根据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实际情况设计;考虑密实度、颗粒级配和道砟材质等道床初始质量状态,施加列车荷载和捣‑稳作业模拟荷载,分析大机维修作业中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道砟单元的变形特性及其演化趋势,从而比选有砟轨道精捣维修的优化作业参数;本方案可针对不同起道量目标值和道床质量初始状态实现轨道几何形位恢复和道床质量状态提升的双目标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