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有机气体检测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0016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75172.6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有机气体检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沉积液A,B的配制;在支撑体上沉积膜,将支撑体浸没入沉积液A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将支撑体浸没入去离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接着将支撑体浸没入沉积液B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最后再将支撑体浸没入去离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完成一层膜的沉积。所制备的薄膜可以用来检测多种有机挥发物,响应速度较快,对不同种有机挥发物有不同颜色响应,且在不含有机挥发物环境下薄膜颜色可迅速恢复。该薄膜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大规模生产前景。

    一种生物检测仪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54230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323450.5

    申请日:2012-09-04

    Abstract: 一种生物检测仪,由酶电极模块、微处理模块、酶电极检测电路、电流测量电路、电源和显示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组成;所述酶电极检测电路由前端信号滤波电路、隔离电路、控制信号调理电路和信号放大模块组成,所述电流测量电路中设有检测电路和程控放大器,所述检测电路将对工作电极输出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检测信号,输出至程控放大器,微处理器控制程控放大器中的模拟开关进行放大档位的选择,输出放大后电压检测信号至微处理器模块;经A/D转换模块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模块,控制D/A转换电路输出控制电压信号,控制程控放大器的模拟开关选择放大档位。

    围术期肝功能动态监测的血液分离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88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10559.7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开发了一种可同步实现血液分离与生理指标检测的血液分离传感膜。具有Fe3O4传感层的膜管浸没在含有苯胺和过硫酸铵的硫酸混合溶液中低温氧化聚合反应,洗涤、真空干燥;将乳酸氧化酶溶液和谷氨酸氧化酶溶液依次通过真空抽滤沉积在血液分离传感膜的内表面和孔道中,得到血液分离传感膜。分离膜层精确截留血细胞,无损透过血清;内孔道高催化活性的八面体Fe3O4传感纳米晶特异性响应肝功能指标,产生电流信号。实现肝功能指标生物组分实时筛分与动态监测。该分离传感膜制备过程简易可控,易于实现规模化、产品化生产,解决了目前临床上即时动态监测肝功能的技术瓶颈。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高精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4334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22050.8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高精度检测方法,用了酶电极传感器产生纳安级微小电流,设计恒电位电路保持CE和RE两端具有恒定偏压,保证抗干扰性最佳;通过互阻抗放大器转换为标准电压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由外部16位AD转换电路转化为数字信号,建立标定系统采集同体积同浓度标准液响应信号,计算误差值作为卡尔曼滤波模型参数判断条件,根据葡萄糖酶电极响应信号AD值与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建立线性方程,判断当前测量值浓度范围,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数据的滤波去噪,在高浓度下优化移动平滑滤波算法,进行前段滤波,从而实现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高精度检测。

    一种唾液IL-6生物传感微芯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41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03980.5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早期无创诊断口腔癌的唾液生物传感微芯片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模板法上电沉积金纳米颗粒,获得金纳米网格,随后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将普鲁士蓝修饰在金纳米网格上,获得普鲁士蓝/金纳米网格。该传感微芯片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具有高比表面积。通过固定IL‑6抗体,该生物传感微芯片能够在20 min内实现真实唾液中IL‑6的快速检测,有望实现早期口腔癌的无创诊断。

    一种聚吡咯-金纳米阵列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7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242762.6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吡咯‑金纳米阵列的制备方法。一种聚吡咯‑金纳米阵列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金片打磨;电沉积技术构建聚吡咯纳米阵列;电沉积技术构建聚吡咯‑金纳米阵列。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吡咯‑金纳米阵列具有更大的有效表面积,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快的传质,可提高生物传感器的信号,可以广泛应用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当中,从而应用于发酵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基于电化学沉积技术,开发出一种聚吡咯‑金纳米阵列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流程简便、可重复性强,得到的聚吡咯‑金纳米阵列结构均一,具有大规模工艺化生产的前景。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检测的电纺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5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96916.0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前列腺癌快速早期诊断的电纺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电纺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羧基化电纺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基于PAN@RGO‑COOH的PSA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所构建的电化学PSA适配体传感器的检出限为0.3 pg/mL,线性范围为1 pg/m l‑295 ng/mL,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该适配体传感器在前列腺癌的早期预警和癌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筛选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扩展为各种靶标分析物的精确分析平台。

    一种胃蛋白酶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08261.7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胃蛋白酶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利用多元醇还原法,用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将PVP和硝酸银溶于乙二醇溶剂中制成反应液,水热合成,离心、清洗得到银纳米线沉淀,分散在含有1,4‑苯二硫醇的乙醇溶液中,静置孵育,离心清洗后再分散于硝酸钴的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水热反应后离心得到氢氧化钴/银纳米线复合材料,分散在超纯水和壳聚糖混合溶液中得到复合材料混合溶液;滴涂到裸金工作电极上,在室温下干燥得到电极。本发明以高导电性、高催化活性的氢氧化钴/银纳米线复合材料为电极修饰材料,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胃蛋白酶为检测标记物,实现了吸入性肺炎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

    一种前列腺癌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3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59620.2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临床诊断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普鲁士蓝包裹氧化钨复合材料的前列腺癌肌氨酸检测传感电极。以钨酸钠为钨源,草酸为结构导向剂,盐酸为刻蚀剂,将钨酸钠、草酸、盐酸混合制成混合溶剂,水热合成反应后得到氧化钨纳米板。用微速合成法将普鲁士蓝两种前驱体混合溶液滴加到氧化钨分散液中。反应得到普鲁士蓝包裹氧化钨的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溶液滴涂到裸金工作电极上,在室温下干燥。在电极表面滴加与戊二醛交联的肌氨酸氧化酶,放入冰箱中保存。该适配体电极可以实现前列腺癌中肌氨酸的快速痕量检测,适用于医学中前列腺癌早期检测。

    一种双肿瘤标记物快速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5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25266.1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肿瘤标记物快速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基于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丙烯腈和过渡金属盐前驱体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热还原法得到钴金属纳米颗粒均匀负载的碳纳米纤维构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三维网络电子传输通道,显著提升了电子传递能力以及适配体分子的负载量。基于该核壳纳米纤维网结构的生物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能力和信号稳定性。该生物传感器制备过程简易可控,易于实现规模化、产品化生产,其能够在2min内实现真实血清中微量miRNA‑155和miRNA‑21两种核酸分子的快速识别和检测,在疾病诊断和临床生物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