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4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069861.X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9/22 , C12N15/55 , C12N15/113 , C12N15/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包含一种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质粒组合物,所述质粒组合物包含质粒1和质粒2,其中质粒1为表达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质粒;质粒2为表达mini‑CRISPR的质粒,所述mini‑CRISPR含有靶标序列以及在靶标序列的5’端和3’端均有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本发明提供的I‑F型CRISPR‑Cas双质粒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并结合靶标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通过常规质粒转化即可实现对靶标基因转录表达的有效抑制。该系统在细菌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明显的简便性,同时在细菌生理学研究、代谢通路改造、天然化合物合成、药物靶点发现、新型药物开发、高通量筛选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1796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044012.X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12 , A01N47/44 , A01P1/00 , G01N33/577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泌抗CLas转运蛋白Ctp2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D4及单克隆抗体和应用,所述杂交瘤细胞株1D4于2019年11月26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95,其分泌的抗CLas转运蛋白Ctp2单克隆抗体mAb 1D4。本发明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1D4分泌的抗CLas转运蛋白Ctp2单克隆抗体mAb 1D4能够识别柑橘黄龙病菌转运蛋白Ctp2,通过免疫印迹反应证明单克隆抗体mAb 1D4可以特异地识别病原菌CLas的转运蛋白Ctp2。该单克隆抗体mAb 1D4可用于制备抑制或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制剂、药物,从而实现防治柑橘黄龙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1398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1014099.X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12 , G01N33/577 , G01N33/569 , G01N33/52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分泌抗CLas膜蛋白Cmp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H4及单克隆抗体和应用。所述杂交瘤细胞株5H4于2019年10月3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20。所述杂交瘤细胞株5H4分泌的抗CLas膜蛋白Cmp1单克隆抗体mAb 5H4能够特异地识别柑橘黄龙病菌膜蛋白Cmp1,通过免疫印迹反应证明单克隆抗体mAb 5H4可以特异地识别感病植物叶片组织中的病原菌CLas的膜蛋白Cmp1。该单克隆抗体mAb 5H4可用于制备检测柑橘黄龙病的制剂、试剂盒或试纸条,从而快速便捷地实现田间检测柑橘黄龙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622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699714.6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作为筛选抗柑橘黄龙病菌药物靶点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黄龙病菌鞭毛基体P‑ring蛋白作为效应子能够引起胼胝质沉积量显著,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柑橘黄龙病,在柑橘黄龙病防治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利用酿酒酵母基因组小、培养简单、生命周期短、遗传操作稳定的特点,作为研究难培养菌CLas的效应子的模式生物。在酵母中过表达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菌鞭毛基体P‑ring蛋白,扰乱了酿酒酵母的内在生理机能,导致酿酒酵母表型发生变化,抑制酵母细胞的增殖。同时在农杆菌介导下在本氏烟叶片中的瞬时表达,验证鉴定其可以诱导烟草叶片局部过敏性坏死及胼胝质沉积等植物防御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00473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910837948.5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得到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QL‑9a,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ultiresinivorans,已于2019年9月4日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761。淬灭菌QL‑9a可以以DSF及AHLs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能够耐受浓度高达5mM的DSF及AHLs,并在24h内将2mM的DSF及AHLs降解完全,具有DSF及AHLs高降解活性,降解效率高、效果显著、降解性能稳定。该菌可应用于依赖DSF及/或AHLs信号介导致病的病原菌的生物防治中,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减轻环境压力,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72560.9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筛选VFM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和抑制剂的报告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的报告系统VR2是以玉米狄克氏菌MS2为受体菌,转入报告质粒后得到报告系统VR2;其中的报告质粒是以pPROBE‑NT质粒为框架,在GFP基因前插入优化的vfmE启动子得到的。本发明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其检测灵敏度高,在未知VFM信号结构的前提下,可用于检测VFM信号强度,为Dickeya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的群体淬灭生防菌及信号抑制剂的筛选以及绿色安全防控新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45231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520469.2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内生伯克氏菌及其生防应用。筛选到一株高效抑制丝状真菌的伯克氏菌CGB10菌株。该菌株来源于甘蔗叶片内部,对希金斯炭疽菌(菜心炭疽病)、尖孢镰刀菌(香蕉枯萎病)、稻瘟病菌(稻瘟病)、荔枝炭疽菌(荔枝炭疽病)、荔枝霜疫霉菌(荔枝霜疫霉病)、甘蔗鞭黑粉菌(甘蔗鞭黑穗病)等丝状真菌病害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防治丝状真菌生防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的防治。而且该生物来源环保无毒性,具有广谱抗病性,将其喷施到作物表面用于病害的防治,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影响作物品质。将其制备丝状真菌病害防止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0731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731498.1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DSF群体感应信号降解基因及其应用。所述降解基因为从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中分离得到的对群体感应信号DSF家族信号有显著降解作用的降解基因dig1、dig2、dig3、dig4。在非致病菌或生防菌中异源表达所述降解基因,能显著提高非致病菌或生防菌对DSF的降解能力。在DSF家族信号介导的致病菌中异源表达所述降解基因,能显著影响受DSF家族信号调控的毒力因子的表达,降低了致病菌对植物寄主的致病力。因此在对DSF家族信号介导的致病菌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106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04249.1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55 , C12N9/80 , C12N15/70 , C12N1/21 , A01N63/60 , A01N63/50 , A01N63/20 , A01N57/16 , A01P1/0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硝基还原假单胞菌HS‑18能够高效降解C4~C14酰基链长的AHLs信号分子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本发明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硝基还原假单胞菌HS‑18能够高效降解C4~C14酰基链长的AHLs信号分子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该基因对不同侧链长度和不同侧链取代带基的AHLs具有广谱且高效的淬灭活性。依赖AHLs致病的病原菌中表达所述的N‑高丝氨酸内酯淬灭基因能够显著削弱致病菌的运动性、生物膜形成及胞外酶等毒力因子的产生,同时显著削弱了致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7378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406960.X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K31/202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α‑亚麻酸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ALA的处理降低了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而III型分泌系统是影响细菌病原体致病性的关键毒力因子,ALA可提高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小鼠模型中宿主细胞的存活率。这是首次关于ALA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感染活性能力的报道研究,为控制这种致命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