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的巯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29896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710021007.1

    申请日:2007-03-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姜晖

    Abstract: 一种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的巯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步骤为:(a)制备量子点修饰的工作电极(2);(b)将工作电极(2)、参比电极(3)和对电极(4)(以下简称三电极)一起浸入缓冲液(8)中,分别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1);(c)将三电极和反应池(7)置于光电倍增管(9)中,通入高纯氮,用计算机(11)同步启动工作站(1)和检测仪(10)工作;(d)加入浓度2-60μM的巯基化合物,混匀后扫描,获得与浓度相对应的发光强度,绘出一条工作曲线;(e)弃去缓冲液(8),重复步骤(b)、(c),加入待测浓度的巯基化合物,根据发光强度峰值,利用步骤(d)的工作曲线可确定待测巯基化合物的浓度。该方法具有成本低、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

    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5912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10029449.X

    申请日:2009-04-14

    Inventor: 刘宏 严枫 鞠熀先

    Abstract: 一种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及分析方法。该检测系统的溶液传输系统由小试管(1-4)、多位阀(5)、蠕动泵(6)和硅橡胶管(7)组成;温育系统由玻璃螺旋管(8)和真空红外加热管(9)组成;磁分离系统由玻璃盘管(10)和永磁铁(11)组成;信号采集系统由玻璃盘管(12)和光电倍增管(13)组成。各系统间由聚四氟乙烯管连接。该方法是基于磁珠表面的夹心法免疫分析和流动注射系统,通过对免疫分析的温育过程进行红外加热-湍流混合双重加速的方法,使整个分析过程降为3分种,并可自动化控制检测过程。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一种液体自动定量连续加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82629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710024843.5

    申请日:2007-07-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液体自动定量连续加样装置,由十六孔阀、可逆同步电机、蠕动泵、接近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定量环以及测控电路组成,所述测控电路的包括MCU系统,内部带有非易失存储器存储各种设定的控制模式,MCU带有串行通讯接口,接近传感器安装在十六孔阀的定位把手两侧,液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试样罐以及十六孔阀的试剂出口;传感器信号输出连接MCU;MCU的输出连接可逆同步电机,电机带动十六孔阀的旋转驱动;其中接近传感器采用电感式微型集成接近传感器,传感器输出信号经光耦隔离和电平转换后可由MCUI/O口直接读出;所述可逆同步电机和蠕动泵控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MCU的I/O口输出信号通过光耦在经NPN三极管驱动蠕动泵。

    采用裂缝进样的便携式高效毛细管电泳芯片的设计和制作

    公开(公告)号:CN101424660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710134527.3

    申请日:2007-10-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翟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裂缝进样的便携式高效毛细管电泳芯片。特征是:①分离管道为熔硅石英毛细管;②基体为聚二甲基硅烷弹性体;③利用熔硅石英毛细管柱上构建的裂缝作为进样通道;④电化学检测的电极固定通道或槽直接成型在聚二甲基硅烷基体中。本发明制作的电泳芯片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集合了石英玻璃芯片管道性能优良与聚二甲基硅烷等塑料芯片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电极可以方便地在芯片基体上固定、对准分离管道和更换。本发明为制作便携式、低成本、用户友好的实用和商品化电泳芯片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将在药物、食品、生化快速分离分析,海关、公安、法医现场快速检验、鉴定以及临床床旁快速检验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液体自动定量连续加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82629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024843.5

    申请日:2007-07-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液体自动定量连续加样装置,由十六孔阀、可逆同步电机、蠕动泵、接近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定量环以及测控电路组成,所述测控电路的包括MCU系统,内部带有非易失存储器存储各种设定的控制模式,MCU带有串行通讯接口,接近传感器安装在十六孔阀的定位把手两侧,液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试样罐以及十六孔阀的试剂出口;传感器信号输出连接MCU;MCU的输出连接可逆同步电机,电机带动十六孔阀的旋转驱动;其中接近传感器采用电感式微型集成接近传感器,传感器输出信号经光耦隔离和电平转换后可由MCUI/O口直接读出;所述可逆同步电机和蠕动泵控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MCU的I/O口输出信号通过光耦在经NPN三极管驱动蠕动泵。

    抗凝血类杀鼠药免疫原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4469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06386.6

    申请日:200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中毒者尿液中抗凝血类杀鼠药成分的抗凝血类杀鼠药免疫原的合成方法,它以4-羟基香豆素为半抗原,利用酯化反应进行化学修饰得到香豆素-琥珀酸酯,通过混合酸酐法的氯甲酸异丁酯法进行偶联,通过葡聚糖G50凝胶柱纯化,冻干,合成出的抗凝血类杀鼠药免疫原特异性强的抗凝血类杀鼠药免疫原的结合物,该免疫原可以用于免疫动物,进一步制备出用于检测用的抗凝血类杀鼠药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广泛适用于临床,生物化学,环境分析等各个领域中。

    一种制备二氧化钛凝胶膜的气相沉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81609A

    公开(公告)日:2002-11-27

    申请号:CN01138059.4

    申请日:2001-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喻玖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氧化钛凝胶膜的气相沉积方法,其制备步骤是:将生物活性物质溶解于缓冲溶液中;在载体表面上滴涂上述溶液,并将其悬于钛烷氧基化合物液面的上方,将此体系置于15~35℃的恒温中密闭4~8小时;钛烷氧基化合物蒸汽与载体表面上的溶液接触,生成二氧化钛溶液,胶凝后将生物活性物质包埋并固定于载体表面,在载体上获得二氧化钛凝胶膜并可制成生物传感器。本发明优点是可控制钛烷氧基化合物的水解速度,避免其与水直接混合而强烈水解产生沉淀;在溶胶制备的过程中不需加入酸和表面活性剂,能够随意控制酸度环境,便于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而且,所制得的膜不开裂,不会从载体表面脱落。

    活细胞膜整合素αvβ3聚糖的原位糖链延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0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189719.0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细胞膜整合素αvβ3聚糖的原位糖链延长方法。通过偶联αvβ3的特异性识别多肽(Pep)和半乳糖氧化酶(GAO),构建聚糖重构探针Pep‑GAO。在K4[Fe(CN)6]存在下,酶活性被抑制的Pep‑GAO可以结合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vβ3,然后加入K3[Fe(CN)6]激活GAO,使其氧化αvβ3糖链末端的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生成可以发生生物正交反应的醛基。该基团可与酰肼功能化的糖分子发生连接反应,生成腙键,从而实现αvβ3上糖链的延长。该方法在活细胞水平上实现了对特定蛋白聚糖结构的编辑,为细胞膜蛋白聚糖的功能研究和活体聚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种高弛豫率的锰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18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002387.5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安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弛豫率的锰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先用牛血清白蛋白还原少量的高锰酸钾(质量比75∶1)获得低锰含量(0.34%)的白蛋白‑锰前驱体BM,然后在前驱体BM中加入乙醇去溶剂化、戊二醛交联BM合成得到白蛋白倍s‑1,(0.使5T)BM‑锰交联体的。在相同T1弛豫率从MnC‑浓度下BM5.。白蛋白49mM,C‑‑1sBM‑‑锰交联将1溶液的(0.5T)提高到MRIT1亮度明显优于弛豫率提高了C‑BM的67.2mMBM12.溶‑21液,MRI信号增强(%)是BM的8.7倍。以人肺癌细胞H460皮下荷瘤小鼠,注射C‑BM后,在肿瘤处获得高对比度的T1加权磁共振影像,其MRI信号增强(%)是BM的2.6倍。本发明合成的T1造影剂C‑BM在T1加权磁共振成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种活细胞分泌酶的原位质谱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4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20378.8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细胞分泌酶的原位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中,质谱探针由2纳米的金纳米粒子与包含底物多肽及连接多肽(5∶1)的溶液反应,再将DSPE‑PEG‑DBCO接到连接多肽上制得。检测过程首先将质谱探针上的DSPE基团通过10分钟孵育嵌入细胞膜,将其锚定在细胞表面,随后探针上的酶底物多肽快速捕获从细胞内分泌到膜外的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 MS)检测细胞表面保留的底物与被剪切的产物,由I产物/(I产物+I底物)获得剪切效率,通过剪切效率与酶浓度的标准曲线,获得分泌酶的量。该策略简单、快速,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多种细胞酶分泌的同时定量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