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859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2660.1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以使导电线容易弯曲为目的。导电线为如下结构:具有编织金属线得到的多个导电部件,多个导电部件以呈一个细长形状的方式成束。作为导电部件,例如能使用金属线以呈筒形状的方式编织得到的编织线。多个导电部件例如以呈同心圆状集合的方式成束。另外,优选在导电线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扩径部,扩径部通过导电部件以扩径的方式扩展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73590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80038032.8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02 , H01R4/187 , H01R4/72 , H01R13/405 , H02G15/04 , H02G15/18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无需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带模塑部的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部;端子,其连接于导体部的端部;模塑部,其以端子从模塑部的一端侧突出且导体部从模塑部的另一端侧突出的方式将导体部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以及绝缘性的包覆部,其将模塑部与导体部的周围覆盖,且由热收缩管收缩而成,在模塑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沿模塑部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以另一端侧的部分比一端侧的部分位于外周面侧的方式突出,包覆部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453349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480044227.4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35/02 , H01R4/18 , H01R13/648 , H01R13/6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20 , H01R4/182 , H01R4/646 , H01R9/034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导电性的片材(2)以及将该片材(2)和其他部件电连接的连接配件(3)的带有配件的导电片(1)中,易于同时实现较小的连接阻力和较大的固定强度。连接配件(3)具有压接于导电性的片材(2)的边缘部的压接部(31)。压接部(31)包括夹住片材的边缘部的一对板状夹持部(311、312)和将它们相连的折回部(313)。一对板状夹持部(311、312)的一个板状夹持部,在折回部(313)和其相反侧的边缘部之间的中间区域的外表面,具有通过比其他部分更强力地压接于片材而呈带状形成的带状凹部(314)。
-
公开(公告)号:CN10753422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6617.8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7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柔软的导电部件与单芯线连接的情况下,无需为了设置与柔软的导电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分而对单芯线进行挤压加工,便能够更简单地将单芯线和柔软的导电部件连接。电线模块具备:第一导电部(1),其是单芯线;第二导电部(2),其形成为比第一导电部(1)柔软的筒状,第二导电部(2)以将第一导电部(1)的端部的外周面覆盖的状态在一侧端部(21)与第一导电部(1)连接;导电性的连接部(3),其与第二导电部(2)的另一侧端部(22)连接,导电性的连接部(3)包含能够与对方侧部件连接的端子形状的部分;以及绝缘包覆部(4),其至少将第一导电部(1)以及第二导电部(2)的周围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500937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80011924.X
申请日:2014-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2 , H01R13/405 , H01R1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02 , B60R16/0222 , H01B3/423 , H01B3/46 , H01B7/282 , H01R13/405 , H01R13/5205 , H01R13/5845 , H01R25/003 , H01R43/18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种具有树脂成型的防水用的连接器部的线束中抑制连接器部中的衬垫部分的外形尺寸的偏差而确保较高的防水性。连接器部由将带端子电线的端子配件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一合成树脂构成。防水部由将带端子电线中的从端子配件的一部分到电线的绝缘覆层为止的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二合成树脂构成。衬垫部由将连接器部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二合成树脂构成。第二合成树脂比第一合成树脂软。
-
公开(公告)号:CN10500937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80011924.X
申请日:2014-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2 , H01R13/405 , H01R1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02 , B60R16/0222 , H01B3/423 , H01B3/46 , H01B7/282 , H01R13/405 , H01R13/5205 , H01R13/5845 , H01R25/003 , H01R43/18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种具有树脂成型的防水用的连接器部的线束中抑制连接器部中的衬垫部分的外形尺寸的偏差而确保较高的防水性。连接器部由将带端子电线的端子配件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一合成树脂构成。防水部由将带端子电线中的从端子配件的一部分到电线的绝缘覆层为止的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二合成树脂构成。衬垫部由将连接器部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进行嵌件成型的第二合成树脂构成。第二合成树脂比第一合成树脂软。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024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80034597.6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70 , H01R4/185 , H01R4/62 , H01R2201/26
Abstract: 获得一种防腐蚀效果强的车载用线束的末端构造。在被覆电线(10)的末端区域,形成于端子零件(1)的一端的紧固部(1A)沿着被覆电线(10)的被覆部分的外周进行紧固,将端子零件(1)固定到被覆电线(10)的末端部分。形成树脂部(20),完全覆盖至少紧固部(1A)的端部露出区域(包括断裂面(1r)及基端边沿部(1e)的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整个外周。树脂部(20)以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为主要成分,由满足如下条件的材料形成:以JIS K6850为基准测定的铝之间的搭接拉伸剪切强度为6N/mm2以上;以ASTM D-1708为基准测定的伸长率为100%以上;以JIS K7209为基准测定的吸水率为1.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96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09863.4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井上正人 , 细川武广 , 大塚保之 , 今里文敏 , 中村哲也 , 田中成幸 , 高田裕 , 山野能章 , 佐仓一成 , 西村直也 , 伊藤贵章 , 井上明子 , 须藤博 , 坂本幸康 , 山口裕司 , 安田久洋 , 桥本大辅 , 佐藤雄厚
Abstract: 提供在车辆环境内具有稳定的防腐蚀性的机动车用端子压接电线。机动车用端子压接电线(1)如下构成:将由铜类材料构成的连接端子(3)压接在由绝缘体覆盖铝导体线(23)而成的铝电线(2)的末端,并且在上述铝电线(2)与上述连接端子(3)的压接部(12)形成由树脂构成的树脂覆盖部(4),上述连接端子(3)具有用于对压接于上述铝电线(2)的紧固部(30)和另一端子进行连接的电气接触部(33),上述树脂覆盖部(4)覆盖压接部(12)的整个周围。树脂覆盖部(4)以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为主要成分,由满足如下条件的材料形成:按照JIS K6850标准所测定的铝之间的搭接拉伸剪切强度为6N/mm2以上,按照ASTM D-1708标准所测定的伸长率为100%以上,按照JIS K7209标准所测定的吸水率为1.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49620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0323297.5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6V20/58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 , B60W30/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物体状态识别装置、方法、物体状态识别用计算机程序及控制装置。物体状态识别装置具有:物体检测部,每当从摄像部获取到图像时将图像输入到第1识别器,关于图像所示的一个以上规定物体检测包括该物体的物体区域;预测部,关于能够预测接下来从摄像部得到的下一图像上的位置的物体,在下一图像上设定预测物体区域;状态识别部,在从下一图像检测物体区域之前,将根据下一图像上的预测物体区域内的像素值求出的特征输入到第2识别器,识别伴随按时间序列的外观变化的该物体的状态,关于未设定预测物体区域的物体,将根据从下一图像检测到的物体区域内的像素值求出的特征输入到第2识别器,识别伴随按时间序列的外观变化的该物体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75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311126.0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桥本大辅
Abstract: 信号灯状态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计算机程序、控制装置,能够识别与图像示出的车辆的信号灯点亮或熄灭有关的状态。具有:物体检测部,通过将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得到的一连串的图像输入到为了检测具有信号灯的车辆而预先学习的第1识别器,关于一连串的图像的各个,在该图像上检测包括车辆的物体区域;可信度计算部,通过将根据在一连串的各个图像中检测的物体区域内的像素值求出的特征按时间序列依次输入具有递归构造或者执行时间轴方向的卷积运算的第2识别器,计算车辆的信号灯能取的各个候选状态的可信度;状态识别部,根据紧前面的信号灯的状态、表示信号灯的各个候选状态间可否迁移的信息及各个候选状态的可信度,识别信号灯的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