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98493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041553.7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35/628 , H01F1/36
Abstract: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包埋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a.先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b.磁性纳米颗粒被乙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后,经羟基化处理得磁性纳米复合颗粒;c.在磁性纳米复合颗粒上包埋二氧化硅。通过对磁性颗粒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磁性颗粒的最大加入量,从而提高stber过程中二氧化硅包埋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量,而且所得复合颗粒粒径分布窄、外观圆滑,完全达到商品化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935744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041553.7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35/628 , H01F1/36
Abstract: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包埋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a.先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b.磁性纳米颗粒被乙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后,经羟基化处理得磁性纳米复合颗粒;c.在磁性纳米复合颗粒上包埋二氧化硅。通过对磁性颗粒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磁性颗粒的最大加入量,从而提高Stber过程中二氧化硅包埋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量,而且所得复合颗粒粒径分布窄、外观圆滑,完全达到商品化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886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48316.4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12/08 ,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58 , G01N33/58 , G01N21/64 , C08F226/06 , C08F222/16 , C08F2/22 , C07D3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合成激发和发射波长都处于近红外区的母体染料(λabs~610nm,λem~650nm),再对母体染料进行结构修饰,在染料底环羧基处修饰烯烃键;(2)再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氮气氛围下,将含烯烃键的近红外染料和苯乙烯以及羧基单体进行共聚合,得到近红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本发明制得的荧光微球具有荧光强度高、粒径均一、分散性好,染料不易泄漏的优点,可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测试,因其激发和发射波长都处于近红外区,可以有效降低试纸条自身背景荧光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262416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011492751.1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铝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异丙醇铝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回流,停止搅拌后继续加热,加热后冷却至室温,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呈酸性,得到氧化铝湿溶胶;(2)将正硅酸乙酯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后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呈酸性,得到二氧化硅溶胶前驱液;(3)将步骤(1)的氧化铝湿溶胶与步骤(2)二氧化硅溶胶前驱液混合,搅拌后调节混合液的pH值呈中性,将混合液放置不少于12h后,形成硅铝湿凝胶,用正己烷进行溶剂交换后,将硅铝湿凝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硅铝基气凝胶。
-
公开(公告)号:CN116692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182327.X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G49/08 , C01B33/18 , C01B25/18 , C12Q1/6806 ,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修饰磁性纳米粒子、制法及其在DNA提取中的应用,所述磷酸修饰磁性纳米粒子为P‑SiO2/Fe3O4 NPs,其结构为磁性纳米粒子SiO2/Fe3O4 NPs的外表面接枝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TS;其在DNA提取中的应用为将P‑SiO2/Fe3O4 NPs和DNA加入到含有锆(Zr4+)离子的结合缓冲液中,DNA 5’端的游离磷酸和P‑SiO2/Fe3O4 NPs中的磷酸均会与溶液中的Zr4+发生配位作用,外加磁场作用下提取DNA;本发明制备的P‑SiO2/Fe3O4 NPs表面含有丰富的磷酸基团,通过配位键提取DNA,具有极强的DNA结合能力和极高的DNA提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068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445458.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G49/08 , C01B33/12 , C12N15/10 , C12Q1/6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乙烯醇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Fe3O4@SiO2为原料,将其超声分散于无水DMSO中,搅拌后往其中加入1,6‑己二基二异氰酸酯,得到异氰酸基修饰的Fe3O4@SiO2;然后,将异氰酸基修饰的Fe3O4@SiO2分散于聚乙烯醇的DMSO溶液中,反应后得到聚乙烯醇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珠。本发明不仅可以得到单分散性好、高饱和磁强度的磁珠,还能够避免团聚、氧化等因素对磁珠性能的影响;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聚乙烯醇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珠有优异的DNA提取性能,能够在较短的磁响应时间内,实现对DNA的分离富集;本发明制得的聚乙烯醇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珠DNA提取灵敏度高,能够在较低的浓度下,实现DNA实时荧光PCR扩增,Ct值为18。
-
公开(公告)号:CN11177771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0483447.4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57/02 , C08J9/26 , G01N33/545 , G01N33/543 , C08L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纳米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苯乙烯合成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2)将上述聚苯乙烯微球加入溶胀剂及增塑剂的混合溶液中搅拌;(3)向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反应后取出产物,加入蚀刻剂,继续反应,最后分离,干燥,即可得到聚苯乙烯纳米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且可在聚苯乙烯纳米棒表面掺杂功能基团,有利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2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6522.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65/06 , C08F257/02 , C08F220/14 , C08F212/36 , C08F220/32 , C08K9/04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多孔微球做模板的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官能化磁性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包括:多孔模板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均一稳定的磁流体的制备;将磁流体分散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加入多孔模板聚合物微球、引发剂,利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该方法将多步变为一步,避免了磁性聚合物微球中磁性物质易泄漏的问题和后续额外的包封和功能修饰步骤。同时,以粒径均匀的多孔微球为模板,解决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尺寸不均匀不可控,微球中磁性物质含量低,磁性物质包覆率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制备粒径均匀可控,磁性物质含量高且具有不同功能化表面的磁性聚合物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1167166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33129.7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湿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保湿材料在制备保湿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保湿材料为二氧化硅纳米片,本发明制备的超薄二氧化硅纳米片无色无味,且具有难以干燥的特性,克服了传统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颜色发白的问题,将本发明保湿材料应用于保湿品中克服了现有保湿品中甘油等物质易从面部反吸收水分而造成面部刺痛的问题,本发明二氧化硅片在具有良好保湿性能的同时安全性好对皮肤损伤性极低,因此其对以后保湿品的发展乃至整个日化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74929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19764.9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D491/107 , C09K11/06 ,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1/107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088 , G01N21/6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丹明B类双通道荧光探针及其应用,该探针的结构式如下:该荧光探针在含有VO2+和Cu2+的缓冲溶液中,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分别检测识别VO2+和Cu2+。该探针对VO2+和Cu2+的识别都有优良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传感性质,检测限低、检测灵敏度高;后续加入焦磷酸根离子之后,焦磷酸根离子与VO2+、Cu2+结合,配位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该荧光探针中的酰肼又回到闭环状态,体系的荧光迅速降低,实现了荧光探针分子的可逆操作。所述荧光探针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环境污染或生物体内Cu2+及VO2+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