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2397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56477.1
申请日:2014-02-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电站锅炉烟气含氧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原始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第二、变量的筛选;第三、训练样本的选择;第四、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第五、对比软测量模型的输出值和氧化锆传感器测量值之间的关系,选择其中一个信号作为烟气含氧量检测系统的检测值。本发明具有不增加硬件设备,可靠性好,精度足够等优点,能实现对大型锅炉烟气含氧量的准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228793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14613.4
申请日:2011-05-04
Applicant: 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领域的用于SCR脱硝装置催化剂层飞灰颗粒保护的整流格栅,包括:长方体格栅单元和格栅支撑梁,该整流格栅位于催化剂层上表面5mm-10mm处并由若干长方体格栅单元组成,每个长方体格栅单元由若干纵横垂直钢板以及固定于钢板连接处的四块L字形角铁组成;整流格栅由格栅支撑梁固定支撑在SCR脱硝系统烟道壁面。本发明将进入整流格栅前与竖直流通方向存在一定夹角的烟气,在整流格栅的每个长方体格栅单元中进行气-气湍流耗散、气-固碰撞后,使流出整流格栅的烟气流动方向基本竖直向下,使下方的催化剂壁面不被固体颗粒冲蚀,避免由此引起的催化剂堵塞、失活。
-
公开(公告)号:CN102192495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99320.3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监测技术领域的基于数据的燃煤锅炉的过热器积灰在线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下载接口、上传接口、尾部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器、飞灰含碳量监测仪、热流量监测仪、中央处理计算机和监控器。本发明通过锅炉集散控制系统的下载接口从集散控制系统下载锅炉的运行参数,并通过在过热器部位安装热流量监测仪,获得实时的热流密度。同时,从锅炉烟气通道的飞灰含碳量监测器和烟气氧量测量仪收集在线数据,并存储于灰污监测的中央处理器的数据库中进行学习并建立非线性的监测模型,从而与实时的热流密度相结合得出灰污监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05121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40467.9
申请日:2007-05-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法的AGC和LPC综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分为三部分:构建AGC子系统模型:带钢出口厚度由弹跳方程的增量表达式得出,带钢轧制力变化考虑来料入口出口厚度及轧机前后张力;构建LPC子系统模型:张应力的变化用带钢的带速差和活套的角速度变化来表示,活套转距是随θ角度波动的函数,活套运动式考虑活套角度和活套张力的耦合关系,并加入了活套高度控制器和活套张力控制器;构建AGC子系统与LPC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前滑后滑的变化量与带钢前后张力和带钢入口出口速度有关,据增量法关系式得出,然后反推出带钢入口出口速度变化。本发明克服了热连轧精轧建模中由于工艺参数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非线性函数关系造成的模型不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588246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66784.4
申请日:2004-09-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误差反馈抗饱和静态补偿控制器及补偿器的确定方法,用于控制工程领域。本发明对现有的误差反馈补偿统一框架进行改进(如图),此基础上,首先运用统一框架的方法确定控制器(s)和对象P(s)的结构参数;然后在保证一定的性能优化的基础上,优化抗饱和系统的稳定性,将稳定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凸集优化问题,从而确定改进前的两个反馈补偿器Λ1,2的结构参数;最后对Λ3进行手动调节,以改善系统的响应,并确定补偿器Λ3的结构。本发明通过改进原有的误差反馈统一框架,较好地解决了稳定性优化和性能优化问题,改善了输出响应,与其它同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运用的技术大大简化了抗饱和控制器及补偿器的设计,且其结果具有较好的普遍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35163.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B63B71/1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距桨系统压力估计方法、数据库和设备,包括:获取给定时刻下调距桨的实时运行数据;根据液压油的压力和温度实测数据查询液压油物性参数数据库,得到物性参数;计算水动力转叶力矩模型,得到水动力转叶力矩和进速系数计算值;计算离心力转叶力矩模型,得到离心力转叶力矩计算值;计算摩擦力矩模型,得到摩擦力矩计算值;计算转叶机构模型,得到活塞杆行程和受力计算值;计算桨毂油缸和配油器模型,得到液压油体积流量,压力和泄漏量计算值;计算控制系统模型和比例控制阀模型,得到调距桨系统压力估计值。本发明为调距桨系统压力提供了独立估计,为调距桨的运行状态、故障预警提供支撑,有助于提升调距桨的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7609.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33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7/18 , G06N3/0464 , G06N3/096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调距桨液压系统齿轮泵故障特征迁移学习方法,涉及智能故障诊断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调距桨液压系统齿轮泵数据库,包括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故障特征,获取预处理后的测点数据序列;利用卷积网络融合测点数据序列,提取齿轮泵故障特征;将故障特征变换为特征向量,送入到交叉熵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得到故障诊断结果;将测点数据序列保存到经验回放池,对经验回放池中的数据随机采样,利用随机梯度下降方法对卷积网络和交叉熵分类器进行参数优化,提高学习效率和诊断性能。本发明实时更新故障特征,提高故障诊断精度,提高在线故障特征迁移学习收敛速度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79630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047973.0
申请日:2014-02-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W6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位置指纹的室内定位方法。所述室内定位方法包括位置指纹库的构建、用于定位计算的Wi‑Fi接入点的选择方法和基于模糊逻辑的室内定位算法。构建位置指纹库时,需要在进行定位的室内环境检测并采集来自所有Wi‑Fi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数据,并将接收信号强度与位置坐标进行关联,完成位置指纹库的构建。选择用于定位计算的Wi‑Fi接入点时,综合考虑各个Wi‑Fi接入点的区分度以及定位阶段来自每个Wi‑Fi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大小,在所有Wi‑Fi接入点中选择部分Wi‑Fi接入点用于定位计算。进行定位计算时,首先采用模糊逻辑计算位置指纹间的相似程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位置指纹间的欧式距离完成位置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67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045253.0
申请日:2014-02-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掘进机的掘进参数设定方法,根据围岩数据,利用效率预测模型,预测出后一段掘进的掘进效率;根据掘进效率与掘进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出掘进系统的掘进参数。本发明解决了单纯依靠施工经验而设定掘进参数,存在地质适应性差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掘进参数设定的情况,从而保障施工更加安全、可靠与高效;选择对掘进效率相关性较大的围岩参数作为预测模型输入,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掘进效率;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提取成分,解决了输入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问题,降低了ANFIS结构输入维数,提高了预测精度,加快了仿真速度,有利于实时设定于掘进机的掘进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632653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70462.3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工况亚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机控制模型构建方法,所述建模步骤包括:1、获得亚临界火电机组的结构参数,建立适用于亚临界机组的工质物性参数数据库;2、根据燃煤机组内部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将锅炉-汽机系统全流程简化为给煤-热量转化过程、热量-蒸汽转化过程和蒸汽-电功率转化过程,基于工质的质量、能量动态平衡,分别建立这三个过程的集总参数动态模型;3、从DCS实时数据库获取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4、利用获取的机组DCS历史运行数据,对模型的中间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参数辨识得到模型参数。本发明可以为变工况运行的机组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协调控制系统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