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3729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35931.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7D265/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65/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Fe3+离子的生物荧光离子探针用尼罗红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尼罗红衍生物的结构式为:作为Fe3+离子荧光探针,合成路线简单且生产成本低,适于放大合成和实际生产应用;对Fe3+离子的识别操作简单实用、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并能用荧光光谱显示;且本发明作为Fe3+离子荧光探针,由于在加入Fe3+离子后探针试剂具有明显颜色变化,可以用于Fe3+离子的裸眼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540318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471525.9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配合物嫁接的发光二氧化钛介孔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合成介孔二氧化钛微球,通过2,2’-联吡啶-4,4’-二羧酸修饰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得到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前驱体,之后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前驱体与合成的二元稀土配合物在乙醇中回流反应数小时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洗涤、干燥后即制得稀土配合物共价嫁接介孔二氧化钛微球的介孔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共价键将稀土三元配合物嫁接到介孔二氧化钛微球中,所得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激发下发射出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其在生物荧光成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等方面拥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48256.4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上/下转换发光纳米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成像应用。其特点是使用稀土配合物功能化上转换纳米介孔材料,得到了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激发下分别具有上、下转换发光的纳米介孔材料。首先,在上转换纳米晶表面包覆一层介孔硅;其次,通过水解缩聚将二苯甲酰甲烷改性的硅氧烷嫁接到介孔硅上;最后,将稀土二元配合物键合到功能化后的介孔纳米球上,即得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上/下转换发光纳米介孔材料。本发明方法所得上/下转换发光介孔纳米材料不仅尺寸均一、核壳结构明显,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可应用于上、下转换荧光成像、靶向载药等生物医学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42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004619.X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过氧化物基诊疗一体杂化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是一种基于金属过氧化物和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的杂化纳米材料,其通过共价键作用将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与金属过氧化物结合,该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具有荧光发光性能,同时具有过氧化氢自给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金属过氧化物利用半胱氨酸进行改性,形成第一分散液;将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形成第二分散液;在条件下向第二分散液中加入第一分散液,超声、搅拌反应10~16小时,取固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在X射线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放疗增敏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具备诊疗一体化双重性能,结构稳定;制备方法工艺简洁、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73060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71564.X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1/00 , A61K31/4178 , A61K49/04 , A61K49/14 , A61K49/18 , A61K49/22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1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钯‑金合金诊疗一体化纳米复合体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体系其是以钯‑金合金纳米粒子为内核,发生聚合反应的多巴胺单体形成包覆在该钯‑金合金纳米粒子外表面的聚多巴胺壳层,再由该聚多巴胺层负载药物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然后对该载药后的核壳结构材料使用Gd‑蛋白质配合物进行整体包覆、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生物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复合体系具有热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同时具有热动力学治疗和光热治疗的作用,可应用于在磁共振成像、光声成像和CT成像等多模成像引导的癌症热动力学治疗与光热治疗协同治疗领域。其制备方法具有合成条件温和简单、可重复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5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04642.7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85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01N59/16 , A01P1/00 , A01P3/00 , G01N23/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过氧化氢浓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是以热共沉淀法合成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为基质,通过将该基质表面油酸配体环氧化,与带有氨基的供电子配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将供电子配体键合到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表面,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利用光生自由电子还原的方式,在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长一层金属银单质,形成表面为金属单质银、内核为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为基质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在体表以及细胞层面实现过氧化氢浓度的检测在应用。发明提供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水中具有分散性良好、结构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且传感信号强度较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4699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10898652.4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制备方法,其是以富勒烯、盐酸阿霉素和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为主体,是利用分子间的键合作用,首先将光敏剂富勒烯(C60)修饰在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表面上,其次引入二硫代甘醇酸以使其改善水溶性的同时具有谷胱甘肽响应释放功能,再联结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并且使形成的纳米平台与叶酸修饰的β‑环糊精进行主客体自组装,使其具有特异靶向性并进一步改善其水溶性,即得到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可用于光学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学和特异靶向药物释放双模治疗。本发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并且具有两种模式协同治疗功能,进行精准定点给药,满足临床诊疗一体化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04619.X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过氧化物基诊疗一体杂化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是一种基于金属过氧化物和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的杂化纳米材料,其通过共价键作用将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与金属过氧化物结合,该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具有荧光发光性能,同时具有过氧化氢自给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金属过氧化物利用半胱氨酸进行改性,形成第一分散液;将稀土掺杂纳米晶闪烁体形成第二分散液;在条件下向第二分散液中加入第一分散液,超声、搅拌反应10~16小时,取固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在X射线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放疗增敏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具备诊疗一体化双重性能,结构稳定;制备方法工艺简洁、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70908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343656.8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荧光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是以水热法合成的具有红光发射的掺杂Mn2+的立方相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为基础,通过其表面油酸配体与尼罗蓝衍生物(NB‑C18PMH‑PEG)之间的亲疏水相互作用制成的,具有水溶性,结构稳定,化学组成差异小,且传感信号强度较高的杂化纳米生物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杂化纳米生物传感器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利用其上转换荧光成像信号,可在体外起到辅助癌细胞诊断以及药物筛选的作用,满足临床诊断与抗癌药物研发的需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洁、高效、质量稳定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4349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64517.0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9K11/85 , C09K11/02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41/00 , A61P35/00 , A61K49/22 , A61K49/00 , A61K33/00 , A61K3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疗一体化的稀土发光纳米诊疗剂,其是负载羰基铁的介孔聚多巴胺包覆的稀土发光纳米复合材料,以油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s作为核,聚多巴胺PDA在该发光纳米粒子表面聚合、并包覆该UCNPs粒子形成壳层,并且该壳层内负载有羰基铁Fe(CO)5;其发光纳米粒子具有上转换发光UCL成像特性,聚多巴胺具有光声PA成像与协同释放CO的特性,聚多巴胺具有PTT效应特性。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诊疗剂在NIR激光的激发下,UCNPs的上转换发射通过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给羰基铁,释放出一氧化碳CO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发光纳米粒子进行上转换发光成像、聚多巴胺进行光声成像,与CO的气体疗法、聚多巴胺的PTT效应相互协同,作为诊疗剂,实现诊疗一体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