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燃气轮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19358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1037159.7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燃气轮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燃机实际运行数据,通过预先训练的透平进口参数解析模型,得到透平进口温度解析值和对应的透平进口温度置信度;根据所述燃机实际运行数据,确定透平排气温度计算值和对应的透平排气温度置信度;当所述透平进口温度置信度大于等于进口温度置信度阈值且所述透平排气温度置信度小于排气温度置信度阈值时,将所述透平进口温度解析值对应的燃料输出量与所述透平排气温度计算值对应的燃料输出量的最小值作为目标燃料输出量,并根据所述目标燃料输出量控制重型燃气轮机运行。本发明在避免燃气轮机超温损坏的同时实现最大功率的稳定输出。

    一种液氢储能型冷藏运输装置及制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55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58126.7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氢储能型冷藏运输装置及制冷方法,所述冷藏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载体、冷藏厢体、氢燃料电池模块、供冷模块和电脑控制模块;氢燃料电池模块包括空气供给装置、氢供给装置、氢燃料电池反应堆、冷却装置和蓄电池组;供冷模块包括载冷箱、两位两通电磁阀组、液体泵和供冷换热器;制冷方法包括:液态氢在压力驱动下进入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降低载冷介质温度;低温载冷介质由供冷换热器与冷藏厢体内环境交换热量,升温后回流到载冷箱中进行冷却,完成载冷循环;本发明采用能量密度较大、无污染的液态氢进行气化吸热实现制冷,并结合氢燃料电池反应堆进行同步发电,实现了制冷‑发电集成,在达到零碳目标的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7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31957.9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单元、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和透平发电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压缩机,每级压缩机后均设有换热器,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包括二氧化碳分离器和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相连,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透平发电单元相连,透平发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级膨胀机,每级膨胀机的入口前均串联有换热器。本发明所述系统根据烟气组成将其进行压缩储能,并通过降温将二氧化碳液化分离,再以压缩气体进行膨胀发电,充分利用烟气压缩的能量,既实现了烟气的碳捕集,同时发挥烟气压缩储能系统对电网调峰调频的作用。

    一种重型燃气轮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193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37159.7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燃气轮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燃机实际运行数据,通过预先训练的透平进口参数解析模型,得到透平进口温度解析值和对应的透平进口温度置信度;根据所述燃机实际运行数据,确定透平排气温度计算值和对应的透平排气温度置信度;当所述透平进口温度置信度大于等于进口温度置信度阈值且所述透平排气温度置信度小于排气温度置信度阈值时,将所述透平进口温度解析值对应的燃料输出量与所述透平排气温度计算值对应的燃料输出量的最小值作为目标燃料输出量,并根据所述目标燃料输出量控制重型燃气轮机运行。本发明在避免燃气轮机超温损坏的同时实现最大功率的稳定输出。

    一种低碳排放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35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37578.0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排放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氢燃气轮机循环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以及循环冷却水子系统;所述燃氢燃气轮机循环子系统为开式循环;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为闭式循环;所述复合循环发电系统以燃氢燃气轮机循环为顶循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发挥了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燃氢燃气轮机循环的技术优势,辅以余热回收系统,解决了能源梯级综合利用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发电系统的高发电效率和低污染物排放,优化了发电系统应用方式,对发展低碳排放发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