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741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331957.9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单元、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和透平发电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压缩机,每级压缩机后均设有换热器,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包括二氧化碳分离器和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相连,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透平发电单元相连,透平发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级膨胀机,每级膨胀机的入口前均串联有换热器。本发明所述系统根据烟气组成将其进行压缩储能,并通过降温将二氧化碳液化分离,再以压缩气体进行膨胀发电,充分利用烟气压缩的能量,既实现了烟气的碳捕集,同时发挥烟气压缩储能系统对电网调峰调频的作用。

    一种地下储气硐室的疏水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40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50463.0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下储气硐室的疏水系统,其中,若干疏水件均连接于储气腔的内壁上,疏水件开设有疏水槽,且疏水槽用于承接储气腔内的凝结水,排水器开设有集水腔,若干疏水槽均导通于集水腔,排水管的一端位于地表之上,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至集水腔内。在储气过程中,储气腔内的凝结水会沿着储气腔的内壁面流入至疏水槽内,凝结水会进一步沿着疏水槽最终流入排水器的集水腔内,当集水腔内的积水到达一定高度时,在储气腔内的大气压力作用下,积水会通过排水管自动输送至地表之上,其通过布置疏水槽能够迅速有效地收集并排除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气过程中的蒸汽、气体或液体管道中的凝结水。

    耦合压缩空气联动调相机的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14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76416.4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耦合压缩空气联动调相机的装置,该耦合压缩空气联动调相机的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组件、储热组件和发电机,其中,压缩空气储能组件用于将空气压缩为高压气体后并进行储存;储热组件用于将压缩空气储能组件压缩空气过程产生的热量储存,并能对高压气体进行加热。发电机具有与压缩空气储能组件中的透平连接的第一状态和与透平断开的第二状态,发电机处于第一状态下能发电,发电机处于第二状态下能作为电网的调相机。该设置使得光伏发电厂只需要配置一个发电机即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一种透平转子布置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5353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990710.3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平旋转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透平转子布置系统。该透平转子布置系统包括透平缸、转轴、凸台和第一进气口,转轴设置于所述透平缸内,所述转轴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低温区、高温区和第二低温区;凸台设置于所述转轴的所述第一低温区,所述凸台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干气密封;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凸台接近所述高温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冷却气源。该透平转子布置系统无需布置平衡盘,通过安装干气密封的凸台前后压差产生的推力平衡通流和密封齿产生的轴向推力,机组的整体运行效率较高,转子整体跨距较小,机组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较好。

    一种透平转子布置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5353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90710.3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平旋转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透平转子布置系统。该透平转子布置系统包括透平缸、转轴、凸台和第一进气口,转轴设置于所述透平缸内,所述转轴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低温区、高温区和第二低温区;凸台设置于所述转轴的所述第一低温区,所述凸台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干气密封;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凸台接近所述高温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冷却气源。该透平转子布置系统无需布置平衡盘,通过安装干气密封的凸台前后压差产生的推力平衡通流和密封齿产生的轴向推力,机组的整体运行效率较高,转子整体跨距较小,机组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较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