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捕集器和制冷系统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9512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98120.8

    申请日:2019-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雾捕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雾捕集器和制冷系统。本发明的油雾捕集器,包括外壳、油气分离装置和分隔板,外壳的侧壁和顶壁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外壳内,并对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的气流进行油气分离;分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进气口下方,分隔板将外壳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腔和第二腔,且分隔板包括第一板体部,第一板体部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油孔,由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得到的油液经由至少两个排油孔落至第二腔中。在本发明中,分隔板可以在允许油液通过的基础上对气流起到隔离作用,降低从进气口流入的气流汽化沉积在第二腔中的油液的风险,有效提高油雾捕集器的油雾捕集率。

    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7893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22056.8

    申请日:2019-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冷凝组件包括:盘管件,盘管件至少两条冷凝管,至少两条冷凝管并联设置;至少两条冷凝管绕制成弹簧管式,且螺旋半径不同;至少两条冷凝管中心线重合套设,相邻的冷凝管的螺旋半径从内向外依次递增。本发明的盘管件采用螺旋状态管路换热,充分利用缸体内部的空间特点,冷凝管密度大,提高换热效率。相邻弹簧冷凝管旋向左右交错,以获得最佳换热效率。盘管件采用倾斜放置,垂直投影换热面积相较于竖直放置增大,光管的使用提高了风量有效流通。

    一种冷阱机渐开线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7007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57288.X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包括缸体,缸体内部形成有腔体,缸体具有缸体进口和缸体出口,腔体内部容纳有多个缠绕支管,每个缠绕支管均由管绕制形成,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管绕制形成有多圈环形结构,多个缠绕支管在竖直方向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每个缠绕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均与第一主管路连通,每个第二开口均与第二主管路连通。通过多个渐开线支管叠加设置,可明显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冷阱机螺旋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7007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39371.4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包括缸体,缸体内部形成有腔体,缸体具有缸体进口和缸体出口,腔体内部容纳有多个缠绕支管,每个缠绕支管均由管绕制形成,管绕制形成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形成有锥台形内腔,多个缠绕支管通过各自锥台形内腔叠加在一起;每个缠绕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与第一主管路连通,每个第二开口与第二主管路连通。缠绕支管可为螺旋线支管,通过多个螺旋线支管叠加设置,可明显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缸体结构及油雾捕集器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893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21965.X

    申请日:2019-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缸体结构及油雾捕集器,缸体结构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储油缸体、主缸体、接头组件;主缸体内设有依次设置的进气腔、捕集腔;导流件,导流件设置在进气腔与捕集腔之间,导流件用于将流入进气腔的气体均流,使气体均匀流入捕集腔。本发明的缸体结构在捕集腔和进气腔之间设置导流件,使气体均匀的与冷凝组件接触,解决因气流分布不均导致捕集效率不高问题。进气腔和储液腔设置隔气件,保证液态油可顺畅的收集到储液腔,而高温气体不会与液态油接触,防止已冷凝的液态油因接触高温蒸汽再次汽化。缸体顶部采用锥度较大的异径接头组件,保证缸体内壁均匀过度到出气口,避免因较大的转角形成气流循环死角。

    空调
    56.
    发明公开
    空调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8074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476418.4

    申请日:2018-12-03

    Inventor: 杨健 杨玉生 胡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日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吸气闪蒸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互相连通,且充有冷媒,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的上游连通有所述吸气闪蒸器,所述吸气闪蒸器设置成气化液态的所述冷媒。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压缩机液击现象,使用寿命较高。

    一种均回油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057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0814298.9

    申请日:2016-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回油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控制方法,所述均回油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201、202、203、204)和室内机(301、302、303、304),所述室外机包括两个以上并联设置的压缩机(101、102),且各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401、402)汇合并连至气液分离器(5)、排气管(601、602)汇合连至油分离器(7),其中每个压缩机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其内部油的均油孔(801、802)以及与该孔相连的均油管(901、902),各压缩机的均油管相汇合并连至所述油分离器(7)的冷媒出口端(71)。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富含油的压缩机中的油通过均油管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压缩机、及室外机中,解决了油量分配不均和油位不平衡的问题。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9017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510488991.7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必须接水系统实现热回收的问题。该空调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和支路。主循环回路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支路包括能量利用设备。支路能被切换,以使得能量利用设备在工作模式与主循环回路的工作模式不同时与室外换热器并联连接,能量利用设备在工作模式与主循环回路的工作模式相同时与室内换热器并联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无论主循环回路处于何种工作模式,能量利用设备都能对主循环回路中的能量加以利用,且能量利用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与主循环回路相同或不同,真正实现了不同环境空间的热量回收,实现完全热回收。

    空调系统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4782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118124.X

    申请日:2017-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F25B41/062 F25B41/067 F25B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压缩机为变容压缩机,压缩机在制热工况下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切换为单缸运行或多缸运行;压缩机包括变容口和连接在变容口的控制管路,控制管路用于控制压缩机在单缸和多缸之间切换;控制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至变容口,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回气口,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控制该第一支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支路上设置有控制该第二支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保证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在低温工况下的制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