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49407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24309.0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2 , F25B31/002 , F25B49/022 , F25B2500/06 , F25B260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组件、制冷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油分离器组件包括:油分离器、主进气管和回油管,主进气管连通至油分离器内,回油管连通至油分离器内的底部,还包括辅助进气管,辅助进气管的第一端连通在主进气管上,辅助进气管的第二端连通在油分离器内的底部。本发明的油分离器组件、制冷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润滑油不能及时从回油毛细管返回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29151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9123.6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1/004 , F25B49/02 , F25B2500/06 , F25B2700/2105 , F25B2700/211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管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压缩机回油管路位于毛细管和油气分离器之间设置回油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油温度;根据所述检测到的回油温度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差值判断回油管路的故障。该方法简便而准确的判断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管路的故障,解决了因回油管路故障不可知和无法提醒用户检查和维修,进一步导致压缩机失效的问题;回油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回油管路位于毛细管和油气分离器之间,一方面距离油气分离器有一段距离,避免油气分离器底部较高的润滑油引起的热传递导致回油温度检测值偏高,另一方面避免回油温度的检测值受到毛细管节流作用的影响,且可兼容采用不同规格的毛细管。
-
公开(公告)号:CN10465466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604293.X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其中,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室外机换热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油分离器的冷媒进口连接,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均油管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均油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自身的压强差实现均油,结构上相对现有技术比较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575514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62636.4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检测方法和装置。其中,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初始空调器以使空调器处于调试运行状态;获取第一参数值;判断第一参数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上升至第一预设值;在判断出第一参数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上升至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空调器的压缩机停止运行,并判断第一参数值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是否下降至第二预设值;以及在判断出第一参数值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下降至第二预设值时,确定空调器的连接管阀门的状态出现故障。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空调器的连接管阀门的状态是否出现故障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连接管阀门状态的检测精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463010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39397.3
申请日:2010-11-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器及具有该过滤器的空调机。本发明的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网、设置在壳体两端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该过滤器还包括:收尘装置,其具有收尘通道,收尘通道的入口端与壳体相连通且位于制冷剂入口和过滤网之间。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上述过滤器。本发明的可以在不放掉制冷剂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过滤系统中杂质异物,保证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行,同时杂质异物积聚后,可以方便地排除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30395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1294377.4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智峰
IPC: F25B30/02 , F25B41/31 , F25B47/02 , F24F11/41 , F24F11/54 , F24F11/65 , F24F11/88 , F24F11/89 , F2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切换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二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连接,切换装置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口、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并被配置为能在热泵系统处于化霜模式时,控制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中的一个与室内换热器均处于冷凝器模式,且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中的另一个处于蒸发器模式。基于此,能改善化霜过程中室内温度失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23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1529988.2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其中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室内换热器(22)、第二室内换热器(23)、室外换热器(30)和阀门组件(40),阀门组件(40)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22)、第二室内换热器(23)以及室外换热器(30)连接,阀门组件(40)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实现热泵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其中,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在除湿再热模式下,阀门组件(40)被配置为连通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22)的第一接口,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22)用作冷凝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1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99843.1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智峰
IPC: F24F11/871 , F24F11/84 , F24F11/86 , F24F11/64 , F24F11/89 , F24F140/20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控制领域。空调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处于蒸发态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和进管温度的第一差值,调节第一室外风机的转速,其中第一室外风机用于控制处于蒸发态的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根据高压饱和温度和处于冷凝态的第二室外换热器的进管温度的第二差值,调节第二室外风机的转速,其中第二室外风机用于控制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82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9936.0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3 , F24F11/64 , F24F11/84 , F24F11/86 , F24F11/88 , F24F140/12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通讯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室外机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的变化判断室内机的换热器是否结霜;若是,则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若否,则压缩机继续运行。无通讯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及室外机控制器,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无通讯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控制器采用如上述的无通讯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室外机参数判断室内机状态,使得无通讯空调具有了蒸发器防冻结功能,使得室内机在低负荷制冷运行过程中或者制冷内风机停机而出现蒸发器结霜时,外机可以及时自动停机,从而避免回液的问题,方法简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99924.8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6/10 , F24F1/0087 , F24F1/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约能耗的加湿器及空调机组,其中,该加湿器包括:预热装置,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水口与加湿器的进水管路连接,出水口与主加湿装置连接,进气口与空调机组的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用于通过冷凝器排出的气态冷媒对进入主加湿装置的水进行预热;主加湿装置,与预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对预热装置预热后的水进行加热生成水蒸气,进行加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温加湿耗能大的问题,降低加湿器的能耗,同时提高控湿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