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00025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610155833.0
申请日:2006-12-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靴形供油规律的柱塞偶件,其属于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领域。这种采用靴形供油规律的柱塞偶件,由于在柱塞套上增设了调压孔,极少量燃油随着柱塞的上升经调压孔泄入进油腔,从而使得在供油的初期,压力不会急剧升高,但能达到所要求的喷射压力,从而实现第一阶段的低压供油;在调压孔关闭后,泵室内的燃油压力将急剧升高,实现较高的供油速率,这样就实现了先缓后急的供油规律。因此,采用靴形供油规律的柱塞偶件可显著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降低柴油机的NOx和PM排放,同时还可降低柴油机的振动和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993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810012342.X
申请日:2008-07-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2M61/18
Abstract: 一种带扰动区的内燃机交叉喷孔式喷油嘴,其属于内燃机燃油系统的喷油装置。这种带扰动区的内燃机交叉喷孔式喷油嘴,由针阀体和针阀组成一付精密偶件,在针阀体头部设有至少一个带扰动区的交叉式喷孔。由于该区的扰动作用,使喷孔内部燃油的湍流强度在子喷孔交叉处所产生的湍流扰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从而会进一步改善喷孔出口的燃油雾化,提高混合气质量,使燃烧更加快速、充分而完善,使发动机在相同的喷射压力下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能、排放性能和动力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198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3768.1
申请日:2010-08-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1L9/02
Abstract: 一种凸轮供油式电液气门驱动系统,属于发动机可变气门的凸轮供油式电液气门驱动系统。它主要包括供油器、气门驱动机构、油箱、连接油路以及电磁阀。本发明依据发动机缸数和点火顺序,设计了对置式凸轮-柱塞供油器,并且仅使用两个供油器即可对所有的发动机进排气门驱动机构提供液压油。通过控制供油油腔和驱动油腔之间的第1电磁阀可实现可变进排气门和降低气门驱动所需的能量。通过控制第5电磁阀可实现排气门二次开启。供油油腔与油箱之间的第2电磁阀和正反向供油油腔之间的第4电磁阀的配合使用可降低供油油腔充油所需的能耗。第3电磁阀的使用不仅取消了气门落座缓冲器和气门间隙调节器,而且加快了气门关闭速度和拓宽了气门关闭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02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15790.7
申请日:2010-06-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9/00 , F02B19/12 , F02D19/061 , F02D19/0644 , F02D19/0689 , F02D19/0692 , F02D19/081 , F02D19/084 , F02M21/0215 , F02M25/03 , F02M26/20 , Y02T10/121 , Y02T10/125 , Y02T10/32 , Y02T10/36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多燃料燃烧系统,其属于内燃机燃烧领域。这种燃烧系统包括主燃烧室和点火室,配有各自的燃料喷射系统,适于压燃的柴油和汽油等燃料的混合燃料喷向主燃烧室,适于点燃的汽油或气体燃料喷向点火室。主燃烧室内喷入柴油和易蒸发燃料的混合燃料,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缸内温度,让最低压缩比不必太小。采用低压缩比,使主燃烧室里形成的预混合气不能压缩自燃,然后通过火花塞点燃点火室内的混合气来引燃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从而有效地控制燃烧的着火点。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控制燃烧速率,降低NOx排放,避免爆震。采用高膨胀比以保证高的热效率,从而解决内燃机对不同种燃料的适应性问题,实现压燃式内燃机预混合燃烧的着火点和燃烧速率可控的高效清洁燃烧。在一台186单缸柴油机上的试验表明,NOx排放下降90%,碳烟排放降低92%,经济性提高2.3%。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638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11444.X
申请日:2008-05-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2D41/30
Abstract: 一种点火室直喷汽油机的燃油喷射方法,其属于发动机燃料喷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该燃料喷射方法采用了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喷射方式,循环喷射量为缸内气流弱时的点火室浓度控制量或再加上缸内气流强时的主喷射量,点火室浓度控制量根据不同工况压入点火室内混合气中的燃料不同而变化,保证了点火室内部的混合气空燃比在容易点燃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使着火稳定可靠,火焰传播快速稳定。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更加容易被引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发动机的稀薄燃烧范围及加快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可靠的着火和稳定快速的火焰传播还可以使发动机平稳地运行于更低的怠速转速,使得车辆在城市工况下运行时产生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0354507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510046016.7
申请日:2005-03-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2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其属于内燃机构造和燃烧领域。这种预混合燃烧系统主要包括一个火花塞点火系统,在气缸盖上设有一个火花塞,进气迟后角β至少为下止点后30度曲柄转角,供油泵的几何供油提前角θ在压缩冲程上止点前20~180度曲柄转角范围内选取。由于采用了较大的进气迟后角和较大的几何供油提前角,明显降低了压缩比、泵气损失和被压缩的气体温度,显著延长了滞燃期,可把着火点控制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这种预混合方式使燃烧更为充分、完善,燃料热能利用率高,缸内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降低,工作柔和,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了柴油机燃烧高效清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320262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03143790.7
申请日:2003-08-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隆武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喷雾导向系统,其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该喷雾导向系统是在ω型燃烧室的内壁设有喷雾导向台,在发动机主喷雾阶段的活塞上移过程中,使油束喷在导向台上。由于导向台设有十分适合于引导喷雾流动的型面,一部分油束被反弹,一部分顺着导向弧迅速分散,实现二次雾化,使喷雾分散的速度快,分布范围大,卷入的空气多,混合气的质量改善,使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320261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510045878.8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2B1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可采用活塞顶涡流室燃烧系统,其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这种活塞顶涡流室燃烧系统在活塞的顶部设有一个涡流室,在涡流室的收口处设有切向通道,一个封口盖固定在气缸上。该燃烧系统在活塞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时,活塞顶上的涡流室被封口盖封闭,燃油开始喷入涡流室,进行一次混合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冲入主燃室,完成二次混合和燃烧。该燃烧系统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适用于多种发动机。由于涡流室被设置在温度较高的活塞头部,减少了涡流室的散热损失,采用高的压缩比和高空燃比,能够有效提高燃烧系统的热效率,改善起动性能,降低燃油消耗率,使发动机运转时轻声无烟。
-
公开(公告)号:CN1304749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410021085.8
申请日:2004-01-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隆武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碰撞雾化涡流室,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由于在涡流室内设有碰撞台,喷油嘴的一次油束从倾斜方向射向碰撞台后,迅速分散形成粒径更细的二次油束,二次油束与涡流室内的空气涡流的综合作用,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使燃烧迅速和完善。用增加主燃烧室与涡流室连接通道的面积来降低涡流室内的涡流强度,在保持原有压缩比的情况下,提高了经济性、改善了冷起动性以及低负荷的适应性,特别是在低负荷的碳烟排放有明显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304213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10046014.8
申请日:2005-03-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K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一种广泛适用于变工况变负荷动力装置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属于交通运输的动力装置领域。这种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驱动装置和电力驱动装置。由于发动机驱动装置至少有二台发动机进行组合,可以使发动机接合或分离,让发动机输出的负荷与外界负载相适应。电力驱动装置采用复式激磁直流电机,只要由ECU控制单元改变激磁方式,复式激磁直流电机既可当发电机使用,也可当电动机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根据驾驶状况由ECU控制单元进行优化控制,一方面把发动机控制在高效率区运行,另一方面通过再生制动改善燃料经济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