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室直喷汽油机的燃油喷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9638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11444.X

    申请日:2008-05-15

    Abstract: 一种点火室直喷汽油机的燃油喷射方法,其属于发动机燃料喷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该燃料喷射方法采用了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喷射方式,循环喷射量为缸内气流弱时的点火室浓度控制量或再加上缸内气流强时的主喷射量,点火室浓度控制量根据不同工况压入点火室内混合气中的燃料不同而变化,保证了点火室内部的混合气空燃比在容易点燃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使着火稳定可靠,火焰传播快速稳定。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更加容易被引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发动机的稀薄燃烧范围及加快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可靠的着火和稳定快速的火焰传播还可以使发动机平稳地运行于更低的怠速转速,使得车辆在城市工况下运行时产生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4507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510046016.7

    申请日:2005-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其属于内燃机构造和燃烧领域。这种预混合燃烧系统主要包括一个火花塞点火系统,在气缸盖上设有一个火花塞,进气迟后角β至少为下止点后30度曲柄转角,供油泵的几何供油提前角θ在压缩冲程上止点前20~180度曲柄转角范围内选取。由于采用了较大的进气迟后角和较大的几何供油提前角,明显降低了压缩比、泵气损失和被压缩的气体温度,显著延长了滞燃期,可把着火点控制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这种预混合方式使燃烧更为充分、完善,燃料热能利用率高,缸内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降低,工作柔和,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了柴油机燃烧高效清洁的目的。

    双柱塞式供油泵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1159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45798.7

    申请日:2006-01-27

    Abstract: 一种双柱塞式供油泵,其属于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领域。这种双柱塞式供油泵,由于一开始主要由小柱塞向上运动实现较低的供油速率,然后大柱塞和小柱塞一起上行实现较高的供油速率,这样就实现了先缓后急的供油规律。因此,采用双柱塞式供油泵可显著改善柴油机燃烧特性,降低柴油机的NOx和PM排放,同时还可降低柴油机的振动和噪声。

    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1727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510045881.X

    申请日:2005-02-07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属于内燃机燃烧和尾气处理领域。这种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把排气过滤元件设置在向上开启的排气阀下方的气缸盖中,其空隙构成燃烧室的一部分。排气过滤元件无论是用多孔陶瓷、耐热不锈钢丝,还是用金属粉沫烧结的多孔材料制作,都能有效滤除排气中的大部分碳粒。由于排气过滤元件还具有蓄热功能,新鲜空气和混合气在压缩冲程进入过滤元件时,被过滤出来的碳粒就会再次参与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使过滤元件得到再生。由于过滤元件具有足够的流通面积,在发动机的压缩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既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良好,又大幅度降低了碳烟、NOx、CO和HC的排放。

    一种负载型FeOOH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类芬顿废水处理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221831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91284.6

    申请日:2011-04-08

    Abstract: 一种负载型FeOOH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类芬顿废水处理体系,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以活性炭为载体,以硫酸亚铁为前驱体,通过浸渍、与乙二胺四乙酸和氨水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活性炭负载物,将其用去离子水清洗后,放入40-5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0-12h,得到负载型FeOOH催化剂。催化剂活性组分由α-FeOOH和γ-FeOOH混相组成。在外加电场条件下,负载型FeOOH催化剂与过氧化氢构成异相电类芬顿氧化体系,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异相催化剂易与废水分离,可循环使用,异相电类芬顿废水处理体系能在中性介质中运行,无需pH调节,无化学污泥产生。

    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直喷式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138721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228293.3

    申请日:2008-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直喷式发动机,其属于发动机燃料喷射和燃烧领域。该发动机在气缸盖中设有一个装有火花塞的点火室,一个安装于点火室内的燃料喷嘴的喷射方向指向点火室与主燃烧室相连接的通道口;燃料喷嘴在每一工作循环的燃料总喷射量等于点火室浓度控制量和主喷射量之和。燃料喷嘴在每一工作循环内,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在合适的时刻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喷射,以形成易于火花塞点燃和适于火焰传播的混合气。喷入到主燃烧室内的火焰的扰动作用有利于燃烧的快速扩散,以加快缸内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可靠的点火和稳定快速的火焰传播可以使发动机平稳地运行于更低的怠速转速,使车辆在城市工况下运行时产生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直喷式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1387219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28293.3

    申请日:2008-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直喷式发动机,其属于发动机燃料喷射和燃烧领域。该发动机在气缸盖中设有一个装有火花塞的点火室,一个安装于点火室内的燃料喷嘴的喷射方向指向点火室与主燃烧室相连接的通道口;燃料喷嘴在每一工作循环的燃料总喷射量等于点火室浓度控制量和主喷射量之和。燃料喷嘴在每一工作循环内,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在合适的时刻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喷射,以形成易于火花塞点燃和适于火焰传播的混合气。喷入到主燃烧室内的火焰的扰动作用有利于燃烧的快速扩散,以加快缸内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可靠的点火和稳定快速的火焰传播可以使发动机平稳地运行于更低的怠速转速,使车辆在城市工况下运行时产生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7749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510046016.7

    申请日:2005-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其属于内燃机构造和燃烧领域。这种预混合燃烧系统,由于采用了较大的进气迟后角和较大的几何供油提前角,明显降低了压缩比、泵气损失和被压缩的气体温度,显著延长了滞燃期,可把着火点控制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加上火花塞的点燃,保证了柴油机在低压缩比条件下的可靠着火;再加上采用了高膨胀比,充分发挥了气缸内燃气的作功能力。这种预混合方式使燃烧更为充分、完善,燃料热能利用率高,缸内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降低,工作柔和,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了柴油机燃烧高效清洁的目的。

    直喷式汽油机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燃油喷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9111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710011353.1

    申请日:2007-05-17

    Abstract: 一种直喷式汽油机采用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燃油喷射方法,其属于发动机燃油喷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由于该燃油喷射方法采用了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喷射方式,循环喷油总量为缸内气流弱时的恒量喷射量或再加上在缸内气流强时的变量喷射量,保证了点火室内部的混合气空燃比在比较容易点燃的范围,这样使得着火稳定可靠,火焰传播快速稳定。点火室使得主燃烧室的设计简单,传热损失小。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更加容易被引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发动机的稀薄燃烧范围及加快缸内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可靠的着火和稳定快速的火焰传播可以使发动机平稳地运行于更低的怠速转速,使得车辆在城市工况下运行时产生比较明显的节油效果。

    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3227C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510045881.X

    申请日:2005-02-07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属于内燃机燃烧和尾气处理领域。这种柴油机尾气前处理装置,把排气过滤元件设置在向上开启的排气阀下方的气缸盖中,其空隙构成燃烧室的一部分。排气过滤元件无论是用多孔陶瓷、耐热不锈钢丝,还是用金属粉末烧结的多孔材料制作,都能有效滤除排气中的大部分碳粒。由于排气过滤元件还具有蓄热功能,新鲜空气和混合气在压缩冲程进入过滤元件时,被过滤出来的碳粒就会再次参与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使过滤元件得到再生。由于过滤元件具有足够的流通面积,在发动机的压缩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既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良好,又大幅度降低了碳烟、NOx、CO和HC的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