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诱导合成金属陶瓷耐磨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8936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410749468.0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nventor: 杨屹 杨刚 周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机械诱导合成金属陶瓷耐磨层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且能耗较低的机械诱导合成金属陶瓷耐磨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机械设备构建摩擦副,并使待处理零件构成摩擦副的一部分;B、在待处理零件工作表面以及其相对应摩擦副的表面喷涂覆盖一层耐磨剂;C、向摩擦副施加载荷,运行机械设备使得摩擦副工作;D、在摩擦副工作至设定的时间后,将具有较高温度的处理完毕的零件取出,在自然条件下冷却至室温。由于采用的是机械诱导合成金属陶瓷耐磨层,与其它表面改性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会产生因为热处理导致零件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和性能的不均匀分布。

    一种砂型自动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249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73009.9

    申请日:2017-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自动化造型合型技术领域的一种砂型自动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位于支撑架上方用于放置砂芯的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前端和左端设有挡板,载物台的后端和右端设有推动装置,所述挡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推动装置的推杆推动砂芯触碰压力传感器后停止运动或缩回,完成砂芯定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砂型准确定位,避免了合型前人工消除砂型位置的误差,降低了人工劳动量,能够消除合型前的各流程误差积累,避免机器人在夹持砂型时因位置不准确,提高配合精度,从而有效解决了铸造过程中飞边、毛刺、偏芯、缺肉、跑火等问题,并且该定位装置适合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砂型定位,灵活性较高。

    基于多物理场活化烧结制备纯钛微型零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753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6878.0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物理场活化烧结制备纯钛微型零件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纯钛粉末称重后装填于模具中,然后在升温速度为25~125℃/s,真空度≤0.01Pa的烧结条件下,对装有钛粉末的模具通交流电进行急速加热,同时在模具两端施以10~200MPa的作用力,在电场和力场的持续作用下,当加热至800~1200℃时保温0~10分钟使钛粉末在模具中成型,最后断电空冷取出零件即可。本发明简化了工艺流程。成型过程易于控制、烧结过程无污染、缩短了烧结时间、降低了烧结温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利用球墨铸铁制造风力发电机主轴的金属型覆砂铸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5075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59662.5

    申请日:2009-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利用球墨铸铁制造风力发电机主轴的金属型覆砂铸造方法,该方法是将按重量百分比计含碳量为3.4~4.0%的球墨铸铁在熔炼炉内进行熔炼,熔炼后先在温度为1460±10℃的铁液中加入按铁液的重量计为0.15~0.75%的Inoculin390预处理剂进行处理,然后在浇铸前向铁液中加入按球墨铸铁的重量计为0.2~0.4%的孕育剂并进行充分搅拌后,再加入按球墨铸铁的重量计为0.2~0.35%的球化剂,最后将温度不低于1400℃的铁液采用直浇道中间浇注的开放式侧面浇注系统浇注到金属型中,铁液在冒口液态金属的补缩作用下充型、凝固形成铸件,并利用铸件自身的余热进行热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铸造工艺可代替传统的锻造工艺,使产品成型容易,铸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优良,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可降低40%以上。

    利用铸造技术生产风力发电机主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8191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58302.3

    申请日:2009-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铸造技术生产风力发电机主轴的方法,是先将含碳量为0.1-0.6%的低、中合金钢进行熔炼,然后在其中撒入0.001~0.2%的孕育剂并进行充分搅拌,再后浇注到金属铸型内,同时施加强度为1.5-10T的磁场,待合金液开始结晶时在垂直离心铸造机带动下,于转速50-300rpm内不停地进行变速旋转,并使合金液在浇冒口液态金属的补缩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充型、凝固形成铸件,冷却至650~750℃时取出,最后进行退火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铸造工艺不仅可代替传统的锻造工艺,使产品成型容易,铸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优良,而且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可降低生产成本40%以上),同时还降低了对风机主轴生产苛刻的门槛要求,使铸造企业均可进行风机主轴的生产。

    大电流制备铁基复合材料及硬质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86997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03135457.2

    申请日:2003-07-2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nventor: 杨屹 冯可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大电流制备铁基复合材料及硬质合金的方法,是先将Fe、Ti、C或Fe、V、C或W、C、Co的粉末按照配比混制均匀,压制成相对密度为65~78%的压坯,然后将压坯放置于加热设备中,在输出电压为3~10伏特、输出电流为3000~20000安培的电场,升温速度为50~1200℃/S、真空度为10-4Pa的条件下,对压坯直接通电进行急速加热,使其发生燃烧合成,并在电场的持续作用下,加热至800~1100℃保温2~5分钟完成反应。本发明制备的压坯相对密度高,采用的电流大,电流大小和升温速度等均可以调节,因而可在<800℃的下完成燃烧合成;铁基复合材料中Fe含量可在30~85%内变化;可方便、有效地控制反应过程;耗能低、周期短、效率高,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

    用于微型齿轮成型的热挤压模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641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1502715.9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具设计领域,公开了用于微型齿轮成型的热挤压模具装置及方法。包括凹模、挤压垫片、挤压针、顶杆、内套、挤压杆,挤压杆一侧为挤压针,挤压针另一端部部分置于内套的通孔Ⅲ中,挤压针另一端部置于通孔Ⅲ一侧,挤压垫片、坯料与凹模也依次置于内套的中部通孔Ⅲ内,内套的通孔Ⅲ连通至内套另一端中部的锥形槽,顶杆一端部抵靠在内套的锥形槽内,顶杆具有中部空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型齿轮成型的热挤压模具装置,它具有结构紧凑,模具配合精度高,导向性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一种利用静约束辅助脉冲电流消减金属内部缺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874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367174.2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约束辅助脉冲电流消减金属内部缺陷的方法,包括S1、根据目标金属零件的形状或制造工艺,确定目标金属零件通电的方向、电流进入位置和电流参数;S2、基于目标金属零件的表面轮廓,设计目标金属零件的约束夹具形状和电极形状;S3、采用约束夹具和电极夹持固定目标金属零件,并基于步骤S1确定的通电方向和电流进入位置,对目标金属零件进行电脉冲处理。本发明通过外部静约束在脉冲电流处理过程中限制零件的热膨胀,保持零件尺寸精度;将原本向外的热膨胀转变为向内的应变,对内部缺陷形成挤压力,使缺陷变小或完全闭合,利于金属内部缺陷的消除。

    一种基于外场处理的无氧铜残余应力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162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137525.0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场处理的无氧铜残余应力调控方法,包括S1、将多块无氧铜板原始样品分别单独进行无处理、脉冲电场处理和脉冲磁场处理;S2、将处理完成后的所述无氧铜板进行压力机保压,并得到在不同条件下无氧铜板保压后的翘曲度的变化值;S3、选取翘曲度变化值最大时对应的处理方式作为无氧铜板残余应力的调控方式;S4、基于该调控方式,配置多组对应的实施参数,以得到无氧铜板残余应力调控的最优参数组合。本发明通过对外场作用下无氧铜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导电性的探究,明确了外场作用,特别是脉冲电场对改善铜的组织性能有明显的作用,而脉冲磁场对调控铜板的残余应力抑制板型的回弹具有明显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