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35333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1261467.1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C02F11/0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去除污泥发酵过程中产生氮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污泥发酵过程中采用NaOH和Ca(OH)2混合碱调节污泥pH值;S2、在污泥中投加沸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NaOH和Ca(OH)2混合碱处理初沉污泥,可以解决单一碱处理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污泥产酸量,还可以去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PO43‑‑P;(2)在污泥中投加沸石,可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控制NH4+‑N的产生,并进一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省略了传统后续氮磷去除的步骤,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为污泥厌氧发酵氮磷的去除提出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731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81655.6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雨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雨水汇入机构、雨水净化机构、雨水运输机构、雨水收集机构、控制器、设置在雨水汇入机构中的第一水质监测设备、连接雨水汇入机构与雨水净化机构的第一电磁阀,同时雨水汇入机构与雨水运输机构通过开口连接,若第一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到雨水汇入机构中的雨水为污染雨水,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以便雨水净化机构导入污染雨水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否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当雨水汇入机构中的液位到达开口时,雨水运输机构导入清洁雨水并对其进行运输,最终雨水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污染雨水与雨水运输机构运输的清洁雨水均被雨水收集机构收纳,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智能化分离清洁雨水与污染雨水。
-
公开(公告)号:CN106477719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948719.7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同步除磷反硝化深床滤池及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所述一体化除磷反硝化深床滤池包括滤池主体,所述滤池主体的下部设有多孔承托层,所述多孔承托层的上方设有折板滤料层,所述折板滤料层的上方设有悬浮填料层,所述悬浮填料层上方设有悬空层,所述滤池主体在多孔承托层设有进水口、进风管道、化学除磷加药入口;所述折板滤料层包括多块倾斜向下的折板,所述折板悬挂纤维填料,所述折板从滤池主体的两侧依次交叉设置;所述滤池主体在多孔承托层的下方设有碳源补充入口;所述滤池主体的底部设有反洗水出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集化学除磷和反硝化脱氮于一体,同步脱氮除磷效率高;而且占地小,节约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39077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271953.0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改性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然后将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投入纳米纤维勃姆石溶液中浸泡,得到改性超滤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得到亲水性强、膜通量高、抗污染能力强的改性PVDF超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936569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483971.5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B64G1/22 , C02F1/32 , C02F1/42 , C02F1/441 , C02F1/442 , C02F1/50 , C02F1/68 , C02F3/1268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 C02F2301/08 , C02F23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级膜处理载人航天器植物舱冷凝水处理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级膜处理载人航天器植物舱冷凝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冷凝水前段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BR+MABR)技术,在好氧的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对冷凝水中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B、前段MBR的出水进入水箱,再进入中段纳滤膜进行截留,一部分纳滤膜出水进入反渗透膜,对水中的剩余无机盐和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去除;C、反渗透膜的出水通过后段离子交换树脂、聚碘消毒、矿化、紫外消毒,制成饮用水。本发明利用以生物法MBR+MABR为核心、结合纳滤反渗透膜以及保障工艺的新工艺实现对冷凝水高效安全低能耗的再生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35560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389220.7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34 , B01D61/027 , B01D67/0002 , B01D69/02 , B01D2323/24 , B01D232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浓差极化层形成的方法,包括:将待过滤的原料液加入具有纳滤膜的过滤池中,所述纳滤膜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的图案;控制原料液在纳滤膜的表面流动并于预定跨膜压力下过滤,在过滤过程中原料液在纳滤膜的表面形成湍流,以防止原料液中的被截留物质沉积在纳滤膜的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层。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前述方法的纳滤膜及其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案,本发明能够稳定、高效、低成本的控制浓差极化的形成,确保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5216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42698.X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除臭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去除臭气的生物-喷雾组合除臭工艺及其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臭气的生物-喷雾组合除臭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臭气进行生物滴滤除臭;S2、对生物滴滤除臭后的臭气进行喷雾除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去除臭气的生物-喷雾组合除臭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生物法快速去除大部分臭气,生物法投资成本低;然后对剩余的臭气采用喷雾法处理,停留时间短,化学药剂用量少,运行费用低。本发明整合了生物法和化学法的优点,在投资和运行成本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92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36709.9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污水处理中的一种无臭气释放的植物-活性污泥组合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臭气释放的植物-活性污泥组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反应器和无泡膜曝气装置,所述主反应器的上部设有填料层,所述无泡膜曝气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和与所述供气装置连接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反应器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供气装置向膜组件供气,气体通过膜组件扩散到主反应器内,形成肉眼不可见的极小气泡的扩散,污水中的臭味不会随气泡被带到空气中,实现了无臭气释放,气体在通过膜组件时,被膜组件切割成肉眼不可见的极小气泡,快速溶解于水中,无气泡溢出水面,氧的传递效率极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198971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10096678.0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配水区、承托层、生物填料层、清水区,配水区内设置有进水分布管和第一曝气分布管,清水区连接有出水管,在生物填料层中设置有第二曝气分布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二次曝气的曝气方式,增加了滤池异养菌和硝化菌交界区的溶解氧浓度和传质效率,优化了溶解氧沿生物填料层高度的分布,不但节约了曝气能耗,而且有效的促进了硝化菌的大量繁殖,提高了硝化效率,从而提高了NH4+-N的去除率,并且抑制了碳源的消耗,为后续反硝化单元保留必要的碳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198971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96678.0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配水区、承托层、生物填料层、清水区,配水区内设置有进水分布管和第一曝气分布管,清水区连接有出水管,在生物填料层中设置有第二曝气分布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二次曝气的曝气方式,增加了滤池异养菌和硝化菌交界区的溶解氧浓度和传质效率,优化了溶解氧沿生物填料层高度的分布,不但节约了曝气能耗,而且有效的促进了硝化菌的大量繁殖,提高了硝化效率,从而提高了NH4+-N的去除率,并且抑制了碳源的消耗,为后续反硝化单元保留必要的碳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