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7304193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268267.8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295/15 , C07D295/26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95/15 , C07D295/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紫草宁哌嗪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通过合成手段将相应羧酸与紫草宁连接,获得相应酯类衍生物,体外抗菌的活性研究表明,这类紫草宁哌嗪酸酯类衍生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95167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66238.6
申请日:2014-07-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能高产紫草药用天然产物(紫草宁及其衍生物)的硬紫草的转基因毛状根株系。该株系通过构建一个硬紫草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eEIL-1)的植物过表达载体,然后将该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后,侵染硬紫草的无菌苗而获得。该转基因株系所产紫草宁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是直接用ATCC15834侵染硬紫草无菌苗所获得的毛状根株系的2.81倍。同时,该株系易于繁殖、生长迅速。本发明不仅可有效解决我国野外硬紫草资源日益短缺、人工栽培周期长、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等问题,并且可高效大量生产硬紫草药用天然产物。该高产株系将为利用硬紫草毛状根工厂化生产硬紫草药用天然产物提供材料支撑,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02659593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10122226.X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69/708 , C07C67/08 , A61K31/2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草宁苯氧羧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抑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合成手段将苯氧基羧酸类药物中间体引入到紫草宁骨架分子中获得相应酯类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苯氧羧酸紫草宁衍生物对肿瘤细胞株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91897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12497.4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69/63 , C07C67/08 , A61K31/2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含氟羧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抑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合成手段将含氟羧酸引入到紫草宁骨架分子中获得相应酯类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含氟羧酸衍生物对肿瘤细胞株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471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614347.7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根际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其应用,其特征包括根际土壤样本获得、菌体细胞回收、细菌基因组DNA提取、DNA酶切及与pUC19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蓝白斑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及构建成含9504个阳性克隆的宏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发明在明确根际微生物群落(包括固氮菌群)结构、遗传、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深入探讨其在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机制、开发利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不可培养微生物资源及深入揭示整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010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195039.8
申请日:2008-11-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H15/18 , A61K31/702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提取物紫草宁作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设计与抗肿瘤活性相关研究。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将糖类化合物引入到紫草宁骨架分子中获得结构新颖的糖类衍生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糖基紫草宁对肿瘤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NCI-H460的抑制活性。从活性结果来看,糖基紫草宁可制备成为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296075A
公开(公告)日:2001-05-23
申请号:CN00112526.5
申请日:2000-09-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运用狐米草组培细胞工程苗快繁技术和狐米草再生苗扩繁技术,大规模生产狐米草耐盐优质细胞工程苗,以克服该植物结实率低、种子萌发率也低,阻滞大规模繁殖推广的弊端,适应我国海岸带耐盐牧草引种开发的迫切需要,从而推动我国盐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