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直接辐射仪及其自动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0240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72333.8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直接辐射仪及其自动跟踪方法,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模块、主控模块、光电检测模块以及辐射检测模块,所述步进电机模块包括方位轴步进电机和高度轴步进电机,主控模块分别与步进电机模块、光电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连接;通过主控模块获取当前检测地时间、经纬度等信息,通过视日运动轨迹算法计算当前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并控制所述太阳直接辐射测量仪来初步追踪太阳,利用所述光电检测模块获取四个象限上的辐射强度,结合所述辐射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进行太阳轨迹的微调;本发明弥补了光电检测技术和视日运动轨迹技术各自的缺陷,提高了太阳直接辐射测量仪的跟踪与检测精度。

    一种细微颗粒自校准检测系统及其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7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50600.3

    申请日:20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微颗粒自校准检测系统及其校准方法,系统包括校准模块、检测模块、电动阀、微处理器和LCD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校准模块通过气路连接电动阀;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动阀工作,接收来自检测模块及校准模块的数据,利用校准模块的测量值校准检测模块的细颗粒物检测值,并把处理后检测结果发送到LCD显示模块。本发明利用双传感器结构,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校准,还可以对传感器进行调零,通过对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实时滤波处理,减小了由于环境、气象等因素对数据产生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检测精度。

    一种提高电化学分析仪器测量精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3361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410802601.4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电化学分析仪器测量精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由软件模拟得到的数据R0[X0,X1…Xn]作为参考样本,以测量时间为X轴,测量数据为Y轴,将样本拟合成平面曲线S1;2、将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测得的数据R[X0,X1…Xn]拟合为平面曲线S2;3、基于曲线的曲率为S2分段;4、对于属于基线段的S2的曲线段R’ [X0,X1…Xm],使用加权平均滑动法进行平滑处理,属于反应段的S2的曲线段R’’ [X0,X1…Xm],使用卷积平滑法进行平滑处理。本发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置,保证了仪器工作的可靠性,采用数据分段平滑的方法,比应用单一数值计算方法的效果更好,且调整灵活,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

    基于灰熵分析和改进贝叶斯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9500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19088.6

    申请日:201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灰熵分析和改进贝叶斯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历史交通流量分别建立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以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其次考虑交通流量之间的关联度,根据灰熵分析计算预测交通流量与历史交通流量关联度等级,并选取关联度等级较高的历史交通流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根据输入数据获得每个预测模型的预测值;接着结合改进贝叶斯融合的方法及最相关的历史交通流量,计算每个预测模型在预测该时刻交通流量时的权重,最终获得该时刻的预测交通流量,实现短时交通流的预测。

    基于灰熵分析和改进贝叶斯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950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9088.6

    申请日:2015-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129 G06K9/6222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灰熵分析和改进贝叶斯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历史交通流量分别建立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以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其次考虑交通流量之间的关联度,根据灰熵分析计算预测交通流量与历史交通流量关联度等级,并选取关联度等级较高的历史交通流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根据输入数据获得每个预测模型的预测值;接着结合改进贝叶斯融合的方法及最相关的历史交通流量,计算每个预测模型在预测该时刻交通流量时的权重,最终获得该时刻的预测交通流量,实现短时交通流的预测。

    基于眨眼次数的驾驶员疲劳驾驶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8993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9089.0

    申请日:2015-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G06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眨眼次数的驾驶员疲劳驾驶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历史眨眼次数分别建立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以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下一时刻眨眼次数的预测,其次考虑眨眼次数之间的关联度,根据灰熵分析计算预测眨眼次数与历史眨眼次数的关联度等级,并选取关联度等级较高的历史眨眼次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根据输入数据获得每个预测模型的预测值,接着结合贝叶斯融合的方法及最相关的历史眨眼次数,计算每个预测模型在预测该时刻眨眼次数时的权重,获得该时刻的预测眨眼次数,最后通过设定阈值,比较阈值与预测眨眼次数的大小,最终实现驾驶员是否为疲劳驾驶的判定。

    一种精确反馈障碍物距离和方向的盲人避障导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6908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2632.3

    申请日:2014-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反馈障碍物距离和方向的盲人避障导航方法,包括分别在拐杖上设置可随拐杖转动的信号采集装置、电机振动装置、语音提示装置,在所述信号采集装置与电机振动装置以及语音提示装置间设置数据处理电路,用于接受所述采集信号,将所述采集信号经过数据处理电路中设定的步骤形成控制信号,再将所述控制信号对应地传输至所述电机振动装置以及语音提示装置。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单片机工作单元控制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实时采集障碍物与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控制语音提示装置来反馈障碍物与盲人之间具体的距离和方向,同时利用电机振动装置反馈障碍物与盲人大致的距离和方向,从而为盲人行进过程中提供辅助导航。

    一种气象数据通信器及其通信保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2202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38017.X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数据通信器及其通信保障方法,属于气象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ARM处理器模块、传感网协调器、液晶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其中ARM处理器模块分别与传感网协调器、液晶显示模块、GPRS模块、3G通信模块以及TCP/IP接口相连接。本发明实现气象数据的局地无线采集与远程无线或互联网通信,传感网协调器接收局地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来的气象数据并发送给ARM处理器模块,经处理存储后再由GPRS模块、3G通信模块无线发送或由TCP/IP接口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远程数据中心。节约了与传感器节点连接所需的布线,并且容易扩充传感器节点,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一种透射式能见度仪无线网络化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3242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37308.7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射式能见度仪无线网络化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气象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的激光发射节点、主控节点;其中所述主控节点包括第一无线微处理器模块、激光接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激光发射节点包括激光发射电路、第二无线微处理器模块;本发明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主控节点与激光发射节点之间的通信控制,主控节点与激光发射节点协调工作,控制激光发射,并检测激光接收信号,通过温度补偿后取得能见度值,相对有线方式减少了线缆及架设的成本,安装灵活方便。

    一种微差压式高精度测风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80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37983.X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差压式高精度测风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本发明的测风装置包括皮托管、微差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固定支架。该装置以水平方向上四个相互垂直的皮托管作为测风探头,使用四个配套的高精度微差压传感器对各皮托管输出进行检测,并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把传感器的输出转换为差压值。本发明的测量方法是利用在各种标准风速风向时输出的差压值实验样本,通过训练完成的BP神经网络对四个差压输出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取得对应的风速与风向值。本发明无可动部件,避免了依靠转动部件测量风速风向时的机械磨损等问题,具有瞬时性好、精度高、寿命长、可靠性好以及受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