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50001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618237.8

    申请日:2010-12-30

    Inventor: 杨林 羌嘉曦

    Abstract: 一种汽车混合驱动技术领域的四模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两组电机及其对应传动链、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行星齿轮差速装置、减速差速装置、储能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本发明具有更好的与现有车辆的技术继承性以及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的特点,具有四模驱动、无级变速和混联系统功能,解决了现有同类技术驱动力不足、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系统体积大和成本高、无法实现对发动机无级调速以及因机电部件制造困难而难于批量产业化的问题,实现了高性能、低开发成本、低系统成本、易于规模产业化实现的有机结合。

    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0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62156.2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凸轮、凸轮轴、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左壁面有一个安装孔,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左壁面上的安装孔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相连接。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选择性催化还原尿素空气预混合喷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6308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523722.7

    申请日:2010-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7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技术领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尿素空气预混合喷射系统,包括:控制器、计量泵、尿素溶液罐、尿素溶液稳压腔、回流阀、喷射电磁阀、空气雾化喷嘴、空气电磁阀、空气稳压腔、空气减压阀、压缩空气罐、冷却液电磁阀、集成式热交换装置、管路热交换装置、尿素溶液罐热交换装置。本发明具有能耗低、准确性和稳定性高、结构简单、系统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能更有效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和NOx排放。

    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66947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58257.9

    申请日:2011-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28

    Abstract: 一种汽车混合驱动技术领域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两组电机、四条传动链、二个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行星齿轮差速装置、减速差速装置、储能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本发明具有更好的与现有车辆的技术继承性以及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的特点,具有多模驱动、无级变速和混联系统功能,解决了现有同类技术驱动力不足、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系统体积大和成本高、无法实现对发动机无级调速以及因机电部件制造困难而难于批量产业化的问题,实现了高性能、低开发成本、低系统成本、易于规模产业化实现的有机结合。

    双离合器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9788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1010150025.1

    申请日:2010-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双离合器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二离合器、第二电机、减速差速装置、驱动桥、车轮、储能装置、电机控制装置、附件驱动传动装置、起动马达,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电机的转子相连接,第一电机的转子再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二电机的转子相连接,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减速差速装置、驱动桥与车轮相连接,储能装置与电机控制装置电连接;附件驱动传动装置连接到第一电机的转子,为空调、制动、转向等附件装置提供混合驱动;起动马达通过第一离合器的输入端主动盘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相连接。本发明具有整车无级变速混联驱动、附件系统混合驱动、低系统成本、低开发成本、低维修成本等特点。

    正负极片对置共集流体极板组及其共集流体模块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556995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51175.4

    申请日:200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电池技术领域的正负极片对置共集流体极板组及其共集流体模块电池。正负极片对置共集流体极板组的正极片在其一端有导电基片裸露段,负极片在其一端有导电基片裸露段,所有正极片的导电基片裸露导段分别与集流体的一侧连接,所有负极片的导电基片裸露导段与集流体的另一侧连接;模块电池正电极穿过密封外壳与正极板组连接,模块电池负电极穿过密封外壳与负极板组连接,在所有正极片外包裹隔膜,在正极板组与负极板组之间依次正负极片对置共集流体极板组,将所有正极片分别布置在相邻负极片之间,相邻单体电池具有共用的集流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寿命长,并极大改善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充放电效率、热环境适应性和抗振能力。

    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23963C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610029878.3

    申请日:2006-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42 Y02T10/623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本发明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第一电机、离合器输入端、离合器、第二电机输入端、第二电机、传动轴、差速减速器、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第一电机高压电路、第一电机驱动控制装置、第二电机高压电路、第二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储能装置、储能装置高压电路。第一电机转子轴与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离合器与第二电机转子轴相连接,第二电机转子轴通过传动轴、差速减速器、半轴直接与车轮相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本发明具有无级变速、低系统成本、低开发成本、低维修成本等特点,使整车油耗、排放、动力性、驾驶平顺性等达到综合最优。

    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06289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10027400.7

    申请日:2006-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发明其特点在于双电机双离合器混动结构,次电机主要用于快速起动发动机,主电机与次电机任何时刻均可按电动模式或发电模式工作。次电机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次电机与主电机之间设置了次离合器,变速箱与主电机之间设置了主离合器。该混合动力总成沿用了现有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及其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与现有内燃机汽车具有良好技术继承性,降低了系统成本,极大地优化了发动机、主电机、次电机运行效率和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效率,显著降低整车油耗和有害排放,并保持良好的动力性与驾驶平顺性。

    双电机三离合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911704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29877.9

    申请日:2006-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77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发明包括:发动机、辅助离合器、主电机、主离合器、变速箱、皮带轮离合器、皮带轮电机、发动机前端皮带轮系、发动机附件系统、动力电池、辅助电池、电机驱动控制器、高压电安全控制器、动力电池管理器、直流变换器、整车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皮带轮电机带动皮带轮通过一个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并独立驱动发动机附件系统。主电机通过一个辅助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并通过一个主离合器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优化了发动机、主电机、皮带轮电机运行效率和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效率,整车油耗和有害排放,并保持良好的动力性与驾驶平顺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