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吸收式蓄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09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568073.5

    申请日:2022-05-24

    Inventor: 吴伟 丁志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级吸收式蓄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蓄能器,蓄能器包括设有第一换热结构的第一溶液罐、设有第二换热结构的第二溶液罐以及设有第三换热结构的制冷剂罐;以及管路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一溶液罐和第二溶液罐内的第一溶液浓度,控制制冷剂蒸气控制管路使第一溶液罐和第二溶液罐与所述制冷剂罐可控地相连,使第一溶液罐和第二溶液罐内的溶液浓度上升至第二溶液浓度;管路控制器基于第二溶液浓度,控制制冷剂蒸气控制管路使第一溶液罐和第二溶液罐相连通,使第一溶液罐内的溶液浓度再次上升至第三溶液浓度。本发明能够提高第一溶液罐内的溶液浓度,进而提高了第一溶液罐的蓄能密度,起到更好地蓄能效果。

    一种吸收-相变复合蓄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87470.0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相变复合蓄能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模块,通过第一循环支路与太阳能集热模块连通的吸收式蓄能模块,以及通过第二循环支路与太阳能集热模块连通的相变蓄能模块,其中,相变蓄能模块通过辅助换热气路与吸收式蓄能模块连接实现回收蓄能。本发明巧妙地将相变蓄能模块和吸收式蓄能模块结合应用,利用相变蓄能模块回收吸收式蓄能模块在发生过程的冷凝热,实现对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蓄能效率;在太阳能较弱无法驱动吸收式蓄能模块时,可采用相变蓄能模块来充分储存太阳能,从而有效提高蓄能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及蓄能效率;在低温环境中,相变蓄能模块可辅助吸收式蓄能模块,加热制冷剂从而加强吸收过程,提高输出温度。

    磁镊控制装置、实验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药物递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77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666375.6

    申请日:2022-06-14

    Inventor: 孙东 郑留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镊控制装置、实验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药物递送方法,涉及磁镊设备技术领域,磁镊控制装置包括:旋转座;移动机构,与旋转座相接,用于带动旋转座运动;设置在旋转座上的磁性结构,在旋转座处于转动状态下,磁性结构形成旋转磁场;在旋转磁场中能容纳磁性颗粒,磁性颗粒在旋转磁场作用下聚集形成磁性微群;在旋转磁场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状态下,磁性微群能够被扩散。本发明通过移动机构控制磁性结构的移动位置便可精准地控制磁性颗粒的运动路径,使磁性微群能够准确地沿设定路线移动至目标位置。通过移动机构控制磁性结构进行高速地往复运动,还可实现磁性微群的拆解和均匀扩散操作,提高了控制地便捷性。

    针对激光雷达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1483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567654.7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针对激光雷达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第一激光雷达和第二激光雷达在相同时刻分别采集的点云数据集对应转换为第一表面网格和第二表面网格;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激光雷达位于不同车辆上且其间距满足预设条件;获取所述第一表面网格和所述第二表面网格间的第一差异值;根据所述第一差异值与第一差异值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的攻击检测结果。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检测针对激光雷达的攻击,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安全。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内涝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3835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910885437.0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内涝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将待测时序特征数据输入已训练的时序特征预测模型,所述时序特征预测模型输出时序特征预测结果;其中,所述时序特征预测结果为所述待测时序特征数据下一时刻的预测时序特征数据;将所述预测时序特征数据与空间特征数据融合,以得到待测时空特征数据;将所述待测时空特征数据输入已训练的内涝预测模型,所述内涝预测模型输出待测内涝点内涝程度的等级预测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内涝点下一时刻的内涝程度预测和预报,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预测准确的优点,在沿海城市防洪减灾和智慧城市风险应急管理中具有极大地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推荐服务器及子系统的推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62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75814.7

    申请日:2021-12-06

    Inventor: 罗斯淳 宋林琦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推荐服务器及子系统的推荐系统及方法,涉及人工智能领域,推荐系统包括:推荐服务器用于发送待训练推荐模型至各子系统,对各子系统发送的局部推荐模型进行聚合处理,判断聚合所得推荐模型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将聚合所得推荐模型作为待训练推荐模型发送至各子系统,若满足,则将聚合所得推荐模型作为全局推荐模型发送至各子系统;子系统用于利用本地的会话数据调整待训练推荐模型的参数以得到局部推荐模型,发送局部推荐模型至推荐服务器;利用全局推荐模型对用户推荐请求进行内容推荐。本文将集中收集数据改为由各子系统分布式训练推荐模型,可以在实现相近推荐效果的情况下,更好保护用户隐私的效果。

    一种基于醇类溶剂剥离聚合物支撑材料的石墨烯转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51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979191.6

    申请日:2020-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醇类溶剂剥离聚合物支撑材料的石墨烯转移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金属基底的石墨烯表面上旋涂PVP‑co‑PMMA高分子溶液,加热固化形成一层PVP‑co‑PMMA薄膜;接着旋涂PMMA高分子溶液,加热固化形成一层PMMA薄膜;去除金属基底,得到PMMA/PVP‑co‑PMMA/石墨烯;水洗后与目标基底粘连,得到PMMA/PVP‑co‑PMMA/石墨烯/目标基底;醇类溶剂中浸泡溶解PVP‑co‑PMMA薄膜,PMMA薄膜脱落,完成石墨烯的转移。该方法能够将石墨烯转移到会被丙酮破坏的特殊材料上,弥补了聚合物材料支撑石墨烯转移的缺陷;且不会残余PMMA,提高了石墨烯的转移效率和应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