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8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98649.8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18/2431 , G06F18/2131 , G06F18/2135 , G06F18/27 , G06F18/23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T‑PCA‑RF的磁性元件励磁波形分类算法,该方法明确不同励磁波形的时频特征,并按照波形种类分别提取其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并对其整合;之后,在标签标定的基础上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各特征显著性,对比选出三种标签以建立初步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按3:7重新划分训练集为测试集与训练集,分别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逻辑回归算法建立聚类识别模型,FT‑PCA‑RF的磁性元件励磁波形分类算法的搭建最终实现对原始输入波形信号聚类识别的目的。求解结果显示,利用本发明所提聚类识别模型识别精度可达到98%,可根据特征信息有效识别励磁波形信号,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励磁波形与磁芯损耗间的耦合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1401.4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和初始化模块、采样模块、滑膜自抗扰控制模块、LLC电路控制模块、监测与记录模块,其中,预处理和初始化模块属于采样前的准备阶段,采样模块对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滑膜自抗扰控制模块是本发明的核心部分,应用本发明的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涉及到状态估计、滑模面设计以及电流环控制,LLC电路控制模块产生PWM波以控制LLC电路,监测与记录模块对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本发明的改进自抗扰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系统及方法不仅有着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小的纹波量,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控制参数设计也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对于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12080.2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CEEMDAN‑DBO‑WD的受载煤岩辐射信号降噪算法,属于信号降噪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受载煤岩原始辐射信号离散化构造离散函数,之后分别构建E(·)和M(·)算子,实现获得输入数据指定次数EMD模态函数及局部均值的目的,基于此通过ICEEMDAN分解辐射信号离散函数,获得模态函数矩阵及分解余量;按行将模态函数矩阵分成多个向量,利用DBO‑WD算法实现对应信号的去噪;在WD里嵌入了DBO优化阈值,对去噪后DIi向量与分解余量,完成对煤岩形变相关信号的重构,最终实现对原始输入辐射信号降噪的目的。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受载煤岩辐射信号降噪算法,可有效抑制噪声信号对特征信息的干扰并提升重构信号信噪比,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辐射变化与煤岩形变间的耦合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739482.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nventor: 李忠伟 , 于鹏 , 王鹏 , 于可杭 , 王琳语 , 眭冰 , 刘阳 , 殷鸿雁 , 李艳 , 杨桢 , 刘艳丽 , 蔡佳成 , 李琨 , 李嘉懿 , 彭继慎 , 王顺江 , 陈宇波 , 张超 , 佟永杰 , 周雷 , 闫敬 , 王悦天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F17/11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使用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通过新能源出力指标选出某地区首选类型源的新能,根据历史运行数据选取新能源的种类中出力特性指标在几个典型时段最大值,则着重利用该类型新能源;通过电量储能特性评估上述选出的某地区首选类型新能源电网储能情况;通过调峰特性评估上述选出的某地区首选类型新能源电网反调峰情况;通过灵活性需求特性评估上述选出的某地区首选类型新能源电网灵活性情况。优点是:本方法各类指标能够快速量化电网与新能源的相关特征,从而充分判断是否储能,调峰手段与灵活性,适用于从多时间尺度评估不同方向新能源对电网的影响,对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指标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72091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911020966.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A61B5/0515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声耦合的磁性纳米粒子浓度图像重建方法,将原始声场信号p″(r)离散为规定声场数据矩阵,根据时间反演法推导式,将声场矩阵信号重建为磁性纳米粒子磁力声源的散度分布;依据麦克斯韦线圈磁特性进行散度逆运算,运用前向差分离散处理方式将磁性纳米粒子磁力声源的散度重建为磁性纳米粒子磁力声源f(r)分布;将磁场信号Bz按照原始声场信号相同的离散方式离散为规定磁密数据矩阵,结合求得的磁性纳米粒子磁力声源,代入利用郎之万理论推导公式重建得到磁性纳米粒子浓度N分布图像。本发明通过采取规定栅格的有限元法采样、选择脉冲基函数作为局部基函数、选择点匹配方式确定权函数的矩量法方式,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具有很高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277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08960.6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复合煤岩三轴加载‑卸荷状态下热红外辐射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结合热力学、损伤力学等学科理论,考虑应力、热红外辐射温度对各向异性复合煤岩卸荷破裂的共同影响,基于力学基本理论和损伤力学公式,推导卸荷破裂过程中各向异性复合煤岩不同组分在任意时刻平均热红外辐射温度与应力的关系,建立卸荷破裂条件下的热力耦合数学模型,建立复合煤岩仿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究复合煤岩三轴加载‑卸荷状态下热红外辐射变化规律,本发明研究复合煤岩卸荷破裂过程中热红外辐射温度的分布规律、煤岩表面热红外辐射的阶段变化及与应力的关系,为深部煤岩开采动力灾害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268597.8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变压器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对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接地电流、油温、油中微水含量和本体振动参数的测量并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来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以及上位机监测模块三部分,通过微控制器CC2530来实现数据的采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是ZigBee,当数据通过ZigBee传送至监测中心后,监测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存储下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堆栈降噪自编码器模型及bootstrap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故障分类,以此更好的完成变压器故障分析。为变压器状态监测提供了更准确、全面、具体的信息,更准确的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况,解决以往的数据单一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方式解决了有线介质传输带来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2993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011566154.9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所述小型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包括介质板、辐射贴片、微带馈线和接地板,所述辐射贴片设于所述介质板的一面,所述辐射贴片为椭圆形,所述辐射贴片的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微带馈线的一端与所述辐射贴片相连,所述微带馈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介质板的外边沿相连,且所述微带馈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介质板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设置,接地板设于介质板的另一面,所述接地板的宽度与所述介质板的宽度相同,所述接地板沿所述介质板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矩形槽,且所述矩形槽位于接地板的中部。本发明的小型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的体型较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且具有双陷波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373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03102.7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流压降平衡(Circulating Current Voltage Drop Balance,CCVDB)的MMC电容电压波动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推导环流数学模型,子模块开关函数研究环流对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的作用机制,提出一种基于环流压降平衡的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基于MMC运行原理推导MMC上、下桥臂电压方程,CCVDB方法利用坐标变换求解得到环流2次分量的参考值,通过控制环流2次分量使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降低。针对环流抑制为零、电容电压二倍频分量抑制为零和CCVDB的三种电容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在直流母线电压突变和有功功率突变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减小电容容值需求,降低电容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45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51047.7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化带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包括介质基板,辐射贴片,微带馈线,接地板等结构;本设计对辐射贴片和接地板进行改进,其中辐射贴片的结构为基本的椭圆形状,在其表面规则开圆形槽,实现超宽带功能;然后对其添加枝节,实现Wi‑MAX波段的陷波特性;改进的地板是在其中间位置规则的开槽、底边切角实现超宽带特性,然后对其中部挖槽,实现WLAN波段的陷波特性。本次发明的单极子超宽带陷波天线很好的滤除了Wi‑MAX波段和WLAN波段的电磁干扰,并通过ANSYS HFSS15.0进行仿真验证,效果良好,实现了超宽带天线的小型化,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辐射性好等优点,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多种超宽带系统中。
-
-
-
-
-
-
-
-
-